园林植物造景设计原则
导语:随着我国园林事业的发展和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城市快速发展带来的一系列环境间题,使人们意识到植物不仅具有基本的美化和观赏功能,而且有其生态价值,人们迫切需要城市园林再现自然,植物配置更要顺乎自然。下面是,欢迎参考!
因此,现代园林设计在植物选择上,应在植物功能上加以拓宽,生态、防护、生产功能的增加,对植物多样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不再拘泥于少数具有观赏寓意,诗情画意的植物,开始注重植物配置的生物多样性原则和乡土性原则。
1、根据自然地形特点,合理划分植物空间
空间划分要依据地形、水面、空间等合理进行。在大、中型园林里,要大、小空间合理配置,使植物空间的立体轮廓高低起伏、平直有序。在地形起伏不大的.园林中,更要注意立体轮廓线的重复,但要有韵律。
2、植物配置既要有多样性,又要有统一性
我国地域广大,地理情况差异显著,植物种类繁多。因此,要充分利用植物资源,有计划、有步骤的调查研究,开展引种驯化,应做到乔灌木结合,常绿与落叶、速生与慢长相结合,乔灌与地被、草皮相结合,适当点缀些花草,构成多层次的复合结构,既满足生态效益的要求,又能达到观赏的景观效果。因此,因地制宜地扩大和丰富园林植物的品种,提高植物配置的艺术手法,这是一项具有深远意义的工作,是大有可为的。
3、植物配置应主次分明,疏落有致
现代大型园林,必须注意乔木、灌木成片成丛的配置,要根据树形高低、大小、落叶或常绿,做到主次分明、疏落有致,突出景物的立体感。多树种配植,除不应妨碍每一种树固有特性的发挥外,还必须注意突出主题,要将常绿树和落叶树进行合理搭配,常绿树要低于或高于落叶树,有景可借的地方,树要稀疏,或者选择树干高大、树冠较高的乔木,或者选栽低矮的灌木花卉,以保持透视线;对视野零落的地方,要组织致密的树丛遮蔽。
4、植物配置要求与建筑相协调,自然有致
植物随季节和年龄而异,可使建筑物产生季相变化,丰富建筑的庭院景色,如园林中的门,可以门为框,通过植物配植,与路、石等进行精细的艺术构图,不但可以入画,而且可以扩大视野,延伸视线。窗也可以充分利用作为框景的材料,在古典园林中,漏窗、月洞和植物相得益彰的配置,其包涵的意境就更加丰富了,这里的植物配置应该要通过选择合适的物种和配置方式来突出,衬托或者烘托门窗本身的主旨和精神内涵。
;一、园林造景是园林设计的主要内容,所谓造景主要是指在满足工程技术要求和遵循园林艺术法则的前提下,运用各种造景手法,合理组织各种造园要素,使之成为若干具有审美价值的景观和空间环境,同时又巧妙地利用了原有的各种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的创作行为。
二、其手法有:
1、 主景与配景造园必须有主景区与次要景区;
2、 抑景与扬景传统造园历来就有欲扬先抑的做法;
3、实景与虚景园林或建筑景观往往通过空间围和状况、视面虚实程度形成人们观赏视觉清晰与模糊,并通过虚实对比、虚实交替、虚实过渡创造丰富的视觉感受;
4、夹景与框景在人的观景视线前,设障碍左右夹为夹景,四方围景为框景;
5、俯景与抑景风景园林利用改变地形建筑高低的方法,改变游人视点的位置,必然出现各种抑视或俯视视觉效果;
6、内景与借景一组园林空间或园林建筑以内观为主的称内景,作为外部观赏为主的为外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