莆田市的人口总数大约是多少人

小编:优质农业网   人气:0℃   发布时间:2025-02-21 05:20:26
字号:

2020年全市户籍人口365.5万人,常住人口321.1万人,比2010年分别增加42.0万人、43.2万人。

莆田市的人口总数大约是多少人

相关说明

截止2020年底,人口密度885人/平方公里,比2010年末增加210人/平方公里。从县区分布看,地处沿海和平原的湄洲岛、荔城区、秀屿区、北岸分别高于全市平均水平2715人/平方公里、1167人/平方公里、513人/平方公里、484人/平方公里,而山区面积较多的涵江区、仙游县、城厢区分别低于全市平均水平320人/平方公里、244人/平方公里、10人/平方公里。

市内居住有汉族、回、苗、土家、彝、布依、畲、壮、侗、白等48个民族。

根据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时,莆田市常住人口为3210714人。

仙游县的行政区划

石苍乡地处仙游县北部山区,距仙游县城43公里,东距游洋镇8公里,西距西苑乡30公里,南距钟山镇12公里,北距永泰县梧桐镇20公里。中心位置位于北纬25°27′~25°35′,东经118°41′~118°52′之间。总面积141.87平方公里。

石苍乡有食用菌、茶果资源。食用菌有:红菇、灵芝、香菇、木耳、蘑菇等,茶果有:茶叶、油茶、板栗、枇杷、柑橘、柿子、李子、橄榄、柚子等。

石苍乡崇山峻岭中有珍奇的豹子、猴子、山羊、山獐、狐狸、野猪、穿山甲、刺猬、水獭、大蟒蛇和山鸡、鹧鸪、白鹭、猫头鹰等野生动物。 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总人口12278人,户口11967人

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石苍乡5465人。 2006年,全乡工农业总产值达1.137亿元,其中工业总产值6860万元,农业总产值4510万元;农民人均收入从2001年起年增长率保持10.9﹪,2006年增长到2300元。

2008年农业总产值提升到2936万元。 传统农业以粮食作物水稻、甘薯为主,现代农业以经济作物毛竹笋、苦笋、枇杷、板栗、柿以及磨菇、巴西菇、香菇等食用菌为主。其中优质枇杷的种值面积13000多亩,是仙游县最大的枇杷种植基地之一。

2008年,全乡果树面积达11026亩,当年,乡党委、政府发动群众改造低多果园1100亩,建立五湖、石苍等地村枇杷丰产示范区1500亩。水果总产量达1365吨。 2005年全乡工业产值9890万元。

截至2006底,全乡已有10来家外资企业在该乡办厂开发当地资源。为了有效推动地方经济发展,新发展陶瓷、模具、电子等私营企业5家。引进三个“飞地项目”落地枫亭、鲤南工业园区,总投资累计4800多万。

2008年,全乡有工业企业235家,从业人员1827人,工业产值11600万元。 “十五”期间(2001-2005年)全乡新建13幢现代标准化教学楼,净增校舍面积8000多平方米,全乡4所基层小学、1所初级中学校园。

截至2008年,全乡只有完小4所,在校生800多人,30多个教学班,教职工100多人。初级中学1所,在校生170多人,4个教学班,教职工25人。适龄儿童入学率达98.5%,普及率、巩固率、毕业率均达100%。 2003年1月21日成立石苍乡文化服务中心,同日启用印章。文化服务中心为群众提供各种文化信息、文化活动等,存有文学艺术、图书、科技、民间故事等各种书籍及开展“十番”“八乐”、游艺、棋艺等活动项目。

2008年,全乡有8个村新建村部办公大楼,并设立老年人活动中心、村文技校、图书阅览室、文化活动室等。 济川村

济川村西毗菜溪岩,北接永泰青云山,南邻麦斜岩、九鲤湖,是具有两千多年历史的汉代古村落。村里古寨、古井、古桥、古树、古刹、古楼自然分布,保留着浓厚的文化和乡土气息。与山区人民生产、生活习俗紧密相关的明清山楼式民居群是济川村一大建筑文化特色,6万平方米的山楼式民居与当地绿色自然风光构成美丽的画卷。村里还保存着“为有楚歌杂吴谣”的古老“十音”音乐队和木偶戏班子等古老民俗文化。

金钟湖

“金钟湖”水库位于莆田市仙游县北部石苍乡境内的闽江大樟溪支流粗溪中游,流域面积200平方公里,坝高97.5米,正常蓄水位245米,总库容1.06亿立方米,库面面积达2.3平方公里,四周群山环绕,苍松翠柏,岸线优美,湖水清澈,荡舟其中,犹如仙境一般,让人有“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之感,呈现高峡出平湖的壮丽景象。湖中心两处温泉泉眼,导流到大坝下游,出水口水温65℃,日涌水量约500m?左右。金钟湖景观--包括金钟大坝建筑物、笔架山、后溪幽谷、锦绣谷等。

禹门三级浪

禹门三级浪(俗称“十八浪”)在济川村尾,是一处气势磅礴的多级瀑布岩。济水经青龙桥下流至此处跌下层岩、反复奔涌,形成瀑布奇观。该处总落差约100多米,斜度约55°,岩层大致可分三个大层次和多个小层次,故有“三级浪”或“十八浪”之称。

碧溪十八曲

碧溪(亦称徐溪,粗溪)十八曲,首曲在粗溪大桥下,末曲在游洋五星之龙田宫下,总长十余公里。

1949年8月25日,仙游县解放,旧行政区划废除。1949年9月初,鲤湖乡、古邑乡、浔阳乡、榜头镇、城厢镇、善化镇、枫亭镇、兴安乡、凤顶乡、仁德乡、孝仁乡、城南乡、慈孝乡、香南乡、香北乡、木兰乡、兰溪乡等相继成立乡镇人民政府。同月,全县整编为9个区,乡镇人民政府改称区公所。第一区(城关),第二区(赖店),第三区(枫亭),第四区(盖尾),第五区(榜头),第六区(大济),第七区(度尾),第八区(社硎),第九区(香山)。共辖202个乡(街)。

1950年2月,九区驻地迁麦斜,并增设第十区古邑(游洋)。

1950年8月,增设第十一区(龙华),第十二区(园庄)。全县划为12个区,262个乡(街)。

1952年8月,增设第十三区(石马),第十四区(石苍),第十五区(西苑),全县共设十五个区,辖740个乡(街)。

1953年6月,第一区公所(城关区)成立区人民政府。枫亭街改称枫亭镇,隶属第三区公所。

1955年9月,撤销第一、第四、第十一区,全县编为1个镇(城关镇)12个区,辖236个乡(街),以驻地名称为区名。

1956年6月至1958年春,整编为城关、枫亭、郊尾、榜头、度尾、社硎、麦斜等7个区和城关镇,下辖89个乡(街)。

1958年4月,撤区并乡,全县编为25个乡(镇),下辖91个小乡(镇)。

1958年9月起,撤销乡(镇),成立人民公社,实行政社合一,将小乡改为生产大队。全县先后成立13个人民公社,辖240个生产大队,并先后成立仙游县溪口林场、综合农场、古洋农场、钟山农场等为县直国营农场。

1961年12月,将原13个人民公社,改编为18个人民公社管理委员会,辖318个生产大队,4197个生产队。

1964年6月,从城关人民公社划出6个街,成立城关镇,全县编为18个人民公社,1个镇,辖318个生产大队(街),4801个生产队(居民队)。

1983年1月,城关镇改为鲤城镇,城关公社改为城东公社。

1984年11月,改公社为乡(镇)人民政府,改生产大队为村(居)民委员会,改生产队为村(居)民小组。1985年,全县划为5个镇,14个乡,辖318个村(居)民委员会,4822个村(居)民小组。

1991年5月,社硎乡仙头村分为仙头、半岭两个村;赖店乡潘硎村分为潘硎、林田两个村。1992年底,枫亭镇辉煌村分为辉煌、沦溪两个村。

1992年11月,城东、大济、龙华、赖店、盖尾、游洋、钟山等7个乡改为镇。全县共有12个镇,辖17个居民委员会,233个村民委员会,3971个村(居)民小组;7个乡,辖71个村民委员会,851个村民小组。

2000年,仙游县辖13个镇、6个乡:鲤城镇、榜头镇、枫亭镇、郊尾镇、度尾镇、城东镇、大济镇、龙华镇、赖店镇、盖尾镇、钟山镇、游洋镇、园庄镇、西苑乡、凤山乡、石苍乡、社硎乡、书峰乡、象溪乡。

2002年9月,福建省人民政府(闽政文[2002]270号)批复同意仙游县调整部分行政区划: 撤销凤山乡,并入西苑乡,调整后西苑乡辖西苑、岭峰、广桥、前洋、西土乾、半岭、仙山、仙东、仙西、凤顶、凤山、前县、前溪、柳园、白岩、顶东湖16个村委会,乡人民政府驻西苑村。 撤销鲤城镇,设立鲤城街道。辖原鲤城镇的木兰、十字、洪桥、城内、南桥、仙糖6个居委会,以及原城东镇的坝垄、龙泉、玉井、来洋、蜚山、东门、万福、北宝峰、富洋9个村委会(其中坝垄、垄泉、东门、北宝峰4个村委会改为居委会)和大济镇的金井、白塔2个村委会,办事处驻洪桥居委会(原鲤城镇政府驻地)。 城东镇人民政府驻地从东门村迁移到仙安村,更名为鲤南镇,同时调整行政区域。调整后,鲤南镇辖原鲤城镇的柳坑居委会,原城东镇的仙安、霞苑、下楼、涵井4个村委会,以及原龙华镇的大坂、平原、象运、象林、象坂5个村委会和赖店镇的西埔、温泉、圣泉、玉田、玉塔、横塘、东山7个村委会。 郊尾镇的芹林、盖南和新窑3个村委会划归盖尾镇管辖。 2002年底,仙游县辖1街道12镇5乡。

2003年,仙游县辖1个街道、12个镇、5个乡:鲤城大街道、鲤南镇、榜头镇、枫亭镇、郊尾镇、度尾镇、大济镇、龙华镇、赖店镇、盖尾镇、钟山镇、游洋镇、园庄镇、西苑乡、石苍乡、社硎乡、书峰乡、象溪乡。

2008年12月31日,福建省政府《关于同意仙游县象溪乡更名为菜溪乡的批复》(闽政文[2008]448号):经研究,同意仙游县象溪乡更名为仙游县菜溪乡。 仙游县野生动植物资源比较稳定。宋宝佑《仙溪志》记有植物71种,动物23种;明弘治《兴化府志》记有植物301种,动物234种;清乾隆《仙游县志》记有植物284种,动物82种。

仙游县现存的陆栖野生动物有两栖类、爬行类、鸟类、哺乳类等脊椎和无脊动物共计1200多种,淡水鱼类有65种,海洋鱼类多数是沿海岸性次级经济鱼类。 脊椎动物 两栖类:主要有黑眶蟾蜍、黑斑蛙、青蛙、豹蛙、沼蛙等2个目、30多种。 爬行类:主要有乌龟、平胸龟、眼斑水龟、海龟、玳瑁、鳖、壁虎、金环蛇、银环蛇、蟒蛇(琴蛇)、中国水蛇、竹叶青蛇、五步蛇、烙铁头蛇、火赤练蛇等3目、70多种。 鸟类:主要有鹰、猫头鹰、乌鸦、喜鹊、麻鹊、画眉、雁、斑鸠、八哥、鹧鸪、雉鸡、大山鹊、野鸡、野鸭、啄木鸟、鸽、燕鸳鸯、白胸苦恶鸟(田鸡)等22目、65科、计300多种。 哺乳类:主要有虎、豹、野猪、山羊、狼、獐、狐狸、貂、貉、鹿、山猫、灵猫、野兔、穿山甲、水獭、刺猬、松鼠、蝙蝠、野鼠、黄鼬等11目、31种。 无脊椎类 主要有软体、节肢及拟软体等无脊椎动物数百种。其中已鉴定的172种是:蟹、贝、藻等水生动物中,有软体动物88种,节肢动物33种,拟软体、环节动物13种。可供养殖且有经济价值的有青蟹、鲟、牡蛎、缢蛏、花蛤、泥蚶、扇贝等38种。

现属国家保护的珍贵野生动物有:属国家二级保护的有穿山甲、猕猴、水獭、鸳鸯等;属国家三级保护的有大灵猫、小灵猫、豹猫、青羊等。凤山的角怪属世界珍稀动物。 植被状况 仙游县南部属闽东南戴云山东湿暖亚热带雨林小区,北部属闽中东戴云山--鹫峰常绿槠类照叶林小区。由于仙游县地处南亚热带和中亚热带的交界处,境内地形复杂,北部为海拔500--1800米的中、低山区,南部大部在海拔500米以下的丘陵台地,气候、土壤、水流等自然条件明显差异,因而植物区和植被类型具有过渡性的特点,原生植被残存很少。而代之以次生阔叶林、针叶林和针阔混交林等。

据仙游县自然资源调查,仙游县主要植被有6个类型: 常绿阔叶林:由常绿阔叶树组成的森林群落,主要分布在石苍、游洋、象溪、西苑、凤山等乡镇的地势较为荫蔽,林地土壤较为良好的地带,以天然更新混交次生林为主。植物种类以壳斗科树占优势,混交乔木次之,还有常见的草木植物。 常绿针叶林:主要由裸子植物林木组成的森林群落。按乔木层的不同种,可分为杉木林、马尾松林、油杉林、柳杉林、福建柏林、黄山松林等。杉木林主要分布在北部山区,马尾松林分布最广,面积最大。油杉林主要分布在枫亭、园庄、社硎、榜头等乡镇。柳杉林主要分布在溪口林场及凤山、游洋等地。 针阔混交林:多为马尾松与相思树混交林,主要分布在枫亭、园庄、郊尾、盖尾、榜头等地,一般呈小块状分布。 竹林:多为毛竹林,主要分布在北部山区的游洋、石苍、象溪、社硎、凤山、西苑、度尾等地。中南部多为麻竹林、青皮竹林,生长在溪流两岸及房前屋后。 灌木丛林:因森林长期过伐及火烧退化而成,主要分布在溪流两旁险峻陡坡上,常见有矮化的青冈林、石栎、石楠等灌木。 荒山草坡:在1000米海拔以上的山顶部,风大气冷,土壤瘠薄,水湿条件差,只生长杜鹃花科、禾本科、沙草科等草木植物。还有低山丘陵的次生荒草坡,属于森林毁坏后的过渡类型。 野生植物 宋宝佑《仙溪志》记有植物71种;明弘治《兴化府志》记有植物301种;清乾隆《仙游县志》记有植物284种。

全县植物品种总计有171科,共2876种。其中,藻菌类11科,43属,计划性92种苔藓类4科,5属,计28种;蕨类15科,23属,125种;裸子植物类7科,8属,计81种;孢子植物134科,250属,计2350种。列为国际性国家级保护的珍贵植物有26种。其中,属国家一级保护的有水杉;属国家二级保护的有银杏(分布社硎、菜溪等地)、水松(分布仙游山、麦斜、五湖等地)、福建柏、胡桃、格木、杜仲、金钱松、楠木、铁刀木、云南石梓、红豆杉、山腊梅、青梅、巴戟、荔枝、小勾儿茶、异形玉叶金花等17种;属国家三级保护的有油杉(分布梧椿、潭边等地)、天竺桂、木荚红豆树、黄杞、厚朴、闹阳花、龙眼等8种。 溪流 仙游县溪流蜿蜒曲折、短小、湍急,落差大,易涨易退,属山地性溪流。历史上,境内通航小木船,从会仙(鲤城)至俞潭(今盖尾仙潭),水程30公里。水力资源蕴藏量为26万千瓦,可供开发利用的有200多处,全部开发利用后,装机容量可达17.43万千瓦,年发电量可达6.52亿千瓦时。绝大多数溪流发源于境内,合流或分流出境,分属木兰溪、大樟溪、枫慈溪、晋江东溪、沧溪等五条溪,其中,主要属木兰溪水系。 地表水资源 仙游县地表水资源总量约18.55亿立方米,平均每平方公里集雨面积产水量101.85万立方米,人均水量2027.8立方米,亩均水量5260.9万立方米,低于中国、福建省平均水平。

地表水资源在空间分布上的总体情况由北部山区向东南部递减。每平方公里集雨面积产水量,以北部凤山、西苑、社硎、象溪、石苍、游洋、钟山等最多,南部盖尾、郊尾、枫亭、园庄等最少,中部大济、城关、龙华、赖店、榜头等略少。人均与亩均水资源,以凤山、西苑最多,榜头、郊尾最少。 水力资源 仙游县水力资源主要分布在木兰溪、延寿溪、九溪、粗溪等溪流,流域面积在1000平方公里的1条,100平方公里以上的有5条,流域雨量充沛,溪床坡降较大,水流湍急,利于发电。据勘测,全县水能理论蕴藏量为26万千瓦,其中木兰溪11.72万千瓦,延寿溪1.08千瓦,九溪7.1万千瓦,粗溪3.9万千瓦,枫慈溪0.8万千瓦。可供开发的水力发电站近200处,总装机容量17.43万千瓦,其中木兰溪7.81万千瓦,延寿溪0.65万千瓦,九溪5.61万千瓦,粗溪2.58万千 瓦,枫慈溪0.1万千瓦,其他溪流0.669万千瓦。

版权声明:本站文章来源互联网,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原文链接:https://baike.tt44.com/js/5_89149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