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植蔬菜在育苗期,浇水的误区都有哪些?

小编:优质农业网   人气:0℃   发布时间:2025-02-21 02:49:11
字号:

应该多给稀湿作物,少给稀冷作物。浅根作物要勤倒,深根作物要少给。草本和作物可以适当多肿,木本类作物可以适当少肿。叶子肥大柔软的作物要适当多给,叶子小、硬、外部有蜡的作物要适当少给。作物在旺盛的生长期可以适当多倒,在休眠保护期要适当少倒。孕妇,膨大的果树要多倒,开花,成熟期要少倒。气候比较高温的话要多浇,气温低的时候要少给。天气干燥的时候要多给,阴云天气要少给。

种植蔬菜在育苗期,浇水的误区都有哪些?

作物缺水时,植物萎缩,生机不足,叶、新叶略有枯萎,下垂,失去光泽,严重缺水时,叶变青,变黄或枯萎。

你可以把细木棍插入土壤10厘米以上的深度,然后拔下木棍来查看带来的土壤。也就是说,如果土壤比较湿,土壤就不会缺水,作物也可以暂时不浇水。也就是说,如果土壤比较干燥,或者没有出土到木棒上,土壤就会缺水,要及时给作物浇水。

也可以用手抓住表土下10厘米左右的土壤,用力握紧。如果手掌没有水润,即使用力也不能使土壤凝结,那么放手后立即散开,就会发现缺水严重(土壤水分在30%以下),要及时浇水。手掌有一点湿气感的话,可以揉搓土壤,松开手后自然喷洒(土壤含水量约为50%)。说明湿度是可能的,一般不需要浇水。手掌水分感强的话,会用力抓住土壤,水分被挤出来,松开手也不会使土壤散开,手掌有土壤粘合,可见含水量比较高(土壤含水量85%以上)。需要合理性控制数。

用眼睛可以观察到田地的土壤颜色特征。表面土壤颜色浅、变白或有小裂缝,表明土壤缺水,需要给作物浇水。如果土壤颜色比正常颜色暗或胃褐色,则意味着不缺水。

另外,在判断塑料大棚种植作物是否缺水时,可以观察一大早植物叶边缘是否有凝结的小水滴。清晨叶边有小水滴意味着作物不缺水,如果清晨叶边没有小水滴,说明作物缺水,需要及时补充水分。

系统可以通过土壤温度和湿度传感器监测土壤温度和湿度情况,通过土壤温度和湿度判断土壤水分状况,并在土壤是否需要浇水、土壤温度和湿度低于标准值时自动打开灌溉系统灌溉农作物。当土壤湿度达到标准值时,系统可以自动关闭灌溉系统。用户可以预设和允许基于温度和湿度的数据,使灌溉自动化。施肥也是一样的。通过土壤养分传感器对土壤、氮、磷、钾等养分进行监察,检测到养分低于标准值时,可以自动打开肥料系统,土壤养分达到标准值时,系统可以自动关闭肥料系统!非常方便!

随着智能住宅的发展,目前智能住宅控制系统功能得到完善,通过手机端对接安装系统后,手机端可以实时监控温室内环境数据状态。土壤温度、土壤湿度、温室内照明、温室内温度等都可以在手机端直观地看到,还可以通过手机端直接控制该系统。直接控制灌溉等!可以大大提高种植效率!

温室大棚种蔬菜,定植的时候都有哪些细节需要注意?

蔬菜在种植过程中,定值以后施肥说明这是追肥。肥料也分很多种,苗期施肥用量也一定要减少,也要根据底肥的情况。

一般情况下,蔬菜苗期施肥管理都差不多。种植7天以后,缓苗水就可以开始施肥。这时是不允许使用大量元素的,正常情况下,可以冲氨基酸类,腐殖酸类,海藻精,微生物菌剂等生根的肥料促进根系生长。

一般种植蔬菜,在用底肥时都会加入一定量的有机肥和少量的复合肥。种植用过底肥的,一般在开花座果以后,开始使用大量元素最好。种植没有使用底肥的,可以在开花以前少量冲施一次平衡型大量元素水溶肥,一亩地3-5公斤就好,这样可以对花期提供充足的养分。

对于蔬菜定植几天可以施肥这个问题,我谈一下自己的看法。首先,蔬菜在定植前就应该施用充足的有机肥、生物菌、适量大量元素及中微量元素肥。定植后,首先面临的问是如何快速缓苗。一般在适宜的生长环境下,6-7天的时间,新根开始生长。这时可以冲施一些腐殖酸、氨基酸肥料,促进建立强大的根系。

另外,各企业研制的促进根系发展的产品也可以使用,目的是促根,达到根深叶茂的目的。定植蔬菜前底肥多、少不同、肥料不同,在定植后追肥时间不同,一般底肥使用发酵后的有机肥最好,不会对蔬菜有烧根现象,还可以起到改良土壤结构的作用,定植前底肥若不充足,在定植后应及时进行适量补追肥,达到提高土壤肥力的作用,促进根系吸收快快速缓苗。

追肥根据种植方法,如平畦种植、起垄种植,叶类蔬菜平畦密度比较大撒种应追施溶水肥料,水、肥同时进行效果更好,起垄种植密度小可进行分穴追施。

不同的作物、不同的品种,它的缓苗期是不一样的,在缓苗期,幼苗比较弱,特别是有些作物在定植的时候还会剪叶剪根,需要等待伤口愈合,所以在缓苗期不适宜追肥浇水,一般要等待过了缓苗期才进行肥水的补充,也就是施“缓苗肥”、浇“缓苗水”。

在温室大棚蔬菜种植中,按蔬菜生育期可分为苗期、定植期、开花坐果期和采摘期,在这4个时期里面,定植期是最短的,但定植期又是承前启后的一个环节。承前是苗期的延续,因为定植后至开花坐果之前也属于苗期;启后是因为紧接着就是开花坐果期,所以说,定植期管理的是否到位,对开花坐果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这就是定植的重要性,可以说定植期是整个蔬菜生育期管理核心当中的核心,直接决定了蔬菜后期的产量,有很多细节需要我们仔细研究。

一、定植期的管理目标

定植期的管理是有目标的,而所有的管理工作都是围绕这个目标来展开的。第一个管理目标是保证定植后不死苗、不得病,把苗从苗盘定植到地里,至少要保证它能成活,这是最基本的要求;第二个管理目标是缓苗快,让苗尽快缓过来;第三个管理目标是根系要发达。这三点是判断定植工作好坏的标准,这三个管理目标达到了,就会为后期的高产打好基础了。

二、定植期的核心细节管理

定植期虽然在整个蔬菜生育期很短,但是很多管理细节却很重要,从关键点上来说,主要有以下几块。

(一)消毒工作是核心

只有做好消毒工作,才能保证定植最基础的目标,不死苗、不得病。消毒工作可分为两块,一个是定植苗的消毒,一个是土壤的消毒,我们很多菜农朋友都容易忽视这块。

1、叶部消毒提抗性

苗子的消毒,不管是自己育苗还是买苗,都要进行叶部消毒和提抗性。具体消毒用什么药剂,可根据种植的茬口和往年发病情况,灵活用药。但无论是什么病害,都可分为高等真菌病害、低等真菌病害、细菌病害。

我们很多菜农朋友都不会去区分病害,因此,建议在喷药的时候真菌病害和细菌病害可以一块去防。用药建议75%苯甲?二氰(20%苯醚甲环唑+55%二氰蒽醌)水分散粒剂5克+30%春雷?霜霉威(2%春雷霉素+28%霜霉威盐酸盐)水剂40毫升+含氨基酸的中微量元素水溶肥料30毫升一桶水,对苗子连茎秆带叶一块喷淋。其中苯甲?二氰防治高等真菌,春雷?霜霉威防治细菌病害,中微量元素水溶肥料提高苗子的抗性。

2、根部消毒促生根

根部消毒包含苗子根系的消毒和土壤消毒。

(1)根部消毒

带着苗盘涮根生根,另外防治根部死苗,也就是防治根部携带病原菌,蘸根后就用不着定植后再去灌根,只要不是在7月份定植的,因为7月份是温度最高的时候,除了蘸根后等苗子缓过来还要喷淋一遍,也就是说除了秋延茬口,其它茬口蘸一次根防死苗就没有任何问题。

蘸根推荐用药甲霜?恶霉灵+枯草芽孢杆菌+霜霉威盐酸盐+含氨基酸中微量元素水溶肥料,防的是三个病原菌,立枯丝核菌、镰刀菌和腐霉菌,连着茎基腐病、立枯病和根腐病一块来预防,蘸根后在棚室里放置3~4个小时后再定植,苗的消毒地上部和地下部都要进行消毒。

(2)土壤消毒

尤其是针对重茬,如果是新棚,刚建的棚用不着棚室土壤消毒,如果已经种了4~5年,一定要进行棚室土壤消毒。在将地整好之后,定植前7~10天先浇一次消毒水,浇水造墒,随水冲施三氯异氰尿酸1亩地500克~1公斤,根据重茬年数决定用量,目的是在浇水造墒的同时压低土壤中的病原菌基数。

很多菜农担心冲施强氧化剂会将整地时施的菌肥杀死,其实我们用的菌肥都是干的,里面的菌都是休眠状态的菌,浇完水后过几天菌才能苏醒,等到菌激活后,氧化剂早都过了持效期。

(二)定植方式有技巧

1、关于起垄

到底是起垄好还是平畦栽培好?我们首先要明白起垄的目的是什么?如果是越冬茬或者是早春茬,先起垄再定植,因为在定植时外界气温已经很低了,地温也会降低,起垄最大好处就是提高地温,这在冬季或早春是特别关键的;越夏、秋茬,秋延后平畦和起垄都没有太大影响。

起垄时高度至少要保证20~25厘米,太低起不到起垄的目的。我们有的菜农喜欢平畦栽,然后培土起高垄,这种栽培模式不建议,因为现在土壤都恶化,如果平畦栽栽后再培土,容易出现沤根和早衰的问题。

2、关于定植

定植主要的问题在深浅的把握,无论哪个茬口,建议深翻地浅栽苗,深栽苗不发。浅栽苗的好处首先是地温高,尤其是寒冬季节;其次,在夏秋季节容易浇水过大,栽的越深,老根越容易出现沤根。一般建议苗子定植后和地面的高度与在苗盘时是一样的,如果存在徒长苗,可以躺着栽也不能深栽。

3、关于穴施肥料

定植到底该不该穴施肥料,好多厂家说菌肥安全,直接穴施就可以。不是不可以,要明白目的是什么?如果说只是让苗缓的更快,没必要穴施。穴施肥可以用,但是必须要起到该起的目的,穴施只有一种情况,防根部病害,因为有一些土传病害,比如镰刀菌、镰孢菌,不能完全杀死,只会压低病原基数,在这个基础上,穴施一些菌肥,形成菌群优势,能够防死苗,别的壮苗什么的根本就用不着。

关于定植期的水肥管理,大家可参考之前的文章里的?三水定乾坤?章节:温室大棚蔬菜种植,做好土、肥、水管理,你也能成为种菜高手

(四)关于地膜选择的问题

对于地膜,首先我们要明确的是盖地膜肯定要比不盖地膜好。在使用地膜时,主要存在以下三个问题:

1、地膜什么时候盖?

建议覆盖地膜的时间是在定植后12~20天,不建议太早,越早会在土表形成温度高、湿度大的小环境,不利于根系深扎根。

2、盖白膜还是黑膜?有什么区别?

白膜和黑膜的使用是有讲究的,要根据目的来选择。白膜最大的好处是透光,能提高地温;黑膜不透光,最大的好处是防杂草。如果地里杂草太多,建议用黑膜,尤其是针对种棚大户,除草的人工成本太高,黑膜又分银灰膜,正面银灰色,背面黑色,正面驱虫,背面放杂草。黑白膜,正面白色,背面黑色,正面反光,背面防杂草。在选择地膜时,一定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

3、地膜的厚度

不管选择用白膜黑膜,建议厚度宜厚不宜薄,厚一点不容易坏,一个生长季节下来,能够顺利回收,地膜千万不能旋到地里,这对下茬作物根系生长是极其不利。

(五)定植后温度两段管理

定植后的温度管理也特别重要,建议分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从定植到缓苗,一般建议7天左右。这一阶段叫缓苗期,缓苗期建议高温管理,目的是促进快速缓苗,但是这个高温并不是不通风,闷棚。所谓高温管理,比如西红柿白天合理的温度是28~30℃,不超过32℃;黄瓜、甜瓜等瓜类,建议白天温度合理的温度是30~32℃,不超过34℃;茄子、辣椒白天合理的温度是30~32℃,不低于28℃。

第二阶段是过了缓苗期至开花前,此时幼苗已经扎根,开始采用中温管理,高温管理利于缓苗,中温管理利于控苗,平衡生长,后期温度越高,越容易出现徒长。

(六)关于线虫的防治

线虫也是我们许多菜农比较关心的问题。只要地里有了线虫,是完全杀不死的,所有的措施都是为了压低虫源基数,不管是高温闷棚还是其它办法,目的都是让线虫危害在可控范围之内,线虫的防治分为三类。

物理防治:温室栽培主要的措施是高温闷棚,冷棚采取的措施是低温冻地,因为冷棚再怎么闷棚也做不到10厘米地温要达到55℃的要求,所以就只能低温冻地。如何低温冻地,等到这茬冷棚蔬菜拉秧后我们再讲。关于高温闷棚可参考我前面发表的文章:日光温室用好高温闷棚,降低土传病害和虫害的同时,还能改良土壤

化学防治:现在化学防治用的最多的两类药,一个噻唑磷,一个是阿维菌素。阿维菌素由于抗药性不推荐使用。虽然噻唑磷也有抗药性,但是噻唑磷目前在化学药剂里面还属于主流的一类,噻唑磷不能单用,一定要加氨基酸寡糖素,化学防治的优势是速效性好,劣势是容易出现抗药性。

生物防治:利用菌来防治线虫,如淡紫拟青霉等,这些菌可以防治线虫,菌的使用和土壤有直接的关系。单独用菌剂受土壤限制特别大,推荐在选择菌剂时一定要用高含量的,而且是复合型的菌剂是最好的,尽可能别只用一种。

线虫在防治时,要根据实际情况,灵活运用以上防治方法,建议3种方法综合性防治。原则是能用物理防治解决的不用化学防治,能用生物防治的不用化学防治。

在蔬菜的种植过程中,定植期是一个承前启后的阶段,菜农朋友一定要种植定植的一些管理细节,只有这样,才能为后期的高产打好基础。

版权声明:本站文章来源互联网,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原文链接:https://baike.tt44.com/js/5_87904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