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到自动化的作用,不用人工值守
要耐用耐污,要用BZ2401电子式水位开关
1.简介:
电子式水位开关,应用在厨房餐厨油污水、海水、酸碱盐水、化粪池污水、自助洗车机泡沫水、粘稠洗衣液、酸洗池、工业废水、水塔自动上水、水井水塔联动自动上水、深井水位控制深井缺水保护、净水机、纯净水蒸馏水、纯净水、海水淡化、矿井水位自动报警、中央空调、热水循环工程、名贵水产养殖业、小区地下室场自动排水、电梯积水坑排水、洗菜机水位开关、果蔬解毒机水位开关、与PLC等设备配套使用的水位开关等等,特点是不需浮球和干簧管,外部无机械动作,液体浸到水位开关一定的面积就能动作,塑料外壳不长水垢,耐污耐用,不怕漂浮物影响,安装灵活,适宜长时间浸在水中。塑料金属水箱混凝土水池等场合都能使用。(电子式液位开关)
2.工作原理:
通过内置电子探头对水位进行检测,再由水位检测专用芯片对检测到的信号进行处理,当被测液体到达动作点时,芯片输出高或低电平信号,再配合PLC或我公司的水位控制器,可实现水位控制半自动或全自动化
水产养殖的养殖管理
青虾与河蟹混养,可以充分利用池塘水体和饲料,在基本不增加劳动强度的情况下,获得虾、蟹双丰收,大大提高池塘养殖的整体经济效益。
一、池塘准备
1.池塘选择 实行虾蟹混养的池塘,面积5亩--10亩,水深1.0m--1.5m,塘埂坡度1:3左右,不渗不漏,排灌方便,水源充足,水质清新,水体溶解氧丰富,无工业或生活污水污染。
2.清塘消毒 要求养殖池塘清除过多的淤泥,冬季经阳光曝晒,放养前半个月至一个月用生石灰75kg/亩--100kg/亩化浆或漂白粉20ppm全池泼洒,进行清塘消毒,以杀灭野杂鱼,改善池塘底质。
3.防逃设施 池塘四周做好防逃设施,一般用高0.5m的铝泊、塑料薄膜或塑板圈围,插入土中0.2m。防逃设施内留1.0m以上的坡埂,以方便饲养管理,并有充足的地域供河蟹活动。整个养殖过程,进水口用60目--80目的尼龙绢网袋过滤进水,防止野杂鱼及鱼卵进入池塘中,排水口安装密眼网以防青虾外逃。
4.移植水草 年初,在离池塘边缘1.0m处的浅水带沿四周种植或移植水花生、空心菜、水浮莲等水生植物,草带宽1.0m左右,水草面积控制在其生长旺盛时占池塘总面积的25%左右,多余的水草应予人工割除。水草移入池塘前,需用10ppm的漂白粉消毒。
青虾与河蟹混养池塘种植水草有以下好处:(1)充分利用水体,增加青虾与河蟹的栖息场所,供虾蟹隐蔽、蜕壳和不受或减少敌害生物的残杀;(2)水草的嫩叶、根须、腐屑可供虾、蟹摄食,促进其良好生长;(3)有利于天然饵料生物的繁衍;(4)高温季节具有降温作用,减轻虾、蟹对环境的应激反应;(5)进行光合作用,增加水体溶解氧;(6)吸收池塘内过多的营养成分,净化水质;(7)使虾、蟹外壳呈青绿色,防止或减少“水锈虾”的产生,提高虾、蟹的品质;(8)消浪护坡,避免池埂坍塌。
二、苗种放养
放养一龄扣蟹600只/亩--800只/亩,或当年豆蟹1000只/亩--1200只/亩,放养青虾虾苗4万尾。放养的蟹种、虾苗要求品种纯正,规格整齐,附肢完整,无病害。一龄蟹种放养要避开严冬低温期,放养豆蟹则尽量要早,以提高成蟹的出池规格。
此外,池塘搭配放养一龄花、白鲢80尾/亩。搭配放养滤食性鱼类,不仅可以充分利用池塘饵料生物,显著改善水质,减少高温季节蓝藻、绿藻的爆发,还可以减少青虾秋苗的数量,控制放养密度,提高上市规格,达到增产增效的目的。
三、饲料和投喂
饲养前期以颗粒饲料与动物性饲料如螺、蚌、蚬、小杂鱼等相结合进行投喂为主,辅以少量水草,既满足虾、蟹的营养需求,又可避免或减少互残现象,降低生产成本;中期高温期间,增加植物性饲料的投喂量;后期加大动物性饲料的投喂量,以保证河蟹的生长及育肥。颗粒饲料粒径为1.5mm--2.2mm,粗蛋白含量35%--40%;动物性饲料要轧碎。日投喂2次,其中上午的投喂量占日投喂量的1/3,下午的投喂量占日投喂量的2/3。颗粒饲料日投喂量控制在虾蟹体重的3%--5%,鲜活饵料投喂量则为虾蟹体重的10%--15%。饲料要均匀地投放至离池塘边1.0m左右的水草带,日投喂量还要根据虾、蟹的存塘量及生长情况、水温、天气等情况灵活掌握,既要避免浪费饲料,败坏水质,又要保证虾、蟹吃食,满足其生长需要,并做到不投喂腐败变质的饲料。为便于检查摄食情况,可在池塘四周设几个饲料台进行观察,一般以1小时--2小时内基本吃完为度。
四、水质调控
整个饲养过程,池塘水质始终保持适当的肥度,透明度掌握在0.25m--0.3m。一般放苗初期水位保持在0.6m--0.8m,以利升温;中后期(特别是秋末及冬季)加高水位到1.0m--1.5m,以利于保温越冬。适时做好注、排水工作,并根据季节、气温灵活调节水位,以保持虾、蟹比较适宜的生长水温。平时每隔半个月至一个月加注1次新水,7月--9月高温季节增加到每隔5天--7天换水1次。注入新水前先排出下层老水,每次注水量为0.2m--0.3m。每隔10天--15天全池泼洒生石灰1次,每次5kg/亩--10kg/亩,以增加钙质,改善水质,满足虾、蟹生长需求。
鉴于水质调控对水产养殖的重要性,建议在虾、蟹混养池塘施用光合细菌。实践表明,应用光合细菌的池塘,养殖的虾、蟹不易发生病害,平均能增产10%左右,生产的虾、蟹规格大,色泽好,且换水及增氧机的使用均明显减少。
五、日常管理
坚持每天早晚巡塘,遇闷热天气增加夜间巡塘,仔细观察青虾、河蟹的活动、摄食、蜕壳、疾病及防逃设施等情况。夏秋季雷阵雨天气,青虾及搭配放养的花白鲢容易发生浮头,更应特别重视。同时,要做好记录,发现问题及时采取相应措施,也便于总结经验教训。
六、疾病防治
虾、蟹的疾病防治要从苗种质量、水质调控入手,做到“以防为主,防重于治”。池塘保持良好的水质,定期泼洒生石灰,投喂优质、新鲜的饲料,一般可防止病害的发生。对发生纤毛虫病和细菌性疾病的池塘,可以采用0.2ppm的硫酸锌全池泼洒;细菌性疾病用0.5ppm的漂白粉全池泼洒亦可基本治愈。
七、捕捞
河蟹在10月间即可起捕上市,陆续至春节前后,可采用池塘边徒手捕捉和干塘起捕两种方法。青虾则在元旦至春节期间上市,采用抄网抄捕,最后干塘起捕,小规格青虾则可根据市场行情持续养殖至翌年再上市。
1.提升池塘水位。针对池塘养殖水位偏低,外河水源较差的状况,采取隔三差五少量多次逐步添加池水的方法,使池塘水位逐步提升到1.2米以上,每次加水时选择在晴好天气的上午10时到下午2时间进行。
2.增加水体溶氧。有增氧设备的可在晴天中午坚持开启增氧机2小时以上,遇到阴雨天或天气突变,要及时开启增氧机。如无增氧机的可采用潜水泵在池内打循环水(时间在下午3时前,切忌在傍晚进行),增强水体的对流与交换。
3.生物调控水质。各类养殖品种已进入生长的黄金时期,但在摄食旺盛的同时,其排泄物也显著增多,加速了水质的恶化。为此建议选择由多种微生物菌种制成的生物制剂泼洒,调控水质,具体用法用量和注意事项按照说明书正确使用。
4.外河网围养蟹的应捞投水草遮荫,减少强光直射,降低水温,如出现缺氧现象可采取用挂机船螺旋桨推水增氧,增加水体流动。 1.要根据不同养殖对象的营养需求,投喂营养全面的饲料,切忌投喂霉变质劣的饲料。
2.饲料投喂量控制在2小时内吃完为宜,防止残饵腐败水质。
3.在河蟹养殖中投喂的鱼饲料一是要保证新鲜,以防出现内脏病害和污染水质。 1.采用二氧化氯、二溴海因、漂白粉或生石灰等药物进行水体的定期消毒工作,防治病害的发生。
2.在饲料中可间隔一段时间添加适量的Vc、免疫多糖或内服药物,以增强养殖对象的抗病力。
3.发现病害,应及时诊断、治疗切莫病急乱投医。在用药时一定要遵照水产技术人员的指导,选用优质、高效、低毒的药物,并减少用药量,做到合理施用,谨防用药过量造成药害事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