益阳市位于湖南省中部偏北,洞庭湖畔,资水在这里滚滚而过注入洞庭。益阳古为荆州地域,曾属姊胡国,春秋时属楚。秦始皇二十六年(公元前211年)设立县治,其地域包括今益阳和桃江县。
因地处益水(资水的古称)之北,故名益阳。益阳文化历史旅游资源众多,市境内列入省、县级文物保护单位的有42处,1949年以来先后发掘文化遗址23处,古墓500余座,出土历代陶器、玉器、木器、铁器、铜剑、帛画、漆器、玻璃器皿等文物3000余件。
益阳市主要文化历史旅游景观有益阳市的裴公亭、栖霞寺、白鹿寺。古城益阳有十景:关濑惊湍、志溪帆落、会龙栖霞、裴亭云树、白鹿晚钟、庆州唱晚、西湾春望、碧津蛲渡、甘垒夜月、十州分涨。
其中许多是有关三国的遗址,著名的有关云长单刀赴会前磨刀砺器的“磨刀亭”,鲁肃为拒关云长而筑的“鲁肃堤”,关羽、鲁肃谈判所在地临江亭等。沅江以“流水归宿之地”而得名,沅江市区内主要文物景观有魁星楼、凌云塔、镇江塔、洞庭湖博物馆。
魁星楼位于沅江市区东北,建于清朝乾隆五十九年(公元1794年),楼高15米,为三层尖顶楼阁式建筑,每层飞檐置琉璃饰物,一层为龙,二层为凤,三层为鱼;尖顶为三个球状琉璃宝葫芦;二楼供奉道教认为主宰文章兴衰的神奎星神,又称"魁星菩萨",因此历代文人都来此顶礼膜拜。
凌云2塔位于沅江市区以南5公里的万子湖畔,建成于清嘉庆二年(公元1797年)。塔高33米,七层八方,为中空楼阁式石塔,共有花岗岩石料166906块;建塔用来作"镇妖孽,除水患"之意,塔尖以三个相连的球形葫芦状塔刹作顶,每层檐角均为石刻倒立鱼龙装饰,十分壮观,是洞庭湖现存的两座水中宝塔之一。
镇江塔位于沅江市区东南35公里的小口塞湖,建于清乾隆四十七年(公元1782年)。塔高23。95米,外形为八方八角七级,内部为三层用木梯相连。镇江塔寄寓古人镇水患、驯江流之愿,古人说镇江塔的气势"远挹七十二峰之岳色,近临八百余里之湖波"。
洞庭湖博物馆,在沅江市区内的琼湖之畔,收藏了洞庭湖地区的生物、植物标本。其中有生物200余种、鱼类114种、水产植物71种。该馆陈列厅800平方米,向游客介绍洞庭湖的变迁及历史,并藏有历史文物逾万件,其中古字画2000余幅,玉器、青铜器、陶瓷器等数千件。
东汉时应劭说:“在益水之阳,当为县名。
”清人周树荣有“益阳赋”云:“益水所经,水北曰阳,县以此名。
” 从古至今,益阳即为益阳。
东汉时应劭说:“在益水之阳,当为县名。”
清人周树荣有“益阳赋”云:“益水所经,水北曰阳,县以此名。”
从古至今,益阳即为益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