室内甲醛含量国家标准是多少?

小编:优质农业网   人气:0℃   发布时间:2025-02-20 22:31:04
字号:

甲醛国家标准:

室内甲醛含量国家标准是多少?

<=0.08mg/m3(《民用建筑室内环境污染控制规范》)、<=0.1mg/m3(《室内空气质量标准》)。

一、甲醛

甲醛,化学式HCHO或CH?O,式量30.03,又称蚁醛。无色气体,有特殊的刺激气味,对人眼、鼻等有刺激作用。气体相对密度1.067(空气=1),液体密度0.815g/cm?(-20℃)。熔点-92℃,沸点-19.5℃。易溶于水和乙醇。水溶液的浓度最高可达55%,通常是40%,称做甲醛水,俗称福尔马林(formalin),是有刺激气味的无色液体。

有强还原作用,特别是在碱性溶液中。能燃烧,蒸气与空气形成爆炸性混合物,爆炸极限7%-73%(体积)。着火温度约300℃。

甲醛可由甲醇在银、铜等金属催化下脱氢或氧化制得,也可由烃类氧化产物分出。用作农药和消毒剂,制酚醛树脂、脲醛树脂、维纶、乌洛托品、季戊四醇和染料等的原料。

工业品甲醛溶液一般含37%甲醛和15%甲醇,作阻聚剂,沸点101℃。

2017年10月27日,世界卫生组织国际癌症研究机构公布的致癌物清单初步整理参考,甲醛在一类致癌物清单中。

二、甲醛的危害

有关资料表明:室内空气污染比室外高5~10倍,室内空气污染物多达500多种。室内空气污染已成为多种疾病的诱因,而甲醛则是造成室内空气污染的一个主要方面。

1、甲醛对健康危害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a、刺激作用:甲醛的主要危害表现为对皮肤黏膜的刺激作用,甲醛是原浆毒物质,能与蛋白质结合、高浓度吸入时出现呼吸道严重的刺激和水肿、眼刺激、头痛。

b、致敏作用:皮肤直接接触甲醛可引起过敏性皮炎、色斑、坏死,吸入高浓度甲醛时可诱发支气管哮喘。

c、致突变作用:高浓度甲醛还是一种基因毒性物质。实验动物在实验室高浓度吸入的情况下,可引起鼻咽肿瘤。

d、突出表现:头痛、头晕、乏力、恶心、呕吐、胸闷、眼痛、嗓子痛、胃纳差、心悸、失眠、体重减轻、记忆力减退以及植物神经紊乱等;孕妇长期吸入可能导致胎儿畸形,甚至死亡,男子长期吸入可导致男子精子畸形、死亡等。

2、残留与蓄积:

资料记载,工业企业区土壤中吸附的甲醛含量可达180~720mg/kg干土。土壤的污染可导致地下水污染,水中甲醛含量可以比表层土高出10~20倍。

甲醛在环境中颇稳定,当水中甲醛浓度为5mg/L时(20℃),观察结果表明,5天内可以保持恒定。水中甲醛浓度为<20mg/L时,可以被曝气池中经驯化的微生物降解消化。而含量为100mg/L时,能抑制微生物对有机物的氧化。当水中甲醛含量为500mg/L时,生物耗氧过程全部中止,水中微生物被杀死。

三、甲醛的国家标准

<=0.08mg/m3(《民用建筑室内环境污染控制规范》)、<=0.1mg/m3(《室内空气质量标准》)。

四、甲醛的去除方法

1、通风法

通过室内空气的流通,可以降低室内空气中有害物质的含量,从而减少此类物质对人体的危害。冬天,人们常常紧闭门窗,室内外空气不能流通,不仅室内空气中甲醛的含量会增加,氡气也会不断积累,甚至达到很高的浓度。

优点:效果好,无成本缺点:时间长,一般要三年以上甲醛才可以去除。

2、物理吸附

甲醛分子的大小在0.27纳米左右,在造孔时通过复杂技术手段将孔径集中在0.27纳米左右 ,这样适合甲醛分子大小的孔径不仅可以选择性的优先吸附甲醛,而且有助于更好的锁定甲醛分子,有效的避免了吸附后再释放,同时其表面是呈极性,对于作为极性分子的甲醛,其具有主动吸附的作用,彻底改变了活性炭及其他吸附型产品的被动吸附的技术弊端。

3、负离子法

据研究和使用证明:高老庄石膏灯有一种天然的负离子散播功能,可以有效吸收室内甲醛等有害气体,清除其他石质的负能量,净化环境能量。

负离子可以有效清除室内甲醛等有害气体,净化室内空气。经实验证实:小粒径负离子清除甲醛的有效率达73.33%以上,长期使用达99%。

光和菌肥 简介

关于白桦茸使用方法,最常见的有两种:一是用沸水反复冲泡切碎的小块白桦茸,像沏茶一样反复泡饮,最后倒掉大量白桦茸残渣;二是用温开水直接冲泡采用了现代化萃取工艺的精制白桦茸,超微粉末完全溶解于温开水,即冲即饮,没有任何残留。毫无疑问,第二种使用方法更加便捷,吸收率更好。今天,小编便和大家分享白桦茸不同使用方法背后的“小秘密”。

NO.1 产品形态决定使用价值

目前市面上的白桦茸品类繁多,其中最主流的是“白桦茸茶”和“白桦茸提取物”两大类。白桦茸茶源自民间使用白桦茸的传统,早在数百年前,西伯利亚的当地人就开始用沸水煎煮白桦茸,作为日常养生饮品,在极为艰苦的环境下抵御疾病侵扰。然而,白桦茸茶只是简单的切块或打粉,深藏在细胞壁内的有用物质由于破壁不充分,不能充分渗透,降低了白桦茸的有效成分含量,不利于人体吸收利用。

白桦茸提取物则是精制提纯后的白桦茸,例如北京西伯利亚白桦茸研发有限公司从俄罗斯原装引进的100%水溶性白桦茸提取物——西伯利亚白桦茸。区别传统白桦茸,率先将超微破壁粉碎、超临界低温萃取、低温真空干燥等现代化工艺用于白桦茸有效成分的提取,产品粉末达到微纳米级,破壁充分,使白桦茸有用物质能够快速渗透出来。在低温环境下,能够更好地保持白桦茸的生物活性,提高有效性,更好地被人体吸收。检验结果表明,该西伯利亚白桦茸有效成份的溶出率比传统生产方法高出40%-107%以上。

此外,通过超临界低温萃取工艺,将白桦茸中的有用物质从白桦茸的粗纤维、灰分等杂质中分离出来,只保留有用物质,也更有利于使用者的健康。传统的白桦茸茶,没有经过科学处理和提取,无法去除里面的杂质,不利于人体健康,这一点常常被人们忽视。因为那些采集自次生林的白桦茸,当地人类生产活动频繁,白桦林易被农药残留污染、重金属污染,如果未经提纯萃取直接使用,很有可能存在健康风险。

NO.2 使用方法影响产品效果

即便在今天的西伯利亚,当地人仍然保留着传统的白桦茸使用方法。他们深入西伯利亚原始森林腹地,寻找采集白桦茸,将其切块放在锅里泡水煎煮。由于气候极寒,西伯利亚白桦茸生长极为缓慢,生长期在10-15年以上,极为珍稀,白桦茸茶是他们招待贵客的首选之物,这和中国人沏茶待客习俗如出一辙。然而,这种传统的使用方法却大大降低了白桦茸的健康价值。

现代研究表明,沸水温度过高会影响白桦茸的生物活性,白桦茸富含超氧化物歧化酶、多糖体、真菌多肽、桦褐孔菌素、桦褐孔菌醇、多种抗氧化三萜类化合物等有用物质,在高温环境下可能发生性变。尤其是白桦茸中的活性酶,在沸水反复冲泡下,活性逐渐丧失,其抗氧化、抗衰老等健康价值大打折扣。

经过药理专家反复测试,用50-60℃的温开水冲饮白桦茸最为适宜,在此温度下白桦茸有用物质活性高,有效性好。显然,这一冲泡温度并不适用于传统的白桦茸茶。和温水沏茶一个道理,温开水无法将块状的白桦茸充分浸泡,细胞壁内的有有物质难以渗透和释放,同时也影响饮用口感。而经过低温破壁萃取工艺后的西伯利亚白桦茸提取物,则能快迅溶解,口感极佳,带给使用者更佳的使用感受。

NO.3 专业工具提升产品体验

关于白桦茸的使用,还有一些禁忌值得大家关注。例如,为了保证白桦茸中天然营养素和各种活性成分不与铁、铝、不锈钢等金属物质发生化学反应,而影响食用效果,需要在产品包装中配备木匙和玻璃杯;要将产品置于阴凉干燥处,避免阳光直射,在取用后应第一时间拧紧瓶盖,避免长期暴露空气中发生氧化反应。

要让寄生在白桦树上的药用真菌,真正服务于人类健康,需要从业者践行工匠精神,重视产品的每一个细节。为了实现珍稀资源白桦茸的高效利用,北京西伯利亚白桦茸研发有限公司坚持创新战略,率先推出内外瓶双层中空的包装设计,更有利于产品保存,质量更加稳定;在产品包装里配置了木匙、玻璃量杯、表盘式机械温度计,以便消费者定量、定温科学精准地使用白桦茸,最大化发挥白桦茸的营养价值。

1什么是光和菌肥?

答:光和菌肥是在严格遵循农作物自然生态规律的前提下,成功应用“提商作物周围二氧化碳浓度便可提高农作物产量”的科学原理,精选数种既可为作物提供高效营养,又可高效吸附二氢化碳的物质--微藻,经科学配方后采用物理方法组成的新型清洁肥料。光和菌肥的成功问世,将结束长达40年的“化学农业”历史,开启我国“生态农业” 的崭新篇章;它是中华民族实现“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建设美丽中国”宏伟战略目标的先导产品;是能够达到“消除环境有害物质残留,确保士地增产增收”的目的。

二、光合菌肥是有哪些原料合成的?

答:光和菌肥是生态有机水溶肥料。核心成分包括:微藻(纳米聚碳因子)、金属蛋白酶(高效催化剂,促进吸收)、枯草芽孢杆菌(促进生根,防治土传病害)等。

三、光和菌肥内所含的微藻(纳米聚碳因子)起什么作用?

答:研究已知豆科作物、某些细菌、微淡能直接固定大气中的氮气。除此之外,微藻还有特殊的固化、环保功能。光和菌肥将微藻组合其中,①充分利月微藻本身所含高达70%的蛋白质及丰富的微量元素,作为营养供作物吸收转化;②更重要的是能够充分发挥微藻的固化环保功能。

微藻的固化、环保功能包括:

1.可以固定大气中的氮,通过叶面为作物提供氮肥,同时减少空气中的氮颗粒(氮颗粒、氮的氧化物就是PM25组成的大量成分),能有效降低和减轻空气雾霾。

2.微藻作用于农作物,可固定和去除土壤中有害重金属残留(砷、铅、镉等)、化肥及化学农药残留以及难以降解的有机物,使之不再污染农作物产品,从而保证农产品的有机品质。

四、光和菌肥的作用机理是什么?

答:把光和菌肥喷施在作物的叶茎表面,它能把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吸附并富集在植物茎叶的周围供作物吸收,从而强化光合作用,提高光合速率,抑制光呼吸,加快叶绿素的生成,提高、加强作物生长和干物质积累功能。

五、什么是光合作用?

答:光合作用就是绿色植物利用太阳光的能量,把二氧化碳和水合成有机物质-碳水化合物并放出氧气的过程,叫光合作用。

光合作用相关知识:

1.光合作用必须在绿色植物叶绿体中进行,因为只有叶绿体的色素-叶绿素才能吸收光能,并把光能转化为化学能;

2、光合作用需要光,光是光合作用的能量来源和叶绿素形成的条件;

3.光合作用需要的三大元素是碳、氢、氧,即二氧化碳(CO2)、氢(H)和水(H2O)这是合成碳化合物(CH2+O2)的原料。我们的农业生产就是利用作物的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的过程,而施用了40年的氮、磷、钾的做法是错误的。

六、什么是光呼吸?

答:植物白天吸收二氧化碳,进行光合作用,呼出氧气,这叫光合作用;而夜间吸收氧气,呼出二氧化碳,这一过程叫光呼吸。光合作用是给作物制造和增加营养,而光呼吸正好相反,是消耗营养。所以抑制光呼吸,尽量降低光呼吸能量损耗,已成为当前提高农业产量的重要措施。抑制夜间光呼吸、最大限度地降低光呼吸能量损耗,是光和菌肥独到的科技创新,对作物高产意义重大。

七、施用光和菌肥比施用化肥更高产的核心技术是什么?

二氧化碳捕集技术。二氧化碳是氧化过程中不能彻底燃烧的无机物,经过光合作用的“能量升级”,使二氧化碳转化成了碳水化合物(由无机物转化成有机物)。光和菌肥借助绿色植物,将取之不尽的太阳能和捕之不竭的二氧化碳,通过光合作用合成富含能量和营养的葡萄糖、淀粉、脂肪和蛋白质,恢复自然生物链和人类健康食物链,是对地球和人类的伟大贡献。

八、光和菌肥增产的原理是什么?

答:植物生长的三要素为阳光、空气和水,空气中的二氢化碳是植物生长的“粮食”。只要提高作物周围的二氧化碳浓度,就等于作物“吃得饱、长的快、产量高”。目前空气中二氧化浓度是350PPM,而作物高产需要的浓度是550-1000PPM。350PPM让作物“吃不饱”怎么高产?光和菌肥就能把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富集在绿叶作物的茎叶上上,使其浓度达到550PPM以上,在太阳光作用下被作物吸收利用,从而达到不施化肥就能高产的目的。

九、为什么说施了光和菌肥后就可以不施化肥?

答:在植物组成的元素中有16种,其中碳、氢、氧占96‰以上,而氮、磷、钾和中、微量素的总和仅占4%。40年来,人们只迷信氮、磷、钾矿物质元素的补充,却无视了作物碳、氢、氧自养元素的满足。既然二氧化碳是植物的“粮食”,其生长和干物质积累靠的是碳、氢、氧,维持人类生命的营养都是碳、氢、氧所组成,并且,研究与实践已证明:植物完全可以从空气和水中获得碳、氢、氧,有办法把作物周围的二氧化碳浓度提高,即可实现高产。至于氮础、钾和中微量元素,这些在作物秸秆、动物粪便和土壤中都有,完全不必依赖化肥作补充。

十、为什么说施用了光和菌肥对土壤有好处?

答:叶面喷施光和菌肥后,停止施用化肥,土壤环境可得到自然修复,土壤酸化、板结、石漠化得到改善,保水、保气和微生物繁殖能力增强,当然好处很多。

十一、光合菌肥为什么能够抗病?

答:光合菌肥的作用原理符合真科学。他以叶促根,不受土壤有害生物的侵袭,喷施后作物根不在腐烂,抗病害能力增强,因此光合菌肥能有效预防、抵抗病害。

十二、光和菌肥为什么能抗虫?

答:作物喷施光和菌肥后,作物群体间二氧化碳浓度升高,害虫的生存环境变得缺氧,不利于害虫繁育生长而导致其死亡,间接地起到了抗虫的作用。

十三、为什么说食用了喷施了光和菌肥的作物食物对人体健康有好处?

答:用了光和菌肥,可以不施化肥,少打农药。化肥、化学农药和重金属残留就不再污染农产品了,食品实现了绿色、有机,人类健康就有了保障。

十四、施用光和菌肥有无限制?

答:施用光和菌肥不受任何条件限制,只要有阳光、空气、水和温度就都能使用,而且成本低。投资低于化肥,产量高于化肥,品质优于化肥,人们喜欢并易于接受。

十五、怎样发挥光和菌肥最大效益和注意事项?

答:

⑴、决定作物产量因素有五:

<1>叶面积,

<2>光合强度,

<3>光合时间,

<4>呼吸作用

<5>经济系数(经济产量÷生物产量)

? ⑵、提高作物光能利用率及产量途径:

<1>合理密植;

<2>间套复种;

<3>选用上部叶片直立、中下部叶片倾斜的株犁紧凑抗倒伏矮杆品种;

<4>加强田间管理。

? ⑶、防止土壤板结,要保证作物根部通气,雨后及时排涝,无氧呼吸不利于作物生长。

? ⑷、施用光和菌肥要注意:温度的变化,光合作用最适温度25~30℃,35℃开始下降,40~50℃停止光合作用,最低温0~2℃也停止光合作用。因此,气温低于10℃、高于35℃,不要喷施光和菌肥。

? ⑸、水是光合作用的重要原料。天气干旱时,光合作用受到抑制达到10~90%,土壤和大气水分影响叶片含水量。缺水时,气孔关闭,影响二氧化碳进入叶内。

? ⑹、叶面喷施光和菌肥的同时,还要在作物根部施足有机肥(农家肥),既满足作物对氮、磷钾的需求,同时也满足土壤微生物的活动,分解有机物放出的二氧化碳,土壤二氧化碳一部分溶于土壤溶液中由根部吸收,一部分扩散到空气中供叶吸收。对作物的残体、动物粪便等有机物,必须经过无害化处理施入田间,回归大自然,还原生物链,达到自然生态平衡、同时又为农作物施了氮、磷、钾等有机肥。所以光和菌肥与有机肥的配合施用,是最科学的施用方法。

? ⑺、温室种菜或利用塑料膜育苗时,在喷施光和菌肥后,要注意解决高温和光照不足的矛盾,适时揭膜、通风透光降温,以降低呼吸消耗,才能培育出壮苗。

⑻、温室栽培蔬菜,白天将温度调到25℃,这是为提高光合作用效率(此刻喷光合菌肥最有效),晚上要适当降低温度,以降低光呼吸能量的消耗,才能积累更多能量和营养物质。

? ⑼、在蔬菜大棚温室内,为防止土壤温度急剧变化,建议将自来水放进大缸内,待水温稍暖以后再灌水,这样对作物生长发育更为有利。

? ⑽、为什么中午最热时不要灌水呢?

答:是因为灌水突然降低土壤温度,对根系和吸水都有影响,甚至使作物体内失去水分平衡而萎蔫死亡。严禁阴雨、大雾、大风使用光和菌肥。不利的天气影响光合作用,会使光和菌肥效益大打折扣。

十六、什么是无公害食品?

答:无公害质量指标包括两个:即产品中“重金属含量和化肥、化学农药(兽药)残留含量”符合国家无公害食品标准要求。

十七、什么是绿色食品?

答:主要特点有:

1安全性。农药残留、兽药残留、重金属污染、生物性污染(如真菌、细菌、病毒、寄生虫污染),以及环境污染不得超标;

2营养性。绿色食品强调“安全+营养“双保证;

3.环保性。绿色食品注意“环境+经济”。

十八、什么是有机食品?

答:食品的原料生产和加工过程中,杜绝使用农药、化肥、生长激素、化学色素和防腐剂等化学物质,杜绝使用基因工程技术,比绿色食品要求更高。

十九、什么是有毒物质?

答:有毒物质包括汞、砷、酚、氟、铅、镉等,其大多与磷矿石共存(农业施用的磷肥)还有二氧化硫、放射性同位素以及化肥和农药残留等。这些有毒物质不断地排放到环境中,立即参与生态系统的循环,在作物代谢中不能排出体外,在生物体内长期积累,并随着营养级递的转移逐渐富集,从而加大了对生命有机体的危害,甚者使有机体死亡。对有毒有害物质进入生态系统,我们要高度警惕,它不仅毒害生态环境,最终毒害人类自己。

北京双金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声明:本站文章来源互联网,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原文链接:https://baike.tt44.com/js/5_84510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