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麦现在是可以打除草剂的,但是有几个时期不能打除草剂。
一不要:小麦4叶以前和拔节后不要用除草剂
4叶期以前,小麦比较娇嫩,解毒能力和免疫力低,易产生药害。
拔节期过后,小麦进入孕穗期,非常脆弱,这个时候用除草剂极易产生药害,特别是2甲4氯,有时会引起麦穗抽不出,或畸形,严重影响最终产量。
二不要:气温低于6度不要用小麦除草剂
除草剂在低温天气下,效果都不理想,最好在日平均气温6度以上用药,上午10点到下午3点左右除草效果好。
因杂草吸收光照生长旺盛,气孔张开,易吸收水分和药液(温度低则相反),能达到好的除草效果。
三不要:土壤干旱不要用小麦除草剂
土壤比较干旱时,要抓住麦田浇水时机,及时施药,确保除草剂药效的发挥。
多数除草剂药效的发挥均需要一定的土壤墒情,土壤墒情在40%-60%时最有利于除草剂药效的发挥。
四不要:恶劣天气不要使用小麦除草剂
大雨前后及冷空气到来前使用除草剂一方面影响除草效果,另一方面极易造成药害,这些都属于恶劣天气,特别是倒春寒来之前的7天时间不能使用除草剂,冬季用药要多关注天气预报。
五不要:不要重喷或漏喷小麦除草剂
使用除草剂一定要均匀喷雾,如果漏喷或少喷的地方杂草受药不均,防效肯定不好,切记不要重喷,小麦易发黄,容易引起除草剂药害。
六不要:小麦除草剂不要随意与其它除草剂、农药、叶面肥混配,以免发生药害反应。
七不要:有机磷类和氨基甲酸酯类农药使用前后7天不要打小麦除草剂 小麦田打过此类杀虫剂也至少需要间隔3-5天,才能使用除草剂,否则容易引起小麦发黄出现烧叶现象,因为有机磷类农药使小麦降解除草剂的能力降低,紧接着使用除草剂易导致药害。
八不要:不要随意增减小麦除草剂药量
按照小麦除草剂说明用药,减少药量达不到除草的目的,增加药量非常容易造成药害。
一必须:小麦除草剂使用必须采用二次稀释法
使用除草剂一定注意进行二次稀释,有些农民朋友图省事直接将除草剂倒入喷雾器里,随便找个树枝搅拌下就行了。这种兑药方式十分不科学。
施药前先将药剂用少量清水稀释成母液,用药时在药桶内先加入配制好的母液,然后补足所需的剩余水量混匀后喷雾。
市场反馈,现在很多经销商已经意识到二次稀释法的重要性,卖药时能及时的提醒农民朋友按此方法用药。
二必须:施药前要及时对药械进行维护保养,以防止施药过程中出现跑、冒、滴,漏现象,实现均匀施药。 施药后的药械应及时、彻底清洗干净,以免对其他作物造成药害。
小麦除草剂,对于晚播的小麦,播种后要进行土壤封闭化除,以提高除草效果,降低“冻药害”发生几率,同时降低用药成本。
我在打除草剂的时候都会加入安法戈,能够减轻药害残留。
目前化学农药是快速有效地控制农业病虫的一种手段,但是如果使用不当,不仅达不到理想的防治效果,而且还会带来很多坏的后果,如环境污染、伤害有益生物、害虫抗药性和再猖獗等。如何科学合理地使用化学农药,应该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据防治对象及发生特点,选择最有效的药剂和施药时期每种害虫、病害在发生阶段都有对药剂最敏感的时期,在这个时期用药,不仅防治效果好,而且用药量少,减少农药污染。如为害樱桃介壳虫,它们的幼虫期没有介壳或蜡质层薄,药剂容易穿透虫体体壁发挥药效,所以介壳虫幼虫期是防治的关键时期。(2)农药用量要准确,不准随意加大和降低用量农药的推荐用量是经过药效试验确定的有效用量,随意加大农药用量不仅浪费药剂、加速病虫害抗药性的产生,同时会污染环境和伤害天敌生物,有可能产生药害;降低用量防治效果会下降。(3)选择合理的施药器械和施药方法农药有多种剂型,分为乳剂、可湿性粉剂、粉剂、颗粒剂、油剂、水剂等,不同的剂型需要用不同的施药器械和施药方式,方能达到满意的作用效果,乳剂和可湿性粉剂需要对水喷雾使用,粉剂需要喷粉器械喷粉施用,颗粒剂需要撒施到土壤或水面施用,油剂需要超低容量喷雾器喷雾施用。
另外,果树属于高大冠覆盖作物,用药液量大,适合选用高压机动喷雾器械,这样可以使药剂全面覆盖到叶片、果实、枝干等,病虫无藏身和逃避之地,彻底消灭病虫害。(4)科学混用和交替使用农药农药混配和混用不是任意两种或多种药剂简单混在一起的事情,必须根据其物理和化学特性、作用特点、防治目的,选择其适应的药剂进行混合,方能达到扩大防治谱、增效、减缓抗药性、节约用工的效果,反之会出现药害、减效、增毒等后果。如菊酯类杀虫剂与碱性农药石硫合剂、波尔多液混用,会出现水解降低药效。目前,有许多已经加工好的混配制剂可以直接使用,生产中需要混用时需先取少量药剂混在一起,喷洒到个别枝条上,观察混合后是否产生沉淀、结絮,对防治对象效果如何,对果树有无药害等。
一般,害虫连续用一种农药防治容易对该药剂产生抗药性,同时也对同类药剂产生交互抗性,防治效果显著下降。因此,在同一年份,果园内必须几种、几类药剂交替使用,以避免产生抗药性,保证防治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