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鲜存养技术是随海鲜业的发展而发展起来的一项新型养殖技术,它包括海水配制技术、增氧技术、饲料配制技术、污水过滤技术、水循环技术、光电技术等。运用物理吸附、化学调控、生物净化。封闭式水循环等技术,建造海鲜存养池。
一、配制人工海水。活海鲜品运抵目的地后,先要进行清拣,剔除那些死亡、严重受伤及患病的海鲜品,然后进行冲洗。如果使用城市中自来水作为存养海鲜的水源,一定要除氯后方可使用。消除氯的方法,最简单的是晾晒法,把水预先搁置3-4天后再用。如无条件晾晒,可采用化学法去氯,常用去氯药品是硫代硫酸钠,其用量一般为10公斤自来水加入1克硫代硫酸钠。经去氯后的水用浓缩海水或固体海水素调配至所需要的盐度,即制成人工海水,便可用以存养海鲜品了。
二、适宜的水温。水温是海鲜存养的重要因素。海鲜适宜的水温一般保持在18℃-21℃,但鲍鱼、象拔蚌属低温高盐品种,其适应温度为12℃-15℃。温度过高时,对存养生物不利,易引起病害,造成损失。
三、充足的溶氧。鱼类、虾、贝等均是用鳃呼吸水中的溶解氧。一般存养海鲜水中溶解氧含量应保持在5毫克/升以上,低于3毫克/升时,不适合鱼类生存。改良水质,配置增氧装置,增加换水次数,减少存养的数量,增加光照时间,采用水循环系统过滤暂养池的水,均可增加水中溶解氧的含量。
四、调节水的酸碱度。水的酸碱度与各类海鲜的生存息息相关。调节水质的酸碱度常用的是磷酸二氢钠和碳酸氢钠。在使用前要把这两种药品分别溶解在纯水中,配成1:100的溶液使用。磷酸二氧钠可增大水的酸性;碳酸氢钠可增大水的碱性。使用时可根据需要把配制好的溶液逐滴加到水里,充分搅拌,并不断用PH纸测试,直到水的酸碱度达到要求为止,水的酸碱度的变化应控制在±0.1范围内。
五、存养省理。管理好封闭式循环系统,需要做到“三勤”:勤检查。检查系统设备运行是否正常,充气是否足够,水流是否畅顺。勤清理。及时清理存养池内死亡的海鲜品,避免由于死海鲜品腐烂而引起水质恶化。勤观察。要经常观察存养海鲜品是否有不正常的反应,水质状况是否保持良好,遇到情况,应及时查出原因,立即进行处理。
求采纳为满意回答。
一般用肥料会造成水质营养化,对保护自然不好,现在一般都用养殖水藻在水产养殖过程中,浮游植物(以下称微藻,即人们平常所指的水的颜色的主要组成部分)是鱼、虾、蟹、贝类等的直接或间接饵料;微藻能够降解养殖水域中氨氮等有毒物质,维持微生态平衡,促使鱼、虾、蟹、贝类等达到生态防病的目的等等。所以要想水产养殖生态、高效、无公害,微藻能够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根据施肥品种、接种方式、养殖需要的不同,将繁殖微藻的方式分为以下几种。一、使用不同的肥料繁殖微藻1.使用肥料的种类目前在水产养殖中,经常使用肥料繁殖微藻,肥料的品种有有机肥、无机肥、最新研制的复合肥料等。(1)有机肥经常使用的有机肥有粪肥、绿肥、混合堆肥等。有机肥肥效持久,但有机耗氧量多,条件致病微生物含量高,使用之前必须进行发酵腐熟。要繁殖微藻一般要施足基肥,然后根据水质肥瘦、养殖生物的生长活动、天气情况等进行追肥。①粪肥:将动物粪便充分发酵腐熟,根据养殖需要在育苗或放养苗种前15天,将一定量的发酵粪便堆放在池的四角,或将发酵粪便滤掉残渣后,用其汁液泼洒。②绿肥:根据养殖的需要在育苗或放养动物苗种前15天,将一定量的无毒、无刺激、易腐烂的新鲜嫩草堆放在池的四角,全部浸没在水中,用泥土等压紧。③混合堆肥:在发酵池里,将嫩草与动物粪便交替层层堆叠,层与层之间洒堆肥量10%~15%的生石灰,用土密封。以其发酵汁液作为基肥或追肥。(2)无机肥品种有氮肥、磷肥、钙肥等。氮肥为硫酸氨、氯化氨、尿素等:磷肥为过磷酸钙、磷酸二氢钠等;钙肥为生石灰等;还有含有铁、锰、锌、铜、钴等多种微量元素的复合肥等。在海洋微藻的封闭或半封闭培养期间,还经常使用硅肥(硅酸钠等)、铁肥(柠檬酸铁等)。(3)新型复合肥料品种很多,如“肥水素”、“肥水王”等。2.肥料的使用在水产养殖中,肥料有时单一使用,但大部分时间是几种肥料搭配使用,以有机肥料和无机肥料相互搭配使用比较多见,有机肥多作为基肥使用,无机肥多作为追肥使用;池塘里多使用有机肥,在水产动物育苗期间,繁殖微藻多使用无机肥等。二、用不同的接种方式培养微藻1.在自然水域中直接培养微藻在目前的大部分池塘养成及部分鱼、虾、蟹、贝类等育苗过程中,直接利用自然淡水或海水培养微藻。经过滤的海水或淡水里有硅藻、绿藻等各种微藻:有轮虫、挠足类、棱角类等各种浮游动物;有多种小型底栖动物等,利用繁殖自然水体里本身就有的微藻,促进浮游动物、底栖动物等基础饵料生物的生长繁殖,是目前水产养殖过程中较为常见的基础饵料生物的培养方法。自然繁殖微藻的时间要根据生产需要而定,其标准为鱼、虾、蟹、贝类等动物育苗开始后,或者其苗种投放池塘后,育苗幼体或投放的苗种要有适宜的生长发育环境,要有充足的生物饵料吃。虾、蟹、鱼、贝类等的池塘养成,一般在放养苗种半个月前,开始施肥繁殖微藻,根据水色、透明度调节施肥量及施肥次数,一般将水色调节为**或黄褐色,透明度为30~50厘米。水色及透明度不同,微藻的品种组成及密度也不同,不同的养殖品种及同一品种的不同发育阶段,对水色及透明度的要求不一样。在虾、蟹、鱼、贝类等的养殖过程中,要始终保持水质的肥、活、嫩、爽,使虾、蟹、鱼、贝类等水产养殖动物生活在一个良好的生态环境中。2.使用封闭或半封闭方式定向培养微藻近几年,河蟹土池育苗己掀起热潮,海水的鱼类、贝类、虾类等各种土池育苗也已开始,土池育苗的关键,就是在池塘里繁殖优质充足的微藻,促使以微藻作为饵料的各种浮游动物、底栖动物等基础饵料生物的大量生长繁殖。要想使池塘里的微藻优质、稳产,目前最好的培养方法就是采用封闭或半封闭式的微藻的三级培养,一级培养在微藻的保种室里进行,多采用250~5000毫升的三角烧瓶培养微藻,二级培养采用塑料桶、塑料袋充气培养微藻,三级培养在土池里培养微藻。常用的微藻品种有三角褐指藻、小球藻、扁藻、小硅藻、骨条藻等。3.利用自然海水筛选培养生产性纯藻液(1)藻种的来源及品种特点在自然海水12℃以下时,自然海水塘里原生动物少,微藻纯度大,可选择生产需要的、品种比较单一的藻液进行筛选培养。通过这种方式筛选出的微藻对当地的水环境适应性强,抗污染,培养技术容易掌握。这种培养方式是江苏沿海地区虾蟹育苗过程中,海洋微藻培养经常使用的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