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鱼的排泄物及残饵腐败分解会产生大量的“氨”,“氨”对鱼类有致命的毒害。
2、硝化细菌能把“氨”会转化为“亚硝酸盐”,
3、“亚硝酸盐”紧接着又被转化为“硝酸盐”。
短期内“硝酸盐”几乎是无毒的,这为我们“间断定期”给鱼缸换水赢得了时间。 ?
尽管硝化细菌会和鱼类争夺氧气消耗,但是,为了能够“及时有效”地清除水中毒素,添加硝化细菌仍不失为一种积极必要措施。
在养殖池中存在的有毒物质主要是氨及亚硝酸,这两种有毒的物质可由硝化细菌所消耗,并生成无毒性的硝酸,硝酸又是藻类的最佳氮肥,能被藻类所吸收及同化。因此,在养殖池中绝对不可缺少硝化细菌,如果硝化细菌缺乏,水中的氨含量将急速增加,使池水内的鱼虾有致死的危险。许多人通常不了解这个问题的重要性,以致于常遭遇到养殖失败的命运。
这说明如果您不去了解这个问题的症结所在,并谋求改善的话,即使是有经验的业者,都可能会败在硝化细菌不足的危害之下。
从池水的生态观点来说,我们是无法防止氨的产生的,但是却可以设法提高硝化细菌的数量来消耗池水中大量的氨。因为硝化细菌是消耗氨的克星,只要数量足够,它们就会很自然地消耗掉每天自产的氨,使氨不会在水中被大量的累积下来,成为水产养殖的隐形杀手。
参考资料:
水产养殖氨氮高是什么原因造成的
1、硝化细菌分为亚硝化菌与硝化菌,亚硝化菌的主要功能是将氨氮转化为亚硝酸盐;硝化菌的主要功能是将亚硝酸盐转化为硝酸盐。
2、氨氮和亚硝酸盐都是在水产养殖过程中产生的有毒物质且亚硝酸盐还是强烈的治癌物质,因此如何降解这两种物质,是科学工作者近年来的工作重点,由于亚硝化菌的生长速度比较快且光合细菌也具有降解氨氮的作用,因此现代养殖已能成功地将氨氮控制在较低的水平上。
3、而对于亚硝酸盐,由于自然界中的硝化菌生长极慢且还没有发现有其它的任何微生物可代替硝化菌的功能,所以养殖过程中产生的亚硝酸盐就成为阻碍养殖发展的关键因素。科研人员经过多年努力,通过大量的实验筛选,最终研制成功一种新型的纯化硝化菌制剂“硝化宝”,它能有效地将亚硝酸盐降至规定的浓度。
1、水内存积了较多的水生动物的排泄物、肥料及动物尸体。在氧气不足时,这些沉积物经过硝化细菌的分解产生大量氨氮。
2、不合理施肥。仍然采用投饲和施肥相结合的方法养鱼,大量长期使用氮肥。
3、不合理投饲。驯化养鱼时,投喂的颗粒饲料含蛋白较高,有一些蛋白是鱼类无法利用的,这些蛋白要排泄到水中经过分解会产生大量氨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