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社|茶旅助推“农遗”兴

小编:优质农业网   人气:0℃   发布时间:2025-02-20 19:02:26
字号:

中国茶海(China Tea Sea Plantation)位于贵州省遵义市湄潭县永兴镇,过去叫做“万亩茶海”,而今还能称作妥妥的“万亩茶园”。

研究社|茶旅助推“农遗”兴

中国茶海虽为人造茶园,但很有发展成为“农业遗产”的底蕴和资本。任何“文化遗产”都因为人类的参与而变得更有“文化”,中国茶海自然也不例外。

仔细查看了一番,贵州的农业文化遗产可谓底蕴深厚,原本自然条件就非常优越。贵州从江侗乡稻鱼鸭系统是传统稻鱼鸭共生农业生产模式,这里面体现出来的不止是农作方式,更是先民的智慧和留给后人的宝贵财富。

我们曾经以为,先民留下的东西往往过去迂腐,后来工业化和城镇化的肆虐给我们提了个醒:我们并未从真正的富裕后人的角度理解并践行“中西合璧”的内涵,只是把中式的内容赋予花式西方外表,正如年轻人突然喜欢过圣诞节却不喜欢过新年,这里面有太多问题需要我们深入冷静多元思考。

稻鸭鱼共生农业模式,兴许在钢筋水泥怪物占满全世界后,人类会不自然地想起先民的智慧。那些西方聪明的研究者,或许早已开始了本地化的类似尝试,而我们反倒打算一味地城镇化,就连新式农村也要复制粘贴城镇化。

如果农业文化遗产能给我们更多面向未来的思考价值,那么走出城镇化, 探索 新的农村化才是真正的出路。如果农村振兴又掉入城镇化漩涡,农业文化遗产只能成为文字上的“名录”,实际上不过是对先民智慧结晶的歪解和羞辱。

问题在于无论城镇化还是农村化,对于资本逐利的本性无法左右;资本的加持让贪婪变得更加肆无忌惮,导致很难出现一个全新的完美模式。

从江侗乡稻鱼鸭复合系统或许会在国外刮起一场农业模式的东方风,只可惜目前我们很多地方可能尚未完全清晰地意识到这一模式的重要性。毕竟,我们沉浸在对于金钱无限热爱并无情追求的氛围中,能够正常下地劳作的普通人少之又少,穿梭在钢筋水泥怪物里的假城里人越来越多,下地劳作要比直接去超市选购高价垃圾食品难受得多,尤其烈日炎炎似火烧,晒得哥哥我心焦的六月天,出门都困难重重,下地更是难以言表。

据农业农村部官网介绍,贵州花溪古茶树与茶文化系统位于贵州省贵阳市花溪区久安乡,“久安乡古茶树的平均树龄大概在600年左右,几乎略等于贵州“文明开化”的 历史 年限。在宋代,茶马交易的制度已经建立并已运用成熟。一直沿用到了明王朝,朱元璋继续推行“以茶制戎”的政策。久安村早期的传统农业经济主要以粗放型为主,农业产业结构较单一,生产规模较小,森林生态系统是一个由多层次小型生态系统组成的复杂的生态系统。”

史载,朱元璋取了天下,“体恤民情,罢造龙团”,改喝散茶,由此天下爱茶人慢慢适应了散茶消费,很可能就是今天饮茶方式的“雏形”,也为“功夫茶”的兴起奠定了基础。这一改变,至少把陆羽时代喝茶太过麻烦的程序简化了不少,但在今天的我们看来,某些喝茶方式依然过于做作,麻烦起来不亚于古时,又是燃香又是打坐又要喝茶,得亏不用再去砍柴生火,要不然一般人根本静不下心喝一杯简单的茶。好物雅事,一个人也不能一次性享尽,否则就会变味。

如果说花溪古茶树与茶文化系统代表的是贵州茶区的 历史 ,那么“中国茶海”兴许意味着贵州茶区会有美好的未来。“文化遗产”不是单独针对过去,更要与时俱进面向未来,因为“遗产”毕竟要留给后人。所以从这个角度,我们应该思考“中国茶海”的未来模式,力争在未来某天,成为新一处中国茶与茶文化系统遗产。

中国茶海已经成为国内较为知名的茶旅目的地,很多游客到了那里,争相采茶为乐,不是贪图便宜,实际上就图一乐。因此,中国茶海作为未来农业文化遗产“备胎”,在模式上既要学习花溪,又要 探索 出不同于花溪的模式,才有可能在未来上位。

茶旅形式过于单一,目前完全按照普通 旅游 景点打造,没少投入,但持续的吸引力不足,尤其疫情期间,明显感觉到中国茶海跟其他 旅游 景点没什么两样,因此人气不高,连带茶海周边的商铺及民宿基本上都缺乏人气。

交通和环保之间可能存在矛盾,未来引起可持续发展的问题会慢慢浮出水面。这当然都跟生物多样性系统有关,兴许一直在 探索 ,也一直在为难。智能化数字化发展与传统模式之间可能存在分歧,但也各有利弊。

中国茶海的一片叶子最后到了谁的茶杯里,这是可追溯可持续发展 探索 的关键。因为它带动的不止是产业链的兴起,更是助推茶产业供应链日趋完善的重任。

最后还得补充一点,中国茶海发展成为贵州茶区农业文化遗产的可能性和可行性很有优势。贵茶给人的印象就是干净,换个说法就是天然加自然。这也是典型的风土内容,贵茶的干净可谓一大特色,完全可以摆脱传统茶的桎梏,大力发展抹茶产业。

即便中国茶海成为未来农业文化遗产遥遥无期,但对整个茶区来说,从绿色环保到可持续发展,如果一开始保护工作就很到位,未来发展成为抹茶大省的可能性非常之大。海外市场在疫情后有一种特别的反应,年轻消费者对 健康 越发重视,而受到日本茶人的大力推广,抹茶的形象逐渐深入人心,抹茶产品就成了 健康 “茶全食”的代表。

不是所有茶叶都能粉碎了用作抹茶,能做抹茶的茶叶,生长环境一定要顶流,而顶流茶叶一定出自顶流茶区。这可以看作是可持续发展的一环,虽小但意义重大。因为就目前全世界茶区来说,能把抹茶讲成一个“ 健康 故事”的茶区只有日本。中国茶类丰富,但国际话语权乏力,抹茶更没有存在感,即便真替日本茶企“打工”,也没有自产抹茶的话语权。

茶旅与康养结合,兴许是未来助推茶叶农业文化遗产发展的关键。因为在这条链上,早晚都会出现大量文化及文创IP,带动茶派民宿的发展力量也不可小觑。在产业扶贫政策加持下,“茶旅+康养”至少会在一段时期内很有竞争力。

从中国茶海茶旅回来,还能在茶叶博物馆快乐一游,茶旅条件可谓“浑然一体”。欢迎批评指正!

那卡古树茶是勐宋茶区最具代表性的茶,是勐海县勐宋乡大曼吕村委会的一个拉祜族寨子。位于滑竹梁子山的东面,那卡的面积9.69平方公里,海拔1,662.00米,年平均气温 16.00 ℃,年降水量1,800.00毫米,生态环境好,适宜种植茶叶等农作物。全寨一共有107户,568人,农民人均纯收入2919元(2010年12月25日)。那卡寨子以出产品质上好的古树茶而被人们所认识。全寨有600多亩成片古树茶园,其茶树龄在300-500年之间。

娜卡古茶园主要分布在村后山坡上,森林环境虽有所破坏但还算比较好,古茶树面积有300多亩,茶树密度较大,呈乔木状生长,树高多超过2米,干径十多厘米。

古茶园中大叶小叶种混生,小叶种占有一定比例。土壤主要是黄沙土。勐宋茶区由于茶比较有名,100多年前就有汉人迁入经商,经营茶叶生意和种茶制茶。

版权声明:本站文章来源互联网,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原文链接:https://baike.tt44.com/js/5_82839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