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鹂芽茶怎么制作

小编:优质农业网   人气:0℃   发布时间:2025-02-20 18:09:53
字号:

黄鹂芽茶是一种以黄鹂芽为原材料制作的茶叶。黄鹂芽是松叶蝉科昆虫黄鹂芽蝉的幼虫。它们在松树的树冠中取食松针,并吸收松针的汁液。经过多年的积累,松针中的汁液被黄鹂芽蝉幼虫吸收后在它们体内发酵和精制,形成了具有特殊风味和营养价值的黄鹂芽。黄鹂芽茶的制作方法非常简单,一般分为以下步骤:

黄鹂芽茶怎么制作

1.采摘黄鹂芽

黄鹂芽的采摘需要趁着春天松针未成熟时进行,此时的松针味道最佳。采摘时需要注意,要选择健康的黄鹂芽,不能采摘过老过幼的黄鹂芽,以免影响茶叶的品质。

2.晒干

采摘好的黄鹂芽需要晒干,这一步可以使用自然晾晒或者机器烘干。晒干后,黄鹂芽的颜色会变成深绿色或者浅**。

3.蒸制

在晒干后,需要将黄鹂芽进行蒸制。将黄鹂芽放入蒸锅中,加入少量水,大火蒸10-15分钟,将黄鹂芽软化,以便后续处理。

4.揉捻

经过蒸制后,黄鹂芽需要进行揉捻。将软化后的黄鹂芽放入揉捻机中,进行揉捏,这一步可以让黄鹂芽更好的释放出芳香,增加营养成分。

5.晾晒

揉捻完成后,黄鹂芽需要晾晒,以免过度发酵。将黄鹂芽放在通风干燥的地方,晾晒2-3天。这一步可以让黄鹂芽的味道更加浓郁。

6.烘干

晾晒完成后,黄鹂芽需要进行烘干。将黄鹂芽放入烘干机中,进行烘干,烘干温度控制在60℃左右,时间控制在30-40分钟。烘干完成后,黄鹂芽变成了茶叶的形状,可以保存和饮用。

黄鹂芽茶在制作过程中需要注意的地方:

1.黄鹂芽的采摘时间需要掌握好,不能过早或过晚采摘。

2.蒸制和揉捻的时间需要控制好,以免影响茶叶的品质。

3.晾晒和烘干的时间和温度需要控制好,以免过度发酵或者烘焦。

总之,黄鹂芽茶是一种珍贵的茶叶,制作方法简单,但需要把握好每一步的时间和温度,才能制作出优质的黄鹂芽茶。

茶知识|康熙赐名碧螺春。

#碧螺春身份证#:1.出生日期:距今已有1000多年历史。2.所属茶类:绿茶。3.发源产地:江苏省苏州市洞庭山一带,故命名洞庭碧螺春。4.茶界地位:中国传统名茶,中国十大名茶之一,唐代即为贡品。

#碧螺春源起#:碧螺春茶,当地民间最早叫洞庭茶,又叫吓煞人香。康熙年间,康熙皇帝视察时品尝了这种汤色碧绿、卷曲如螺、产于早春的名茶,倍加赞赏,但觉得"吓煞人香"其名不雅,于是题名"碧螺春”。洞庭碧螺春产区是中国著名的茶、果间作区。茶树和桃、李、杏、梅等果木交错种植。因此令碧螺春茶独具天然茶香果味。

品鉴碧螺春的要点。品鉴口诀:“铜丝条,螺旋形,浑身毛,花香果味,鲜爽生津。”干茶:条索紧结,卷曲如螺,白毫毕露,银绿隐翠,叶芽幼嫩。茶汤:冲泡后茶叶徐徐舒展,上下翻飞,茶水银澄碧绿,清香袭人,带有其独特的花果香。口感:口味凉甜,鲜爽生津,滋味鲜醇甘厚,回甘持久。冲泡建议:择器:玻璃杯水温:80-85℃冲泡:干茶约5g,采用上投法(即先注水,后投茶),单次能泡三次左右。

碧螺春茶茶艺十二式。“洞庭无处不飞翠,碧螺春香万里醉。"烟波浩淼的太湖包孕吴越,太湖洞庭山所产的碧螺春集吴越山水的灵气和精华于一身,是中国历史上的贡茶。新中国成立之后,被评为中国的十大名茶之一,并欣赏碧螺春茶茶艺。这套茶艺共十二道程序。

1.焚香通灵。中国茶人认为“茶须静品,香能通灵。”在品茶之前,首先点燃这支香,让我们的心平静下来,以便以空明虚静之心,去体悟这碧螺春中所蕴含的大自然的信息。

2.仙子沐浴。选用玻璃杯来泡茶。晶莹剔透的杯子好比是冰清玉洁的仙子,“仙子沐浴”即再清洗一次茶杯,以表示我对各位的崇敬之心。

3.玉壶含烟。冲泡碧螺春只能用80℃左右的开水,在烫洗了茶杯之后,我们不用盖上壶盖,而是敞着壶,让壶中的开水随着水汽的蒸发而自然降温。请看这壶口蒸汽氤氲,所以这道程序称之为“玉壶含烟”。

4.碧螺亮相。“碧螺亮相”即请大家传着鉴赏干茶。碧螺春有“四绝”--“形美、色艳、香浓、味醇”,赏茶是欣赏它的第一绝:“形美”。生产一斤特级碧螺春约需采摘七万个嫩芽,你看它条索纤细、卷曲成螺、满身披毫、银白隐翠,多像民间故事中娇巧可爱且羞答答的田螺姑娘。

5.雨涨秋池。唐代李商隐的名句“巴山夜雨涨秋池”是个很美的意境,“雨涨秋池”向玻璃杯中注水,水只宜注到七分满,留下三分装情。

6.飞雪沉江、即用茶导将茶荷里的碧螺春依次拨到已冲了水的玻璃杯中去。满身披毫、银白隐翠的碧螺春如雪花纷纷扬扬飘落到杯中,吸收水分后即向下沉,瞬时间白云翻滚,雪花翻飞,煞是好看。

7.春染碧水、碧螺春沉入水中后,杯中的热水溶解了茶里的营养物质,逐渐变为绿色,整个茶杯好像盛满了春天的气息。

8.绿云飘香。碧绿的茶芽,碧绿的茶水,在杯中如绿云翻滚,氤氲的蒸汽使得茶香四溢,清香袭人。这道程序是闻香。

9.初尝玉液。晶饮碧螺春应趁热连续细品。头一口如尝玄玉之膏,云华之液,感到色淡、香幽、汤味鲜雅。

10.再啜琼浆。这是品第二口茶。二啜感到茶汤更绿、茶香更浓、滋味更醇,并开始感到了舌本回甘,满口生津。

11.三品醍醐。醍醐直释是奶酪。在佛教典籍中用醍醐来形容最玄妙的“法味”。品第三口茶时,我们所品到的已不再是茶,而是在品太湖春天的气息,在品洞庭山盎然的生机,在品人生的百味。

12.神游三山。古人讲茶要静品、茶要慢品、茶要细品,唐代诗人卢仝在品了七道茶之后写下了传颂千古的《茶歌》,他说:“五碗肌骨清,六碗通仙灵,七碗吃不得也,唯觉两腋习习清风生。”在品了三口茶之后,请各位嘉宾继续慢慢地自斟细品,静心去体会七碗茶之后:“清风生两腋,飘然几欲仙。神游三山去,何似在人间”的绝妙感受。

版权声明:本站文章来源互联网,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原文链接:https://baike.tt44.com/js/5_82523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