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文鱼也叫撒蒙鱼或萨门鱼,学名鲑鱼,主要分布在太平洋北部及欧洲、亚洲、美洲的北部地区。鲑鱼体侧扁,背部隆起,齿尖锐,鳞片细小,银灰色,产卵期有橙色条纹。鲑鱼肉质紧密鲜美,肉色为粉红色并具有弹性。鲑鱼以挪威产量最大,名气也很大。但质量最好的三文鱼产自美国的阿拉斯加海域和英国的英格兰海域,三文鱼是西餐较常用的鱼类原料之一。
1、养殖条件
①养殖池构造:养殖池采取棚室水泥地结构,棚顶可覆盖塑料布。棚室内每口水泥池面积100平方米,深1.5~2.0米。水泥池上方设有进水口,下方设有排水口,底部中间有-道排污沟。
②水源:最好采用地下深井水,如水中含铁量高,还应配备-套塔式曝气除铁设备。水源使用前应做水质分析。
③充气、发电设备:7~10千瓦鼓风机-台。另外,再准备-台备用。为避免停电,还应准备发电机组-套。
2、放养前的准备
对于新水泥池,应用水浸泡2个月才能用于养殖。旧水泥池应在苗种放养前10天用杀菌药物消毒后方可使用,水泥池注水1米深。
3、苗种放养
每立方米水放养规格30~50克左右的太平洋鲑40~50尾。一般经150~160天饲养,尾重可达900~1000克。鱼种可在春季4月份放养。
三文鱼的养殖技术
4、饲料投喂
采用颗粒饲料驯化投喂。饲料粗蛋白含量42~45%%,饲料粒径3.0~6.0毫米。水温低于8摄氏度时,每天喂2次,上午8:00~9:00时喂一次、下午4:00~5.00时喂一次。水温8~15摄氏度时,每天投喂3次,中午加喂一次即可。每次投喂八成饱即可,即大部分鱼游走为止。 5、水温调控 由于太平洋鲑为冷水性鱼类,对水温要求比较严格,其最佳生长水温为13~15摄氏度,而井水温度在8摄氏度左右。在饲养期内,可采取两种方法来调控水温。一是早春和晚秋气温较低时,在棚架上覆盖塑料布来提高池水的温度。二是在气温较高的夏季,撤掉塑料布,通过增加井水的交换量来降低池水的温度。通过以上两种方法,使水温最低不低于5摄氏度,最高不超过15摄氏度,春、夏水温保持在13~15摄氏度。
6、水质调节
饲养期间要保持池水清新,定期排污,经常换水,换水次数及换水量视水温、水质变化等情况灵活掌握。用鼓风机不间断向池水增氧,只有在投喂饵料时停止供气。池水溶氧保持8mg/l以上。
7、鱼病防治
坚持以防为主的原则,养殖期内用福尔马林和鳗净两种药物轮换对池水进行消毒,采用全池泼酒的方法,每半月进行一次,福尔马林每立方米水用20克,鳗净每立方米水用0.5克。
8、日常管理
①专人负责,全天巡池,调控水温,调节好供气量,保证溶氧充足,避免鱼因缺氧浮头。
②经常检查鱼体状况,每半月抽样检查一次鱼的生长情况。
③作好养殖记录。
中国哪里有养殖三文鱼的
首先从培育小鱼苗开始,将成熟的三文鱼切开腹部,取出鱼卵,接着加入鸡蛋液,与这些鱼卵进行混合均匀,然后将它们送往专业的孵化器里面,一段时间过后,小鱼苗就会孵化出来,等稍稍长大一点,就会送往室内养殖水箱,在这里生长12至18个月后,就会被送往海上的漂浮网中养殖。这个漂浮系统有完整的供养系统,使他们能够快速的生长,自动喂养系统能够定时的自动投放饲料,水下的监控系统可以随时观测鱼的生长情况,并且要定期检查水质,以避免有毒素和有害的细菌危害三文鱼的生长。
产地在黑龙江、乌苏里江以及松花江上游一带。在北京怀化一带就有人工养殖。
三文鱼是西餐较常用的鱼类原料之一。中国产的三文鱼中文学名大马哈鱼。每年9~10月便成群结队从海洋进入江河产卵,所以9~10月里是捕捞大马哈鱼最好时机。
习性:
三文鱼为溯河洄游性鱼类,BC的主要品种有chinook, sockeye, pink, chum和在河溪中生活1~5年后,再入海生活2~4年。产卵期为8月至翌年1月。溯河产卵洄游期间,它们跳越小瀑布和小堤坝,经过长途跋涉,千辛万苦才能到达产卵场,而且还不摄食。
每年的大概是7月~10月间,会有成千上万条三文鱼到加拿大佛雷瑟河上游的亚当斯河段繁衍后代。它们都是从太平洋逆流而上而来的。行进的过程是逆流而上,而且每行进一个阶段就有一个层梯式的“增高”。到一个“层梯”,就好比我们上台阶一样,需要迈步向上。而鱼只能靠身体不停地跳跃,才可能达到下一层梯。(如同鲤鱼跃龙门一样。)可是因为特殊的环境及三文鱼特别的产卵习惯,必须要到达这个长距离高海拔层梯的上游,才可以产卵。所以它们所跃的不仅仅只是一两层的“台阶”,而是很漫长的回流之路。
在这些台阶上面,会有许许多多即将冬眠,需要补充食物的熊。这些熊会叼住因跳起而露出水面的鱼儿,所以也会有许许多多的鱼死于熊逐渐肥大起来的肚子里。
只有经历过层层难关后,三文鱼才可以抵达最上游的一个平静的湖面产卵。产卵后,三文鱼死亡,结束它的一生。
三文鱼是部分鲑科鱼类的俗称,原本指的是鲑属的大西洋鲑鱼(Salmo salar),随着养殖业的发展,商家也将太平洋鲑(Oncorhynchus)等鱼类称为“三文鱼”。例如,虹鳟(oncorhynchus mykiss)是鲑科太平洋鲑鱼属的一种冷水性塘养鱼类,现在也被一些商家称之为“三文鱼”。
三文鱼也叫撒蒙鱼或萨门鱼,是西餐中较常用的鱼类原料之一。在不同国家的消费市场三文鱼涵盖不同的种类,挪威三文鱼主要为大西洋鲑,芬兰三文鱼主要是养殖的大规格红肉虹鳟,美国的三文鱼主要是阿拉斯加鲑鱼。大马哈鱼一般指鲑形目鲑科太平洋鲑属的鱼类,有很多种,如我国东北产大马哈鱼和驼背大马哈鱼等。
分布范围
三文鱼又叫撒蒙鱼或萨门鱼。三文鱼学名为鲑鱼,是世界著名的经济鱼类之一,主要分布在太平洋北部及欧洲、亚洲、美洲的北部地区。
野生三文鱼产于大西洋和太平洋的北部,主产区是美国的阿拉斯加和加拿大,俄罗斯和日本也有少量的野生三文鱼。
阿拉斯加和加拿大对三文鱼资源都有很严格的保护措施,阿拉斯加州政府规定,捕捞三文鱼的船只须有专门的执照,每年只有三个月的时间可以出海捕鱼,捕捞还有配额限量。政府组织科学家每年对各种自然因素进行调查研究,然后计算出当年允许捕捞的总量,再分配给每条船。一般每年允许的捕捞总量都控制在鱼群总量的1/7~1/8之间,以确保三文鱼种群的繁衍。
三文鱼为溯河洄游性鱼类,在 河溪中生活1~5年后,再入海生活2~4年。产卵期为8月至翌年1月。溯河产卵洄游期间,它们跳越小瀑布和小堤坝,经过长途跋涉,千辛万苦才能到达产卵场,而且还不摄食。
每年的大概是7月~10月间,会有成千上万条三文鱼到加拿大佛雷瑟河上游的亚当斯河段繁衍后代。
它们都是从太平洋逆流而上而来的。行进的过程是逆流而上,而且每行进一个阶段就有一个层梯式的“增高”。到一个“层梯”,就好比我们上台阶一样,需要迈步向上。而鱼只能靠身体不停地跳跃,才可能达到下一层梯。(如同鲤鱼跃龙门一样)可是因为特殊的环境及三文鱼特别的产卵习惯,必须要到达这个长距离高海拔层梯的上游,才可以产卵。所以它们所跃的不仅仅只是一两层的“台阶”,而是很漫长的回流之路。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