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花是一种正常的生理现象,但由于开花消耗大量的营养,对竹林生长极为不利。所以一旦发生开花应立即挖除开花植株,以减少养分消化。加强林地管理,重施有机肥,可减弱开花程度,促进竹林自我复壮。
雷竹栽培技术
一,抚育
造林选择及整地
造林地以背风向阳,光照充足,坡度平缓,土层深厚肥沃,疏松透气,排水良好的沙质壤土为好。一般的普通红壤、黄壤都适宜栽培,pH要求微酸至中性。盐碱土、死粘土、低洼积水,地下水位高的地方及高山风口不宜栽培。整地时,一般采用全垦整地,深度30厘米左右,要清除林地中的树蔸、石头等。然后挖好窝,可挖成长100厘米,宽60厘米,深40厘米。长边与等高线平行,窝底要挖平。每亩挖窝60个。
幼林抚育
要使新造竹林快速成林,提早投产,必须做好幼林抚育管理工作。
1、除草松土 新造林,母竹稀疏,林地光照充足时,竹地容易滋生杂草。
2月、6月、9月可结合松土进行除草。前2年可间作农作物,以耕代抚,既促进新竹生长,又增加收入。间种农作物选用豆科矮秆作物或绿肥。
2、施肥 1年可分3次进行施肥,第1年2月份每株母竹可施人粪10—15公斤;
6月份施人粪25公斤,9月份施猪粪或嫩草、豆杆、绿肥25公斤。如无有机用氮、磷、钾相应含量的化肥。如用化肥,应注意施肥方法,适当远施、散施。
3、竹林管护 对摇动、露鞭的母竹应及时覆土。前2年以留新竹为主,对弱小的竹笋可进行适当疏笋,以提高成竹率和母竹质量。秋季9—10月可砍去竹梢,留枝12档左右。
成林
1、养好母竹 高产竹林要求亩立竹量600-800株,每年留养新竹150—200株。要求均匀分布,母竹健壮,竹龄结构合理。母竹留养时间以出笋高峰后期(清明前后一星期)留养最合宜。
2、施肥培土 要使竹林连年高产,必须给竹林进行施肥。一般1年施肥3—4次;
6月施长鞭肥,9月施催芽肥,11月施孕笋肥,次年3-4月可施长笋肥。一般亩产500公斤竹笋需N15.8公斤、(P2O5)7公斤、(K2O)10公斤。雷竹林可使用各种肥料,但必须以有机肥为主,氮磷钾相配合。笋前、笋期及6月施肥以速效肥为主。化肥要散施,磷肥可相对集中,有机肥要深施,适当增施硅肥。亩产达1500公斤的竹笋;
6月可施尿素25公斤,过磷酸钙35公斤,9月可施人粪1000公斤,11月可施猪栏厩肥5000公斤,次年3月施人粪1000公斤。培土对提高竹笋产量,改良土壤都有很大好处,在有条件的地方,最好每年加一些客士。
3、铲草松土 铲草松土有利于清除杂草,疏松土壤,减少水分蒸发,促进地下鞭和竹笋生长。每年应松土两次;
6月、11月各1次,并结合松土进行施肥。
6月应深翻松土,11月宜浅翻。
4、水分管理 雷竹喜欢湿润的土壤,但又最怕积水,所以平地、山湾和土壤粘重的竹林要开好排水沟,干旱季节要进行浇水灌溉。
5、删去老竹 删伐老竹时间,可在6月结合松土进行,连竹蔸一起挖除,清除老鞭,调整结构。一般母竹保留4—5年,除去6年竹。
6、竹林保护 雷竹竹杆壁薄性脆,冬季容易被大雪压断,所以应适当进行钩梢,钩梢时间在9月进行,留枝12—15档。冬季下大雪要勤摇雪,避免雷竹被雪压断。
雷竹开花是由于线虫、真菌、害虫和寄生物的危害而引起的。采取相应对策是:挖除开花竹株。
开花要消耗大量养分,对竹株生长极为不利,所以要下狠心及时地挖除开花竹株,挖的时间以5-6月为好,结合松土、施肥同时进行,并且要连鞭挖除,不留隐患。
雷竹开花的病理原因:
由于线虫、真菌、害虫和寄生物的危害,引起竹子开花。
雷竹开花,并不死亡,只是生长不良,叶片变小。它有局部开花和整株开花之分,开花竹照长笋,并且比正常竹株的出笋时间要早些,然后,新长的竹子仍旧开花,一代比一代严重,一般开花率占当年新竹的20-40%,二年以上老竹开花较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