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大米的特色有哪些

小编:优质农业网   人气:0℃   发布时间:2025-02-20 13:07:47
字号:

东北大米主要种植于黑龙江省、吉林省、辽宁省的广大平原地区,种植在极其肥沃的黑土地中,吸收了足够的氮、磷、钾等多种矿物元素,阳光雨露充足,又有纯净无污染的灌溉用水,生长周期一般五个月左右。独特地域优势,保证了东北大米独有的高品质。

东北大米的特色有哪些

东北大米的特点:

1、颗粒饱满,质地坚硬,色泽清白透明。

2、长粒型,支链淀粉含量高,饭粒油亮,香味浓郁。

3、蒸煮后出饭率高,粘性较小,米质较脆。

4、有丰富的蛋白质、脂肪、维生素、矿物质等营养物质

5、横断面呈扁圆形,颜色白色透明的较多,也有半透明和不透明的。

东北大米其实主要有四个品种:长粒香,圆粒香,稻花香,小町米。东北大米较为明显的特征就是腹白比较小甚至没有,而且米粒的身上有一条凸出来的线条。

真正的东北大米价格较高,太过低廉的“东北大米”通常不是真正的东北大米。一些不法商贩以当地大米冒充东北大米低价销售,不仅顾客上当吃亏还损害了东北大米的声誉。

东北大米主要可分为以下几种:

有机大米

东北有机大米总是那么受人们欢迎,就是由于栽种在肥沃的土地上,栽种在无污染的地区,吸收的能量都是来自大自然,有机大米不打农药不施肥,更不会含有防腐剂等添加剂,这样的大米才是纯天然的绿色食品,不会由于各种添加剂而给人们的身体带来不必要的危害。

东北有机大米不仅对人体无任何害处,而且还营养丰富,含有很多对人体有利的微量元素。与一般的大米相比,有机大米含有的这些微量元素有很多是普通大米所没有的,而这些微量元素又刚好是人们身体所必须的,这也是有机大米特别受人们喜爱的原因之一。

五常大米

黑龙江五常市种植大米已经有将近200多年的历史,五常稻花香大米是五常市种植的一种稻花香水稻生产的大米。受产区独特的地理、气候等因素影响,且水稻成熟期产区昼夜温差大,五常稻花香大米中可速溶的双链糖积累较多,对人体健康非常有益。其品质上乘,米粒均匀,色泽光亮,醇厚绵长,芳香四溢。

用五常稻花香大米煮的饭,吃起来棉软略粘,芳香爽口,饭粒表面有油光,是老百姓餐桌上的健康首选。品味过正宗五常稻花香大米的人,无不为那唇齿留芳、经年不忘的饭香所陶醉,正所谓“一餐五常米,浑忘酒肉香”。

舒兰大米

吉林省舒兰地处东北腹地长白山脉,向松嫩平原过渡地带的松花江畔,三面临水、四周环山。东经125〃40′~127〃56′,北纬42〃31′~44〃40′。北与黑龙江五常市接壤。长达半年的寒冷冬季,减少了病虫害发生,秋季光照充分、昼夜温差大,利于东北大米的营养积累。水质清澈纯净;广袤肥沃的黑土地,有机质、矿物质和微量元素含量高这些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

在品种上,吉林大米形成了圆粒、中长粒和长粒三大系列。其中,圆粒米是吉林大米的代表,享有“吉林圆粒王”的美誉,其代表品种为超级稻,做出的米饭甘香、软滑、胀性大、粘性好。中长粒米粒形椭圆,洁白剔透,饭味清香,其代表品种为品兴一号,被称为“最好吃的大米”。长粒米的代表品种为稻花香二号,其米粒细长,饭味浓香,在吉林中西部地区多有种植。

响水大米

黑龙江拥有着世界三大黑土带之一,盛产多种经济农作物,是我国重要的粮库。黑龙江省著名特产宁安市渤海镇响水大米,产于我国著名的“鱼米之乡”宁安渤海镇响水乡,是我国地理标志保护产品之一。

渤海镇素有“塞北江南”的美誉,且响水乡所处的地理条件特殊,土质松软、肥沃,优于其它稻田,极利于水稻生长,因此响水大米早熟且饱满、优质。相传早在明、清时代,响水大米就被誉为“皇粮”、“御米”,是向朝廷进贡的贡品。

解放后,响水大米成为人民大会堂的国宴用米,并于1992-1997年连续三次荣获“中国农业博览会金奖”,1999荣获国际农业博览会“名牌产品”称号和中国食品节“最受消费者喜爱的产品”,成为中国食品协会的推荐产品,并荣获中国绿色食品协会论证,是名副其实的绿色食品。

万昌大米

万昌位于林省吉林市永吉县地处松嫩平原,这里山清水秀、黑土肥沃,水稻生产条件优异,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加上无任何污染的星星哨水库自流灌溉孕育出了特有的绿色晚粳稻谷,万昌优质珍珠米正是以该稻谷为原料,采用科学方法加工而成,其米粒色汉洁白如玉,晶莹剔透,清亮如珍珠。煮熟后香气四溢,且胀份小、粘性大口感甚佳。含有人体所必须的氨基酸19种,蛋质含量达12%,脂肪含量2%,并含有多种维生素和钙、磷、铁、锌、硒等人体必须的微量元素。

大显硒米

长白山的山泉自然流淌,火山岩的高硒土壤,使富硒米更具备人体所需的各种营养,特别是硒,硒是一种维持人体正常机能不可缺少的微量元素,人体缺硒会导致各种疾病的产生。现代科学研究证明,硒具有抗氧化、增强人体免疫力、有效清除人体有害垃圾、促进人体健康、延缓衰老之功效。长白山原始深林中的富硒土地,通过把水稻自身把无机硒转化为有机硒,并贮存在水稻中,以便于让人体吸收。

版权声明:本站文章来源互联网,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原文链接:https://baike.tt44.com/js/5_79717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