栀子有什么样的保健作用?

小编:优质农业网   人气:0℃   发布时间:2025-02-20 12:56:56
字号:

栀子为我国传统中药材,是生产“安宫牛黄丸”,“龙胆泽泻丸”,“清热解毒颗粒”等十几种中成药的重要原料;还是提取食用色素添加剂“栀子**素”的天然优质材料,其色泽鲜艳,无毒副作用,且营养物质含量高。

栀子有什么样的保健作用?

从栀子黄提取的栀子**素的主要成分为藏红花素和藏红花酸,是一种罕见的类胡萝卜素,极易被人体吸收,在人体内可以转化为维生素A,可以补充人体维生素的不足。在中药中,其具有清热,泻火,凉血功效。主治:热病虚寒不眠,黄疸,淋病,消渴,目赤,咽痛,吐血,血病,利尿,热毒疮疡,扭伤肿痛。

栀子是我国卫生部颁发的首批食药两用资源,是传统中药,性苦寒,无毒。明朝李时珍的《本草纲目》中已有详细记载:栀子如心肝、肺、胃经,能清热泻火,凉血,具有护肝,利胆降压,镇静,止血消肿等作用。中医临床上用于治疗黄疸型肝炎、扭伤肿痛、高血压、糖尿病、热病虚烦不眠、淋病、消渴、目赤、咽痛、吐血、血痢、尿血、热毒疮疡等症。现在医学发现栀子**素对金**葡萄球菌、脑膜炎双球菌、淋病双球菌、卡他球菌等有抑制作用,具有抗菌抗病毒作用;对软组织损伤有消炎止痛效果;是我国重要临床治疗黄疸型肝炎的首选药,具有利胆作用。临床*毒性肝炎及黄疸型肝炎有效率达80%以上。

栀子果实得主要活性成分是藏红花素和栀子苷,迄今为止,从栀子属植物中分离鉴定的化合物有数十种,其中该属植物的特征化合物有40种,包括环烯醚萜类11种,三萜类6个、黄酮类17个,有机酸酯类6个、二萜类等。

栀子在国内市场主要用于中药配方和中成药,是用于清热泻火的常用药,原料药市场极大,年需求(干品)在20吨以上。利用黄栀子提取的栀子苷、京尼平苷及天然**素可用作肝脏保护、抗肿瘤、抗氧化、抗辐射的药物或功能食品,是重要的药物合成原料和中间体,还是名贵的天然食用色素。随着新用途、新功能的发现,相信国际市场的需求量将会逐渐扩大。

焦栀子和炒栀子都是栀子的成分,炮制不同而已,焦栀子和炒栀子的功效基本相同,都能入血分。都有凉血止血的功效,只是焦栀子的功效稍强些,如果没有焦栀子是可以用炒栀子替换的。

两者是同一种中药,但是炮制方法不同,在中药里面不同炮制方法会有不同的功效或者偏重,生栀子清热泻火,外用凉血消肿,多用于治内热;焦栀子可以止血,一般不要随便换用。

栀子,别名:黄栀子、山栀、白蟾,是茜草科植物栀子的果实。栀子的果实是传统中药,属卫生部颁布的第l批药食两用资源,具有护肝、利胆、降压、镇静、止血、消肿等作用。在中医临床常用于治疗黄疸型肝炎、扭挫伤 、高血压、糖尿病等症。含番红花色素苷基,可作**染料。

产于山东、河南、江苏、安徽、浙江、江西、福建、台湾、湖北、湖南、广东、香港、广西、海南、四川、贵州和云南,河北、陕西和甘肃有栽培,其中河南省唐河县的栀子获得“国家原产地地理标志认证”,为全国最大的栀子生产基地,有“中国栀子之乡”的美誉?。生于海拔10-1500米处的旷野、丘陵、山谷、山坡、溪边的灌丛或林中。

栀子的功效与作用:

1、泻火除烦

栀子苦寒清降,能够清泻人体全身上下之火邪,因而可泻心火而清心除烦,可以治疗心烦、燥扰不宁等不适。还可以用来治疗热病火毒炽盛而表现出的高热烦躁、神昏谵语等病症。?

2、清热利湿

栀子苦寒能燥湿,寒能清热,并且善于清利下焦肝胆湿热,可治疗肝胆湿热所引起的湿热黄疸症状;此外,栀子能够清利下焦湿热,清热凉血,利尿通淋,可用来治疗血淋、热淋涩痛等小便不适症状。

3、凉血解毒

栀子性寒,能够清热凉血止血,因此可用于治疗血热妄行的多种出血症状,如血热吐血、衄血等症。

4、清肝明目

栀子能够泻火解毒,清肝火以明目,可治疗肝胆火热上攻所导致的目赤肿痛等眼部不适病症。

5、解毒消疮

栀子能够清热泻火,凉血解毒,治疗热毒疮疡,红肿热痛等病症。

6、消肿止痛

栀子外用可以消肿止痛,可用于治疗扭挫伤痛,可用于生栀子粉于黄酒调成糊状,外敷患处。

7、治病保健

(1)栀子提取物在体外能够明显的抑制甲型流感病毒等病毒的致病细胞病变作用。?

(2)栀子有保肝利胆的作用,能够促进胆汁分泌及胆红素排泄、降低血中胆红素;其水煎液能够降低胰淀粉酶、促进胰腺分泌、增强胰腺炎是胰腺细胞的抗病能力、显著地增加正常肝血流量。?

(3)栀子还具有解热、镇痛、抗菌、抗炎、镇静催眠,降血压等作用。

参考资料:

栀子——百度百科

版权声明:本站文章来源互联网,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原文链接:https://baike.tt44.com/js/5_79573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