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悠久的中国水利事业在广泛的国际科技合作与交流中,为世界水利的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这中间饱含着许多专家学者的探索与辛劳。武汉水利电力学院原院长、国际灌溉排水委员会荣誉副主席、中国灌溉排水国家委员会主席、水利部技术委员会委员许志方教授就是其中的杰出代表。
许志方
潜心求学,结缘水利
1925年10月,许志方出生于浙江诸暨。父亲许汉城是中共宁波党支部的早期党员,曾是上海、北京的地下工作者。因为父亲这一层秘密身份,许志方小时候跟着母亲多地奔波,从小受到了革命思想的熏陶,在心里种下了为人民服务的种子。
中学阶段,许志方接触了农业知识,并对水利专业产生了兴趣。1946年报考大学时,他选择了北洋大学水利系。
大学期间,许志方加入了青年团联盟,与父亲一样成为了一名地下工作者,参与“被爆”“强爆”等工作。1949年3月,他加入中国共产党。
1950年,许志方毕业后被分到了水利部。工作期间,身为党员的他主动申请去白沙水库治理淮河,担任水库建设工地办公室技术秘书。他不怕苦、不怕累,甚至还深入施工工地与工人农民一道参加劳动。半年之后,组织指派其前往苏联留学。
1952年,许志方赴苏留学。留学期间,他通过搜集资料、测量、计算和实验等方式学习了如何平整土地、设计土地,还有农产管理和种棉花等知识,并将自己的所见所学都写进了论文《中亚细亚棉花灌区的农场内部灌溉系统改建》中,为回国后所需进行的水利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许志方到苏联莫斯科水利工程学院留学
1955年12月,许志方以优异的成绩毕业,学成归国,被分配到武汉水利学院(后改为武汉水利电力学院,现为武汉水利电力大学)工作。他吸取苏联土壤改良专业的成功经验,结合国内的实际情况着手创建了“农田水利工程”专业,并增加了“土壤改良”的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