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以通过以下措施实现:
间苗和定苗。在中药材出苗后及时进行间苗,去除过密、瘦弱或有病虫害的幼苗,当幼苗长到一定高度时进行定苗,合理控制留苗密度。
中耕培土和除草。通过中耕可以疏松土壤,消灭杂草,增加土壤通透性,对某些药材如元参、地黄等,全程需多次中耕,培土有利于块根、块茎的膨大。
施肥。根据药材的不同种类和生长习性,合理施肥,对于1~2年生的及全草类药材,苗期应多施氮肥,中后期追施磷、钾肥;多年生及根和地下茎类药材,需施足有机肥,并在整个生长期追施三次肥。
灌溉与排水。根据中药材的生长周期需水特点,适时进行灌溉,同时要注意排水,特别是对于根及根茎类药材,避免田间积水和土壤水分过多。
株形调整。通过摘心、打杈、摘蕾、摘叶、修根等措施,调整植株结构,提高田间通透性,促进药材的生长发育。
其他管理措施。对于喜阴的中药材如人参、西洋参等,应搭建遮阴设施,以及进行床面覆盖等措施,以提高根部的生长环境和减少杂草竞争。
黄芪追肥的特别说明。黄芪作为一种例子,在生长期间需要充足的营养供应,追肥应在生长中期进行,根据黄芪的生长情况和土壤肥力决定追肥的剂量和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