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除生产企业外,流通企业、医疗机构等因成本等问题,都未扫码上传相关信息,故目前还不能实现追溯目的。目前扫码监管码(码上放心追溯码),可显示扫描次数,扫描的次数越多,说明被查询的次数越多,是假药的可能性越大。电子监管码(码上放心追溯码)似乎离鉴别真伪更近一些,然而我们已经发现不是所有的药品都有监管码(码上放心追溯码)。
企业自建追溯码,更是没有强制性,形式各异。该码可以显示厂家信息,一定程度上可以证明此药品不是假药。但是不是每个企业都建立了自己的追溯码,没有普适的指导意义。
如果某个药品有类似这种标注,“若无电子监管码或电子监管码破损,请勿购买使用”,这种情况下,无药品监管码(码上放心追溯码),可证明该药不可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