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察竹子颜色:
注意竹子的颜色,如果竹子表面的颜色比较浅,就说明是一颗嫩竹,嫩竹不会长笋,而竹子表面颜色较深,颜色呈墨绿色且比较浓密的就是老竹,一般老竹下面就会有很多冬笋。
观察竹鞭走向:
在挖之前要看竹鞭部位的走向,如果发现竹鞭的位置在一个疏松的土壤里,并且大小比较粗壮,就可以用锄头在周围开始挖,在挖的时候要注意锄头不能垂直的锄下去,否则可能会锄到冬笋,使得冬笋完整度遭到破坏。所以使用锄头时要往向上提一点,在挖的过程中看到有笋露出来后,就可以降低力度在周围慢慢的挖,避免力度太大导致冬笋的完整性被破坏。
观察竹子走向:
冬笋生长的地方一般都在竹子头部所对应的方向。而且冬笋还比较喜欢阳光,所以日照比较充足的位置下面一般都会有不少的冬笋。除此之外,如果发现竹子周围的土壤有些隆起或松动,可以试着用脚多踩几下,能明显感觉到土壤松软就代表着下面有冬笋。
踩土:
凡是地下生长的根茎类,都有一个特点,喜欢疏松透气又肥厚的土壤,冬笋也不例外。只有在这样的土壤下,挖到的笋子才肥壮。
看竹龄:
大年竹也有不同的竹龄,竹龄决定这根竹子的笋生长离母竹的距离,新竹出笋较近而老竹则远。一般挑选3年前的竹子最好,这种竹子出笋多而且壮,出笋距离不远不近,常常会一鞭子挖出一长串的笋。
掏老沟:
老沟是指上一个大年时,人们挖笋顺过的竹鞭沟(挖笋时找到一条竹鞭是会顺着挖的),这条沟子通常被落叶和冻土覆盖两年以上了,这里的土质最疏松,保湿性也非常好,常常会出大笋子。掏老沟时一定要轻,否则就可能将冬笋挖烂了。我曾经在一条长3米左右的竹鞭老沟里,一连串挖出10根冬笋。
烂笋坑:
有些竹笋是不有长大成竹的,它们会在泥土中腐烂,这就会形成一个个的烂笋坑。有经验的挖笋人,在山上会寻找烂笋坑,从这下锄头通常是不会空手了。而且从烂笋坑下寻到的竹鞭,顺着掏肯定还不止一根笋。
斩笋:
当锄头扒开冬笋的嫩黄头时,不要急于将它挖起,要先将笋子周围的泥土清理干净,看清竹笋与竹鞭的结合处再用锄头斩下,不然笋肉会被挖烂很多。
(1)开穴挖冬笋
从10月中旬开始,在孕笋竹株的周围仔细观察,一般地表泥块松动或有裂缝,脚踏感到松软的地下,可能有冬笋,用锄头开穴挖取。
(2)沿鞭翻土挖冬笋
先选择竹株枝叶浓密,叶色深绿的孕笋竹,从第一盘枝指引的方向,判断去鞭方向是一致或者比较接近的,可以先在基部附近浅挖一下,找出黄色或棕黄色的壮鞭,再沿鞭翻土找到冬笋而进行采收利用。
(3)全面翻土挖笋
结合冬季松土施肥,对竹林进行抚育垦复,中翻20 cm左右,切忌大块翻土,以防鞭根损失和折断,翻土时见有冬笋,则可一次性挖掘。
1、第一个小技巧就是,看竹子颜色;大年的竹子,叶子绿油油呈墨绿色而且又比较浓密,所以这样的竹子下面冬笋肯定就会有很多,而小年的竹子,它的叶子就比较稀疏,没有那么浓密,颜色也没有那么绿,因此,在挖冬笋的时候,先找到合适的竹子才是关键。
2、第二个小技巧,便是观察竹鞭走势;如果竹鞭比较粗壮,且都会生长在一些比较疏松的土壤里。所以,咱开始挖的时候,要顺着竹鞭周围去挖,尽量不要锄头垂直锄下去,这样很容易破坏冬笋的完整度,还有就是不要沿着表面平行挖,很容易把冬笋中部给刨伤;所以,大家在挖的时候尽量要注意一下,免得挖出来的冬笋不完整。其实在挖的时候可以先把大块的泥土撬开,在看边上有没有笋露出来,有就顺着周围挖就行了。
3、第三个小技巧,看竹子的朝向;竹子的朝向可以判断判断冬笋的位置。一般竹子的头朝的方向就是冬笋长出来的地方,而且,冬笋比较喜欢阳光,所以向阳的方向冬笋会较多;还有就是,可以看母竹的根部附近和竹鞭附近的土壤情况来确定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