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红柿起油汗又叫酱油果。
西红柿“酱油果”是指果实表面有酱油色斑块,病斑大小不一,仅发生于果皮,果肉不受影响,质地坚硬、不变软。多从果肩开始发病,初期斑块颜色淡,很难被发现,后期病斑变为暗褐色至棕褐色,边缘明显,微凹陷。一般在果实膨大期发生,但大多到果实转色期才被发现。
西红柿出现“酱油果”,主要原因是缺钙导致西红柿果皮细胞壁硬度降低,果皮变薄,易感染病菌。为追求产量,大量施用氮肥,果实膨大期过量施用钾肥,氮、钾对钙的吸收有拮抗作用,易导致西红柿降低对钙的吸收。
秋冬茬西红柿发病严重,偏施氮肥、温度低、湿度大、通风不良、栽培密度过大的棚室发病严重;同一棚室内前端果实发病较重;大果型品种比樱桃西红柿发病重;果皮薄、果实膨大速度快的品种易感病。另外,管理不当造成果实转色异常,也会形成“酱油果”。
西红柿转色期叶绿素逐渐被分解,茄红素大量形成,使果实呈现出鲜艳的色泽,但管理不当会影响茄红素形成,出现“酱油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