芡实是一种常见的食材和药材,其采摘处理过程如下:
1. 采摘:芡实生长在水中,采摘时需要将其从泥土中挖出,清洗干净后晾晒至八成干。
2. 削皮:将晾晒好的芡实用刀削去表皮,同时将芡实的大小和形状调整到合适的大小,方便后续加工使用。
3. 水泡:将削好的芡实放入清水中浸泡,一般需要泡4-6小时。泡的时间越久,芡实就越容易煮烂。
4. 煮熟:将泡好的芡实放入锅中,加入适量的清水,大火煮开后转小火慢慢煮熟。时间大约在20-30分钟左右。
5. 沥水:将煮熟的芡实捞出,放入白发布或者纱袋中,让其自然沥干水分。
6. 晾干:将沥干水分的芡实放在通风良好的地方晾干,直至其完全失去水分,保存在干燥、阴凉处可长期保存。
需要注意的是,在采摘和加工过程中,要保持芡实的干净卫生。为避免出现霉变或者虫害,最好进行防腐处理,比如添加适量的明矾粉或硼酸等。
采下的果实,可堆集沤烂其果肉及假种皮,然后放入清水中淘洗干净,捞出种子晒干,用机器脱去硬壳,取出种仁,也可把干种子放入开水中浸泡,湿润至外种皮发软,快刀削切、取出种仁晒干。
芡实是一种多年生水生植物,收获时间通常在秋季至初冬。以下是芡实的采摘处理过程:
采摘时间:芡实一般在8-9月份成熟,可以根据采摘时间来确定采摘方式。如果要采摘嫩果,则在花蕾期采摘;如果要采摘老果,则在硬核期采摘。
采摘方法:采摘时,需要用手拔掉芡实的果柄,并取出里面的果实。为了保证采摘的干净度,需要用清水冲洗果实,去掉果壳和其他污染物。
去壳:采摘下来的芡实果实一般还带有一层硬壳,需要用刀将其削去。
清洗:芡实果实外面的硬壳很难去掉,需要用清水反复清洗,直到洗净为止。
剥皮:去掉果壳后,用手工剥去芡实的硬壳。
分离种仁:将芡实的内核剥离出来,保留种仁。种仁一般呈圆形,表面有一层薄膜,需要用手工去掉。
干燥:将处理好的芡实种仁放在通风干燥的地方晾干,直到水分含量低于15%为止。
芡实采收季节为白露-霜降之间,见种皮呈红褐色采收。
南方分多次采收,即随熟随采。
四川及北方地区均1次采收。
采收时乘小船或大木盆进入塘、池中,用镰刀割取成熟果实,或捞取已自行开裂浮在水面上的种子(时间久了自行沉底)。
多次采收的,种子成熟,但费工费时,只适用于水库及湖泊。
1次采收的,种子部分不成熟,颗粒大小不匀,幼嫩种子,加工时易碾碎,成米率较低。
应根据各地情况不同,因地制宜。
采收时,应留下一部分果实,让其自行脱落,扩大自然繁殖。
1.
家庭新鲜芡实的剥法。可以直接用手指剥壳,也可以借用专门用于剥壳的工具。用尖的一头在壳上轻划一下,就可以把新鲜芡实剥开了。
2.
农场新鲜芡实的剥法。农场收获大量新鲜芡实时,新鲜芡实剥壳方式可以采用机器去壳。
3.
传统新鲜芡实的剥法。传统的方法是是将果实摊于打谷场上,先用木杵连续敲打,使果壳出现裂痕并破碎,然后再装入筐篓内用脚踩,让种子外部的薄膜自然脱落,裂出种子,用水淘净后晒干即是可食用的芡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