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案一:
在鱼塘中安装一套生态过滤系统,利用机械过滤模式将鱼塘中的固体污物去除,在用生物过滤系统将易溶于水的大量有机物过滤清除,就可以改善鱼塘水浑浊的状态。
在鱼塘中定期加注新水,可以使鱼塘水变清澈。每隔7-10天左右在鱼塘中加注一次新水,每次加15-20厘米左右即可。然后每隔半个月按照每亩用量15千克~20千克的比例,在鱼塘中加入生石灰,就可以有效调节鱼塘水质。如果水质恶化严重,则需要进行换水。
在鱼塘中安装增氧设备。天气晴朗的时候,在午后2点左右,打开增氧机为鱼塘增加氧气,可以有效改善鱼塘水质。
投放生物制剂。鱼塘水变浑浊是因为鱼类的粪便、食物残渣、水草腐叶给微生物提供了大量养份,使其能够大量繁殖,影响鱼塘水质。所以在鱼塘中的来那个食用微生物制剂,可以抑制各种厌氧菌及病毒的繁殖,防止鱼病和缺氧的发生,从而可以改善水质。
在鱼塘中养殖水草。水草能够利用光合作用,释放氧气,是鱼塘中处于相对平衡的状态中,便可调理水质,防止变坏。
方案二:
“养好一池鱼虾蟹,先要管好一池水”
池塘常见水质问题的起因及解决方法
一、氨氮引起的水质问题
氨氮主要来源于水生生物的排泄物、肥料、被微生物分解的饲料、粪便及动植物尸体等有机质。水体中氨氮偏高会使鱼虾蟹发生肌肉痉挛、眼球出现回转反射障碍,甚至出现异常旋转游泳等症状,严重时窒息。
养殖水体氨氮处理方法:
1、每年定期做好清塘、清淤、晒塘,用生石灰等消毒;
2、合理开启增氧机,增加池中溶氧,开启增氧机还可起到挥发水中氨氮作用。
3、培水施肥,根据水质状况,按照“少施勤施”的原则,注意氮肥的使用量,应以碳源肥料为主,促进水体藻类和有益微生物繁殖,吸收利用氨氮,减少氨的累积;
4、定期泼洒微生物制剂,培养优势有益菌群,通过有益菌分解氨氮。
二、亚硝酸盐引起的水质问题
亚硝酸盐是氨转化成硝酸盐的过程中的中间产物,其形成过程主要由于残存在池底的饵料、粪便、死藻等物质分解成有毒性的氨氮(主要是分子氨),然后转化为亚硝酸盐,或者是不恰当的时间使用化学消毒剂将消化细菌等微生物杀灭,从而造成亚硝酸盐集聚。亚硝酸盐的来源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外源水含有氨氮,进塘后,经过曝气,被不完全氧化的结果;
2)过多的残饵、粪便、尸体、死藻等有机废物长期积累后,有机态氮转化成无机氮的中间产物;
3)肥水时,选肥不当,多见于农家肥和化肥;
4)老化池塘,淤泥多,进水后,淤泥中的有机氮源在微生物发酵的作用下,产生氨氮和亚硝态氮;
5)水体中缺少促进氮循环的菌类(硝化细菌),藻相不平衡或缺少藻类。
6)天气剧烈变化,引起水体缺氧,底部恶化,硝化细菌在低温时,硝化作用减弱,“倒藻”等现象
对于鱼类,低浓度的亚硝酸盐就能使鱼类中毒,中毒后,血液的携氧能力减弱,即使在含氧丰富的水体中也体现出类似缺氧的症状。亚硝酸盐中毒现象是:轻微且长时间中毒现象不明显,逐渐会引起摄食量下降,活动能力下降,鱼体消瘦,体表无光泽,反应缓慢,长期处于应激状态;严重中毒时,出现浮头,甚至会大量死亡。
对于虾蟹类,亚硝酸盐的危害:主要表现在慢性中毒,生理性缺氧;蜕壳时,容易出现蜕壳不遂、软壳死;会引起肝胰腺肿大,会诱发“水瘪子”(蟹)及“肝胰脏坏死”(虾);影响摄食率;影响生体内外渗透压,引起水肿;引起应激反应,对虾会引起红体、红须、红尾等症状。
养殖水体亚硝酸盐处理办法:
1、开增氧机,增加溶氧量,是硝化作用进行完全,减少亚硝酸盐形成机会;
2、制订合理放养密度和投饲计划,提高消化水平,减少饲料残渣和粪便排泄;
3、硝化细菌消除,投入适当药物,从根本上解决亚硝酸盐高的问题;
4、补充有益藻类,使藻类多样化。藻类会将亚硝酸盐作为氮肥,转化成自身可以利用的物质;
5、增加其他有益菌类,例如:地衣芽孢杆菌,放线菌等,这些菌类具有分解功能,能将有机转成无机,将大分子在转化成可以被藻类或自身利用的物质。
三、硫化氢和藻类引起的水质问题
水体中硫化氢偏高会引起鱼虾神经系统中毒或抑制某些功能,会导致闪电死亡,健康的虾蟹碰到硫化氢会快速死亡,引起“偷死”。
藻类大量繁殖会引起水质浑浊、变色(变绿、发红、变黑、变坏发臭、甚至死鱼),重者会引起虾蟹中毒,虾蟹生活在这种环境下生长缓慢,极易生病。
解决办法:
1、合理放养,合理投饵,减少残饵和水体有机质积累;
2、充分增氧,促进水体微生物的分解作用,同时高溶氧可以氧化消耗硫化氢;
3、在养殖前期就开始使用微生物制剂,既可以有效降解池底氨氮、亚硝酸盐、硫化氢、藻毒素等有害物质,解决水体恶化问题 ,提高水产动物的抗应激能力。对水质突变、恶劣气候和发病期间有显著改善效果。
养殖池塘透明度低说明水体中的大型浮游动物过多而抑制浮游植物生长与繁殖,从而使水体变浑浊。这类水体多是前期施有机肥后或只投饲料的池塘,没有及时追肥造成的。建议沿池塘四周用氯氢菊脂+阿维菌素泼洒,用药量为正常用量的30%。
3~4天后用活水素或益水康+水立肥全池泼洒即可。
处理方法:(1)出现水质浑浊后,先用“净水宝”快速净化水质,消除水中的各种悬浮物质,降低有害物质含量;(2)再用改底剂,减少底质有机耗氧;(3)泼洒“护水宝”补充碳源,增加底层有益藻类,维持藻相。
(4)最后使用“益源生”或“活水素”改良水质,稳定水质,发展有益藻类抑制有害藻类的发展,形成稳定的水域生态环境。需要说明的是,当浮游动物大量寄生时,需要先用杀虫剂,减少浮游动物耗氧。造成水质浑浊、透明度低现象的原因有:一、水体富营养化,造成蓝绿藻大量繁殖,随着气候突变,致使大量藻类死亡,引起水变。死亡藻类的残体释放很多有害物质败坏水质,使水体的密度变大,底质中密度小的物质上浮,悬浮于水中,这样就出现了水质浑浊现象。
二、养殖动物身上有虫时,鱼体感到不适,就会在池塘中乱窜,搅动底泥,造成水体浑浊。再加上水质不好,水体密度较大,浑浊很难沉降。
三、长时间暴雨,导致水质浑浊,有机物耗氧加大。对水质浑浊的预防:针对发生的原因采取预防措施,主要防止水体富营养化。改良池塘底质,减少有机耗氧,补充碳源平衡藻相,维持水质稳定是解决水质浑浊的根本。
处理办法!
我认为是水塘的水太肥了引起的塘水透明度不高!
1适当更换新鲜的水!
2用一些水质保护解毒剂,清水剂之类的!
3混合养殖适当放一些花白莲净化水质!有青草的塘可以适当放点草鱼!
自己的一些经验与想法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