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拉克两河流域平原地势平坦,气候属亚热带大陆性干旱—半荒漠气候,土壤以盐渍化粉砂性粘质土壤为主。平原中部主要为氯化物—硫酸盐盐土;平原下部以氯化物盐土居多数,而且镁盐往往超过钙盐,地下水中镁离子更可达钙离子的5—10倍。
水稻生育期中田间保持水层,对凋节生态环境起到良好作用。生长前期因供氧需要,需短期落干,但需注意返盐程度以免危害秧苗。因此调节水、气矛盾,并以水调温和控盐,是水稻能否顺利生长的关键。平原上自4月份开始,各月绝对最高温度都可达40℃或以上,按有些学者的说法,水稻开花时如温度超过42℃则花粉便在7分钟内死亡,但伊拉克的水稻仍能正常生长。因通过水面蒸发、稻株蒸腾以及灌溉水的调温,使稻田小气候远较旱田为缓和。当地干湿球温差常常达到20℃左右,稻株则可比稻田气温低5℃左右,后者又比附近沙漠低4—5℃。
灌溉水调节稻田温度的作用,在高温季节最显著,7一8月下午1时湿土温度低于1米气温5℃以上,灌溉水又低于湿土5℃以上,加以稻田区空气相对湿度比附近沙漠区高30%,所以对改善水稻扬花的生态环境很有好处。种稻期间土壤盐分随排灌措施而波动,多次灌溉后盐分大致达到平衡,在0.15—0.30%之间。一般落干3天,可解决水、气矛盾并控制返盐。盐分对水稻的危害,早稻发芽扎根时,0—5厘米土层含盐量(以Cl-为主)在0.2一0.3%以下,5—20厘米在0.3—0.4%以下,不至造成伤害。至三叶期,0—20厘米土层含盐量在0.5%以下便不致有显著危害。高坵的盐斑往往造成死苗,而排水良好的洼坵其洗盐效果反而较好。种稻过程中土壤pH值的变化不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