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地水中储量最大的水体是

小编:优质农业网   人气:0℃   发布时间:2025-02-18 22:45:03
字号:

云梦泽

陆地水中储量最大的水体是

,又称

云梦大泽

,为中国历史上最大的淡水湖之一。位于今中国湖北省江汉平原,推断面积最广时曾有4万平方公里。今多已成为陆地,仅留零星水体如洪湖。

据《左传》、《国语》、司马相如的《子虚赋》记载,先秦时期楚国有一名为“

云梦

”的楚王狩猎区。云梦地域相当广阔,东部在今武汉以东的大别山麓和幕阜山麓至长江江岸一带,西部在今宜昌、宜都一线以东,包括江南的松滋、公安县一带,北面大致到随州市、钟祥、京山一带、南面以大江为缘。其中有山林、川泽等各种地理形态,并有一名为“

云梦泽

”的湖泊。“云梦泽”因“云梦”而得名,二者并非指同一概念。

江汉平原地势低下,河道纵横交错,湖泊星罗棋布,素有“九曲回肠”之称的荆江贯穿其中,构成典型陆上三角洲景观。在地壳下降时期形成巨大洼地,加上江水累积而成巨大湖泊。春秋时代云梦泽的主体位于今荆州市以东、江汉之间,南部以长江为界,而与江南的洞庭湖无关。(洞庭湖在地质史上虽与江汉平原的云梦泽同属于“江汉——洞庭凹陷”,但在历史时期,它是作为一个独自的水系而存在和发展的,并不属于古云梦泽的范围。《山海经》:“又东南一百二十里,曰洞庭之山,帝之二女居之,是常游于江渊,澧、沅之风,交潇湘之渊”。《庄子·天运》:“帝张咸池之乐于洞庭之野”,称洞庭为平野。说明当时湘、沅、澧诸水在洞庭山(今君山)附近与长江交汇,洞庭湖地区还只是一片河网交错的平原,只是后来环绕君山的所谓“洞府之庭”形成了一个大的湖泊)

先秦时期,由于汉水和长江所带来的泥沙填充,原始地貌开始改变,云梦泽演变为平原─湖沼的地貌景观。当时云梦泽两侧有两大平原。这两大平原在春秋时代已有村落出现。秦汉时期云梦泽汉江北岸部分已化为平陆。云梦泽西部接纳了大量江水带来的泥沙,不断向东发展,形成汉江陆上三角洲。随着三角洲的扩展,土地也大量被开辟。云梦泽主体被压缩在当时的华容县境内。其东其北虽属于云梦泽,但已退化成为沼泽。随着荆江三角洲不断扩大,云梦泽整体东移,至《水经注》时代云梦泽主体已移到华容县以东,南云梦泽已被新发展的三角洲平原取代。

湖北云梦大泽今已成为普通农地和零星水体交错

6世纪时的云梦泽已被沙洲分割为许多小湖。在云杜、惠环、监利一线以东,由马骨湖(约今洪湖)、太白湖(今武汉汉阳区)等组成。可见南朝时随着江汉陆上三角洲的向东扩展,云梦泽被迫不断主体向东移到城陵矶至武汉的长江西侧泛滥平原,陆地沦为湖泽。西汉时设置在泛滥平原上的州县因此撤消。北部云梦泽演变为赤湖、离湖、船官湖、女观湖等。云梦泽的名称也伴随大面积水体的分割而消失。

南朝以后,原本已浅平的云梦泽主体在7世纪—13世纪时已淤积成平陆。太白湖已不见记载。马骨湖变成了周围仅7.5公里的小湖。宋朝太白湖中芦苇弥望,号称“百里荒”。云梦泽至此解体。

13世纪—17世纪以后荆江南岸出现了太平、调弦、藕池、松滋四口,水沙主要排向南岸。导致洪湖水面扩展,太白湖成为江汉平原上最大的浅水湖泊,范围百馀公里。清代中期后太白湖又逐渐淤塞,至光绪年间变为低洼的沼泽。1949年后成为江汉分洪区。同时江汉平原排水不畅,洪湖为积水汇聚。19世纪后,洪湖发展成为江汉平原最大湖泊。

版权声明:本站文章来源互联网,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原文链接:https://baike.tt44.com/js/5_49988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