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种类的蔬菜生物学特性各异,供食器官亦不同,对养分的吸收特性和需肥量等方面亦有明显差异,而同类蔬菜的需肥特性则有相似之处。因此,不同种类蔬菜的菜田施肥必须根据不同种类蔬菜的生长发育特性和需肥特点,采取相应的施肥技术。
茄果类蔬菜的需肥特性与施肥技术
(1)生育特性与需肥特点
茄果类蔬菜包括番茄、茄子和辣椒等以采收果实为产品的茄科类蔬菜,既是喜温性蔬菜,又是喜肥性蔬菜。其根系发达,吸肥力强,其中以茄子的吸肥能力最强,番茄次之,辣椒耐肥力较低。全生育期明显分为营养生长期和营养生长与生殖生长并行期,即苗期与开花结果期两个阶段。因此,在栽培管理上应采取相应措施,科学地调节营养生长与生殖生长之间的矛盾。这类蔬菜的吸钾量最高,其吸收各元素的比例顺序是K>N>P。
(2)优质高产施肥技术要点
①注重苗期的养分供应 茄果类蔬菜幼苗期的养分供应十分重要,这是因为这类蔬菜的花芽分化都是在幼苗期,幼苗的生长好坏,直接影响到早熟性和产量,乃至产品的品质。
幼苗所需要的养分主要通过育苗的床土与基质来供应。床土或其他育苗用基质应要求疏松、肥沃、透气与保水、保肥性能强。一般多用充分腐熟的有机肥,与熟化肥沃的菜园土混合、过筛,其中加入适量的磷、钾肥和氮肥。苗期一般不予追肥,可以叶面喷施0.2%~0.3%的磷酸二氢钾或0.2%~0.3%硝酸钾、尿素。
②重施基肥 茄果类蔬菜的生长期长,而且在定植大田之后,相当长的时间是营养生长与生殖生长并进阶段,即一边发枝长叶,一边开花结果,需要不断地供应养分,因此,在幼苗定植之前,要结合整地,施足基肥,以保证全生育期中的养分供应。基肥用量约占全施肥量的50%~60%,且以腐熟的有机肥料为主,配合施以磷、钾肥,每667平方米可施过磷酸钙25~30千克,硫酸钾或氯化钾15~20千克,菜田肥力太薄或苗情很弱的田块,可适当增加速效氮肥做追肥,但以腐熟的人粪尿最适宜。基肥要充分腐熟,每667平方米4000~5000千克,并要与土壤充分混合均匀。
③分次追肥 茄果类蔬菜是不断结果分期采收的蔬菜,开始着果以后,对养分的需要量不断增加,盛果期时对养分的需要量最大,通过分次追肥可以及时保证供应。一般自门茄或第一穗果坐稳果后开始追肥,结合采收,每15天左右1次,连续追肥3~5次,盛果期要重施追肥,防止早衰。
瓜类蔬菜的需肥特性与施肥技术
(1)生育特性与需肥特点
瓜类蔬菜包括黄瓜、南瓜、冬瓜、瓠瓜、丝瓜、甜瓜、西瓜、苦瓜等以采收嫩瓜或老熟瓜为产品器官的葫芦科蔬菜。
每生产1000千克瓜类果实对氮、磷、钾的吸收量:黄瓜吸N2.8~3.2千克,P2O50.8~1.3千克,K2O3.6~4.4千克;冬瓜吸N1.3~2.8千克,P2O50.6~1.2千克,K2O1.5~3.0千克。
(2)优质高产施肥技术要点
①苗期适当的养分供应培育壮苗 瓜类作物的育苗期短,但花分化仍在苗期,因此,幼苗期的养分供应,对幼苗生长和花芽分化以及熟性与产量都有影响。要选肥沃疏松的菜园土,拌以腐熟的厩肥和少量磷、钾肥作床土育苗,以利培育壮苗。
②根据不同瓜类作物的需肥特点,重施基肥和追肥 瓜类作物的生育期长,亦是营养生长与生殖生长并进,多是不断结果不断采收或成熟后一次性采收的作物,但不同的瓜类作物其结果习性和需肥特性亦有明显差异,因此,在基肥和追肥的使用上应区别对待。例如黄瓜、苦瓜、丝瓜等,其果型小,结果早,结瓜多,在产品产量的构成上属嫩果型瓜类。一般营养器官长到一定大小时即进入营养生长与生殖生长并进阶段,其持续时间长,不断着生雌花,不断结果,不断采收,需要持续不断地供应养分。但黄瓜的根系浅、吸肥力弱,根系不耐高浓度的土壤溶液环境,且又喜硝态氮肥,所以,黄瓜的施肥原则是基肥和追肥并重,即在适量施足基肥的基础上,结合采收多次追肥,少吃多餐。
叶菜类蔬菜的需肥特点:叶菜类蔬菜种类多,产品器官以营养体为主,主要包括以嫩叶、嫩茎供食用的小白菜、芹菜、菠菜、生菜、莴苣,以叶球供食用的结球甘蓝、大白菜、结球生菜等。这类蔬菜中,小型叶菜生长全期需氮最多;大型叶菜需氮也多,但到生长盛期则需增施钾肥和适量磷肥。若全期氮肥不足,则植株矮小,组织粗硬,产量低,品质差。科学施肥先要了解各种蔬菜的元素吸收量,减去土壤中各种营养元素的含量,然后根据不同肥料的利用系数,其施肥量要比蔬菜对养分的吸收量大,氮为吸收量的1~3倍,磷为吸收量的2~6倍,钾为吸收量的1.5倍。要重视有机肥料的施用,一般要求每667平方米大棚年施用有机肥量5吨以上,并注意微量元素、稀土肥及生物菌肥的施用,少施挥发性化肥,不施未腐熟的有机肥和有副作用的含氯离子化肥,否则不仅容易导致土壤恶化,还能引发肥害。
如何掌握番茄的施肥技术?
温室辣椒是辣椒的重要种植方式,温室辣椒种植过程中施肥是重要的事情。那温室辣椒怎么施肥才好呢?我来介绍一下温室辣椒的肥料技术。
温室辣椒的生长发育特点是生育时间长,但根不发达,根量少,土浅,耐旱,耐涝,耐肥料能力强。
温室辣椒的肥料需要量:每生产1000公斤需要氮5.19公斤,五氧化二磷1.07公斤,氧化钾6.46公斤。各生育期吸收的氮、磷、钾等营养素的量也不同。从出苗到糙米、草花期、圣火机、成熟期吸收量分别占总需要肥料的5%、11%、34%、50%,是从草花到圣火辣椒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旺盛时期,收获成熟水果后,为了及时促进枝叶的生长发育,此时还需要大量氮肥。
温室辣椒施肥技术:
重新应用有机肥
多施用成熟的有机肥,如鸡粪。高龄塑料大棚可以增设酵素菌肥类生物有机肥。吐前病害(特别是死格鲁病)严重的塑料大棚要增建孢子菌生物有机肥。
合理选择化肥
化肥用作底肥时,尽可能多地使用尿素、过磷酸钙、硫酸钾等单质肥料。追施复合肥料时,请尽可能使用硝酸盐、氮复合肥料。在温室辣椒育苗移栽定植器中施用真根,可以减少根快、毛根多、辣椒晚的时间,提高幼苗对不良环境的抵抗力。辣椒具有连续结果的能力,落花少,产量高,质量高。
基础肥料、追肥比例的合理分配
一般来说,有机肥、微肥、80%的肥料、50%钾肥、30%氮肥混合后制成基础肥料,其余70%氮肥、20%的肥料、50%钾肥分别用作追肥。对于硼砂等微量元素,可以撒在叶面上。
从苗床开始,只有科学地使用肥料,才能长成健康的植物。相应的产量高,增长势头好,太荒唐了。同时,科学使用肥料、辣椒植物健康、温室大棚种植管理措施,可以控制良好的温度和湿度条件,有效预防病害,害虫对温室辣椒种植管理也可以提出挑战。
所以今天这篇文章不再为人们分析,并不是疾病和虫害对温室辣椒种植的影响,而是从需要辣椒肥料的规律开始。另外,在不同时期,我们应该如何追肥科学用肥?温室大棚辣椒外形良好,长得更结实,产量更高。在分析辣椒种植肥料之前,我先介绍一下辣椒这个品种。辣椒是茄子和辣椒中的植物,有辣椒、甜椒等多种亚种,是目前许多市民餐桌上不可缺少的主要蔬菜和材料。我国辣椒种植有多年历史,种植方式南方北方各不相同,北方目前选择温室种植,南方基本上是老天才梨。因此,根据种植方式的不同,辣椒的速比规律也不同。今天将重点分析这篇文章温室大棚辣椒的科学肥料规律。
番茄又称西红柿,果实含蛋白质、糖及矿物质、维生素等,营养丰富,独具风味,又可鲜食,属于菜果兼用的蔬菜。
番茄原产南美,约在18世纪初作为观赏植物传入我国,当蔬菜食用仅百年左右历史,50年代起各地才大量普遍栽培,至今日益成为城乡人民食用的主要茄果类蔬菜之一。自南到北除露地栽培外,北方地区通过保护地的大棚、温室种植,冬春季节也可大量生产,形成四季不断供应市场需要的重要蔬菜品种。
番茄为茄科植物,在适合的温度、光照、水分及营养等条件下,番茄生长及结果期长,野生类型为多年生草本植物,在有霜地区栽培为一年生植物,生长迅速,不断分化花芽及侧枝,不断开花,连续坐果,陆续有果实成熟,生长量大,果实产量高。
番茄生长需要多少大量营养元素。通常是以作物从土壤中吸收的养分量为确定施肥量的基础。各种农业技术书刊报道最多的是番茄生长需大量元素氮、磷、钾的量,这并不是番茄只需要三元素,而是其他营养元素,特别是微量元素,一般由土壤储量再加上随施用各种有机肥所带入的量足可满足需要。据介绍每生产1000千克番茄果实,要吸收利用土壤中的氮(N)约为2.37~3.54千克,磷(P2O5)约为0.72~1.00千克,钾(K2O)约为3.89~5.84千克。为什么会有较大相差幅度,这是因为:种植的番茄品种不同(秧有大小)、施肥量(有多有少)与肥料种类(氮、磷、钾的配合)不同、土壤供肥特性(土壤质地、有机质含量等)不同,栽培措施(整枝、供水等)不同,以及产量水平(有高有低)不同等综合因素的影响,最后构成番茄的根、茎、叶各部位重量与果实产量之比及其所含养分量之多少的结果,这实质也是衡量施肥技术与栽培措施的经济指标。
在生产中每1000千克番茄一般可按需氮(N)为3千克、磷(P2O5)为0.8千克、钾(K2O)为4.5千克计算。例如每亩产番茄5000千克,则需氮(N)15千克、磷(P2O5)4千克、钾(K2O)22.5千克。有了需养分量,再有土壤可提供速效养分量的数据,就可计算出是否需要补充多少养分量,据此量再折算出所应施的肥料量(按可利用率计算肥料应施量)。有了施肥总量,还要根据番茄生长特点及具体栽培要求,确定番茄各生长期的施肥量。
(1)番茄苗期的施肥。
栽培番茄除少数地区为直播外,多为育苗移栽,故番茄苗期的施肥量是由两部分组成,一是配制育苗营养土时所施用的肥料量,二是出苗后至定植前苗期的施肥量。各地育苗营养土多以当地较肥沃的菜园土为主体,加入各种腐熟较好的优质有机肥,加入量一般相当土壤量的20%~30%,再加入些无机氮化肥或氮、磷复合化肥,往往因施肥量没有一定标准,所配制的营养土有时会因肥料过多,而有烧苗事故发生;有时因肥少苗生长细弱,达不到壮苗要求。据有关试验及生产经验报道,番茄育苗首先要根据番茄生长发育对外界环境需要的特点,苗期要有一定的营养面积,这不仅是为了营养的需要,也是为了提供幼苗有良好的光照条件,有利正常发育生长,营养面积过小,不仅是争肥,也是争光,造成苗细弱徒长,花芽分化延迟,以后落花率高,必然影响产量,同时要考虑番茄花芽分化有连续性的特点,不要多次分苗,影响花芽分化,最好在花芽开始分化前一次分苗,可以采用上口直径及高均为10厘米的塑料育苗钵,这样每株苗的营养面积至少为78平方厘米,约有400立方厘米的容积盛放营养土,所形成的株距为10厘米。据计算如以每亩准备苗3000株计,需配制1~1.2立方米育苗营养土,要选用土质肥沃、质地疏松、病原物少的土壤,每立方米土壤的施肥量:有机肥可考虑选用养分含量较高且较为恒定便于计量的烘干鸡粪,施入量为5~8千克,再加无机化肥硫酸铵0.3~0.4千克,磷酸二铵0.5千克,硫酸钾0.5千克,选用这些肥料是因市场上较易购到,只要养分含量相等也可用其他品种肥料。要将所施肥料与土壤充分混拌均匀,这种育苗营养土的三要素速效养分可达到:氮(N)200毫克/千克,磷(P2O5)300毫克/千克,钾(K2O)500毫克/千克的指标,足可满足番茄苗期生长的需要,只有在冬季育苗时,苗龄长达两个多月,可在后期适当补充,喷施0.5%的尿素及0.2%的磷酸二氢钾混合溶液1~2次,以根外施肥方式补充营养,如施用有机肥或无机固体化肥作追肥,则不易掌握施用量。在较适合的营养条件下,有时也会出现秧苗徒长或育成小老苗,这与施肥量无关,主要是温度过高而又没有采取降温控制措施造成徒长,往往为了防止徒长,采取控水蹲苗,结果土壤过于干旱,土坨成了“手榴弹”,定植后苗僵不发。虽然养分供应量及氮、磷、钾三要素的配合量在育苗阶段很重要,但当番茄生长出2~3片真叶后,就由营养生长阶段进入营养生长与生殖生长同时进行,使其能协调旺盛生长,还要有适度的温度、光照、水分等条件,才能育成壮苗。
(2)露地番茄施肥。
露地番茄为冬季育苗,春末断霜后于露地大田定植,至高温多雨季节来临,病虫为害严重不利番茄生长时,约于7月下旬拉秧。此茬番茄经济效益远没有春大棚番茄高,如能抢早上市产值稍高一些,进入生产高峰,番茄上市量最多,单价最低,如保持植株不早衰,争取晚拉秧以增加后期产量,可因此时上市番茄少单价回涨而提高产值。故在栽培措施上多采取加铺地膜,引用早熟品种,通过整枝打杈去顶,一般只保留收获3~4穗果,在施肥上除根据番茄生长需肥规律及土壤肥力状况外,也考虑施肥的经济效益,以及节省人工提高效率。多采取基肥以有机肥为主,追肥以增施无机氮化肥为主的措施。这是基于施用氮化肥能迅速有效地促进生长,磷、钾以及其他元素,主要依靠土壤潜在肥力供应及所施有机肥的补充供应,基本上能满足现番茄生产水平的需要。
露地番茄的施肥,如土壤肥力属于中上等,土壤有机质在1.5%以上,速效磷(P2O5)在80毫克/千克,速效钾(K2O)在150毫克/千克以上,一般基肥只需施腐熟较好的有机肥2000~2500千克(有机肥的质量应在:全氮磷(N)0.4%,全磷(P2O5)0.3%,全钾(K2O)0.6%左右),或纯鸡粪1~2立方米。定植缓苗后依靠基肥提供的速效养分足可正常生长,不要过早施追肥以防促秧徒长,当一穗普遍开花开始坐果时,进行第一次追肥,施硫酸铵10~15千克,约20天后一穗果膨大,二穗陆续坐果时,第二次追肥施硫酸铵15~20千克,以供一穗果迅速生长,到二穗果膨大,三穗普遍坐果时,第三次追肥施硫酸铵15~20千克,当一、二穗果大部采收,三穗果进入膨大期,补施第四次追肥硫酸铵10千克。追肥均随灌溉水浇施。每亩的施肥总量为:有机肥2000~2500千克,或纯鸡粪1~2立方米;无机化肥施硫酸铵50~60千克。如土壤肥力属于中等偏下,土壤有机质在1.5%以下,速效磷(P2O5)在60毫克/千克以下,速效钾(K2O)在120毫克/千克以下,则基肥除施有机肥2500千克外,还应加施磷酸二铵15千克,硫酸钾10千克。追肥的第一次可适当提前,缓苗后立即施硫酸铵10千克,第二次及第三次追肥每次除施硫酸铵15千克外,加施磷酸二铵10千克及硫酸钾10千克,第四次可只补施硫酸铵10千克。施肥总量为:有机肥2500千克,硫酸铵50千克,磷酸二铵35千克,硫酸钾30千克,增施的磷、钾化肥主要是补充土壤有效磷、钾含量之不足。施肥量是可变动的,根据具体情况适当有所增减(±20%),都应认为是合理的。
(3)保护地番茄施肥。
保护地种植番茄包括大棚及日光温室,为了节省能源现很少利用加温温室种植番茄。保护地施肥除根据番茄生长需肥规律外,其施肥量及施肥方法等更要考虑保护地栽培环境条件的特点及经济效益。
大棚栽培番茄多为春、秋两季栽培,春大棚番茄约比露地番茄早一个多月定植,也可早一个多月采果上市,产值较高。定植时虽然有棚膜,加盖草苫、地膜等保温增温措施,可使土温达到10℃以上,但土壤养分释放强度仍达不到作物生长需要,故多采取增施有机肥的措施,增加有效养分供应量。一般每亩基肥施腐熟较好的有机肥4000~5000千克,或施纯鸡粪2~3立方米,但要充分腐熟。增施有机肥除有提供较多速效养分作用外,对提高土温及增加棚内二氧化碳浓度也有重要作用。基肥中还要加施磷酸二铵15~20千克,硫酸钾10千克,以提高番茄生长前期需要速效养分浓度。番茄定植后一般为了避免因灌溉水温低,如多次灌溉将影响地温及增加棚内空气湿度,多采取定植时浇足水量,缓苗后不施提苗肥也不浇水,约在定植一个月左右,第一穗普遍开花坐住果,才结合灌溉进行第一次追肥,施硫酸铵10~15千克,到二穗果膨大,第三穗普遍开花坐果时,第二次追肥,施硫酸铵15~20千克,一般仅留三穗果施两次追肥足够番茄生长需要,也有追求更好的产值,为了早上市只留二穗果,则只需追肥一次,施硫酸铵在20千克左右。所以保护地的施肥量,尤其是施无机化肥的量,不一定要比露地施肥量高。
秋大棚栽培番茄,除个别采取直播外,多为育苗移栽,如在8月初定植到11月中旬后,棚内温度明显降至不适合番茄正常生长,大约有110~120天的生长适期,秋大棚种番茄是处于由高温走向低温的生长过程,前期生长快,后期慢。定植时气温、土温都较高,有利土壤养分及前茬所施肥料残效养分的释放,故与春大棚相比,此茬可减少基肥施用量,一般每亩施有机肥2000千克左右,及磷酸二铵15千克作基肥。追肥则采取温度高时少施,随气温降低适当增加施肥量及氮、磷、钾肥的配合。第一次追肥在一穗开始坐果时,施少量氮化肥硫酸铵10千克,以减缓此时气温高植株易徒长与保一穗坐稳果的矛盾,当第二穗果膨大时第二次追肥,施硫酸铵10~15千克,磷酸二铵10千克,硫酸钾10千克,到第三穗果膨大时,第三次追肥施硫酸铵10~15千克,以维持与增强茎、叶功能,在棚内气温降低后,果实仍可继续增重提高产量,并使后期收获的青果能后熟上色好,增加产值。
(4)日光温室番茄的施肥。
日光温室栽培番茄也是分为春茬、秋茬,但与大棚栽培番茄的区别,在于日光温室所具有的保温、增温条件,增加了番茄栽培适期,可使得春茬提前,秋茬延后,形成冬春茬及秋冬茬的番茄栽培方式。提前与延后都是为了充分利用日光温室的温热条件,以取得较高的经济效益。故日光温室番茄的施肥技术,是能否实现经济效益的重要措施之一。
日光温室冬春茬番茄,生长期长,可提前在前一年的11月下旬定植,生长到次年6月拉秧可达200多天,留7~8穗果,或10穗以上,生产量大,故需养分量多,要增加施肥量,一般基肥要施腐熟较好的有机肥5000千克,或纯鸡粪3立方米,再加施磷酸二铵20千克,硫酸钾15千克。追肥在定植缓苗后,要促早发早长,以争取于春节前后能采果上市,产值较高。第一次追肥施硫酸铵10千克,第一穗果开始膨大施第二次追肥,此时二穗大部开花坐果,三穗有部分开花,四穗现蕾,营养生长与生殖生长均处于旺盛时期,不仅需肥量较多,且要求磷、钾元素充分配合以协调生长,故在基肥已施有磷、钾化肥的基础上,此次再追施磷酸二铵10千克,硫酸钾10千克;第三次追肥在三穗果开始膨大时,施硫酸铵15千克、硫酸钾10千克,以促进处于不同阶段各穗果实的生长,到一、二穗果开始采收时施第四次追肥,只施硫酸铵10~15千克,进入五穗果膨大、六穗坐果、七穗开花时,第五次追肥施硫酸铵10~15千克,此后气温升高增强了土壤及所施有机肥的养分释放量,可不再施追肥。总的施肥量约为有机肥5000千克或纯鸡粪3立方米,硫酸铵45~55千克,磷酸二铵30千克、硫酸钾30千克。
日光温室秋冬茬番茄施肥与大棚秋茬番茄相近,所不同的是生长期长,可延后到次年3月,春节以后仍可采收上市,要留5穗果,施肥量应多于大棚的量。基肥施腐熟好的有机肥3000千克,或纯鸡粪2立方米,磷酸二铵15千克,追肥在一穗坐果时,第一次追施硫酸铵10千克,在二穗果开始膨大时,第二次追施硫酸铵10千克、磷酸二铵10千克、硫酸钾10千克;到三穗果膨大时,第三次追肥,不仅是为促一、二穗果,更为三、四穗到春节前后能采果上市,缓解此时各穗生长争肥之矛盾,仍应全面供应三元素肥料,施硫酸铵10千克、磷酸二铵10千克、硫酸钾10千克,到四穗果已膨大,五穗普遍坐果时,第四次施肥硫酸铵10~15千克,以后可不再追肥,总的施肥量约为:有机肥3000千克,或鸡粪2立方米,硫酸铵40~50千克、磷酸二铵35千克、硫酸钾20千克。
总的看来番茄生长规律比较明显,在温度、光照、水分等条件正常下,大约10天左右长出一穗,陆续开花,陆续坐果,从开花到可采果约50~60天,气温低则60天以上,故在土壤有一定肥力基础,养分释放比较平稳的情况下,相隔20~25天左右追施一次无机速效养分,以平衡植株营养生长与生殖生长的矛盾,是较易掌握的施肥措施,具体施肥量及氮、磷、钾的配合,则依土壤基础肥力状况而定,所施无机化肥品种,则依市场供应状况而定,但在氮化肥品种中最好多选择硫酸铵,可同时提供硫元素营养,因蔬菜作物是需硫较多的作物之一,近年大量施用尿素及碳酸氢铵,减少了向土壤补充硫的来源。在生产上有时番茄果实出现脐腐病、青果病等病害,虽然与缺钙、缺硼等营养元素有关,但并不是土壤中所能供应的有效养分量少,主要是因供水有问题,过干或过湿所造成的养分失调。此外,为了抢早上市及增加产量,往往是以多施肥为主要措施,忽视了温度、光照与水分等其他必要条件对作物生长的重要作用,尤其是保护地栽培施肥过多,结果除浪费肥料增加成本外,并不能收到预期效果,相反由于肥料过多,尤其是氮过多,更易造成营养失调,影响对其他营养元素的吸收,因此,适时更要适量施肥是十分重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