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足重庆水资源禀赋条件和“一区两群”发展布局,我市科学构建节水型社会建设规划体系,积极开展县域节水型社会达标建设工作,累计已有涪陵、长寿、合川、永川、南川、大足、璧山、铜梁、潼南、荣昌、梁平、垫江12个区县获评国家达标区县,黔江、江津、綦江、万盛、秀山、彭水6个区县通过国家复核验收,创建比例达46%。
同时,重庆通过强化重点用水户监控、突出节水在规划和建设项目前期工作中的优先地位、开展节水监督检查、推动节水产品认证等方式,构建节水监督管理机制,已公布建立国家、市、区县三级共373家重点监控用水户名录,实现用水量50万立方米的工业企业和服务业全覆盖,重点监控全市约11%用水量。
按照“管行业就要管节水”的工作要求,我市将节水理念贯穿到经济社会发展的各领域各环节,强力推进农业节水增效、工业节水减排、城镇节水降损,促进全市水资源节约集约利用。
其中,农业节水方面,通过实施合川东风水库、永川上游水库等8个中型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项目,新增、恢复灌溉面积10.8万亩,改善灌溉面积10.5万亩,新增节水能力2505万立方米;结合高标准农田建设,建成高效节水灌溉面积30余万亩。
工业节水方面,推动火电、钢铁等高耗水行业节水改造,鼓励企业采用节水新工艺、新技术、新产品和新装备,2021年利用经济和信息化专项资金支持节水项目3个,补助资金158万元,撬动企业投入6350万元。
城镇节水控水上,鼓励区县开展市级节水城市创建,积极推进中心城区节水型城市创建,中心城区11个区县(含高新区、两江新区)均达到市级节水型城市标准。2021年投资1.78亿元,累计改造老旧管网总长超过540公里,一户一表改造超3.9万户、城市公共供水管网漏损率进一步降低,全市城市公共供水管网漏损率控制在8.65%以内。
节水载体建设是节约用水工作的重要抓手,目前,我市在公共机构、工业企业、居民小区、学校、医院等行业和地区已累计创建4001个节水型载体。
四川有许多灌区,以下列出其中一些:
成都平原灌区:位于成都平原,灌溉面积达到70多万亩。
乐山灌区:位于乐山市,灌溉面积达到60多万亩。
内江灌区:位于内江市,灌溉面积达到50多万亩。
自贡灌区:位于自贡市,灌溉面积达到30多万亩。
雅砻江灌区:位于雅砻江流域,涵盖四川、重庆、贵州三省市,总灌溉面积达到400多万亩。
金沙江下游灌区:位于金沙江下游流域,灌溉面积达到60多万亩。
嘉陵江下游灌区:位于嘉陵江下游流域,灌溉面积达到60多万亩。
以上仅列举了一部分四川的灌区,实际上还有很多其他的灌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