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污水处理厂污泥处置的不足及发展趋势

小编:优质农业网   人气:0℃   发布时间:2025-03-05 05:47:37
字号:

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泥处理处置及污染防治技术政策(试行)

城市污水处理厂污泥处置的不足及发展趋势

1.总则

1.1 为提高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泥处理处置水平,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促进经济社会和环境可持续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等相关法律法规,制定本技术政策。

1.2 本技术政策所称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泥(以下简称“污泥”),是指在污水处理过程中产生的半固态或固态物质,不包括栅渣、浮渣和沉砂。

1.3 本技术政策适用于污泥的产生、储存、处理、运输及最终处置全过程的管理和技术选择,指导污泥处理处置设施的规划、设计、环评、建设、验收、运营和管理。

1.4污泥处理处置是城镇污水处理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污泥处理处置应遵循源头削减和全过程控制原则,加强对有毒有害物质的源头控制,根据污泥最终安全处置要求和污泥特性,选择适宜的污水和污泥处理工艺,实施污泥处理处置全过程管理。

1.5污泥处理处置的目标是实现污泥的减量化、稳定化和无害化;鼓励回收和利用污泥中的能源和资源。坚持在安全、环保和经济的前提下实现污泥的处理处置和综合利用,达到节能减排和发展循环经济的目的。

1.6 地方人民政府是污泥处理处置设施规划和建设的责任主体;污泥处理处置设施运营单位负责污泥的安全处理处置。地方人民政府应优先采购符合国家相关标准的污泥衍生产品。

1.7 国家鼓励采用节能减排的污泥处理处置技术;鼓励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处理处置污泥;鼓励污泥处理处置技术创新和科技进步;鼓励研发适合我国国情和地区特点的污泥处理处置新技术、新工艺和新设备。

2. 污泥处理处置规划和建设

2.1 污泥处理处置规划应纳入国家和地方城镇污水处理设施建设规划。污泥处理处置规划应符合城乡规划,并结合当地实际与环境卫生、园林绿化、土地利用等相关专业规划相协调。

2.2 污泥处理处置应统一规划,合理布局。污泥处理处置设施宜相对集中设置,鼓励将若干城镇污水处理厂的污泥集中处理处置。

2.3应根据城镇污水处理厂的规划污泥产生量,合理确定污泥处理处置设施的规模;近期建设规模,应根据近期污水量和进水水质确定,充分发挥设施的投资和运行效益。

2.4 城镇污水处理厂新建、改建和扩建时,污泥处理处置设施应与污水处理设施同时规划、同时建设、同时投入运行。污泥处理必须满足污泥处置的要求,达不到规定要求的项目不能通过验收;目前污泥处理设施尚未满足处置要求的,应加快整改、建设,确保污泥安全处置。

2.5 城镇污水处理厂建设应统筹兼顾污泥处理处置,减少污泥产生量,节约污泥处理处置费用。对于污泥未妥善处理处置的,可按照有关规定核减城镇污水处理厂对主要污染物的削减量。

2.6 严格控制污泥中的重金属和有毒有害物质。工业废水必须按规定在企业内进行预处理,去除重金属和其他有毒有害物质,达到国家、地方或者行业规定的排放标准。

3.污泥处置技术路线

3.1 应综合考虑污泥泥质特征、地理位置、环境条件和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等因素,因地制宜地确定污泥处置方式。污泥处置是指处理后污泥的消纳过程,处置方式有土地利用、填埋、建筑材料综合利用等。

3.2 鼓励符合标准的污泥进行土地利用。污泥土地利用应符合国家及地方的标准和规定。污泥土地利用主要包括土地改良和园林绿化等。鼓励符合标准的污泥用于土地改良和园林绿化,并列入政府采购名录。允许符合标准的污泥限制性农用。

3.2.1污泥用于园林绿化时,泥质应满足《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泥处置 园林绿化用泥质》(CJ248)的规定和有关标准要求。污泥必须首先进行稳定化和无害化处理,并根据不同地域的土质和植物习性等,确定合理的施用范围、施用量、施用方法和施用时间。

3.2.2污泥用于盐碱地、沙化地和废弃矿场等土地改良时,泥质应符合《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泥处置 土地改良泥质》(CJ/T 291)的规定;并应根据当地实际,进行环境影响评价,经有关主管部门批准后实施。

3.2.3 污泥农用时,污泥必须进行稳定化和无害化处理,并达到《农用污泥中污染物控制标准》(GB4284)等国家和地方现行的有关农用标准和规定。污泥衍生产品应通过场地适用性环境影响评价和环境风险评估,并经有关部门审批后方可实施。污泥农用应严格控制施用量和施用期限。

3.3污泥建筑材料综合利用。有条件的地区,应积极推广污泥建筑材料综合利用。污泥建筑材料综合利用是指污泥的无机化处理,用于制作水泥添加料、制砖、制轻质骨料和路基材料等。污泥建筑材料利用应符合国家和地方的相关标准和规范要求,并严格防范在生产和使用中造成二次污染。

3.4 污泥填埋。不具备土地利用和建筑材料综合利用条件的污泥,可采用填埋处置。国家将逐步限制未经无机化处理的污泥在垃圾填埋场填埋。污泥填埋应满足《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泥处置 混合填埋泥质》(CJ/T 249)的规定;填埋前的污泥需进行稳定化处理;横向剪切强度应大于25kN/m2;填埋场应有沼气利用系统,渗滤液能达标排放。

4.污泥处理技术路线

4.1在污泥浓缩、调理和脱水等实现污泥减量化的常规处理工艺基础上,根据污泥处置要求和相应的泥质标准,选择适宜的污泥处理技术路线。

4.2污泥以园林绿化、农业利用为处置方式时,鼓励采用厌氧消化或高温好氧发酵(堆肥)等方式处理污泥。

4.2.1 厌氧消化处理污泥。鼓励城镇污水处理厂采用污泥厌氧消化工艺,产生的沼气应综合利用;厌氧消化后污泥在园林绿化、农业利用前,还应按要求进行无害化处理。

4.2.2 高温好氧发酵处理污泥。鼓励利用剪枝、落叶等园林废弃物和砻糠、谷壳、秸杆等农业废弃物作为高温好氧发酵添加的辅助填充料,污泥处理过程中要防止臭气污染。

4.3污泥以填埋为处置方式时,可采用高温好氧发酵、石灰稳定等方式处理污泥,也可添加粉煤灰和陈化垃圾对污泥进行改性。

4.3.1 高温好氧发酵后的污泥含水率应低于40%。

4.3.2 鼓励采用石灰等无机药剂对污泥进行调理,降低含水率,提高污泥横向剪切力。

4.4污泥以建筑材料综合利用为处置方式时,可采用污泥热干化、污泥焚烧等处理方式。

4.4.1 污泥热干化。采用污泥热干化工艺应与利用余热相结合,鼓励利用污泥厌氧消化过程中产生的沼气热能、垃圾和污泥焚烧余热、发电厂余热或其他余热作为污泥干化处理的热源;不宜采用优质一次能源作为主要干化热源;要严格防范热干化可能产生的安全事故。

4.4.2 污泥焚烧。经济较为发达的大中城市,可采用污泥焚烧工艺。鼓励采用干化焚烧的联用方式,提高污泥的热能利用效率;鼓励污泥焚烧厂与垃圾焚烧厂合建;在有条件的地区,鼓励污泥作为低质燃料在火力发电厂焚烧炉、水泥窑或砖窑中混合焚烧。

4.4.3污泥焚烧的烟气应进行处理,并满足《生活垃圾焚烧污染控制标准》(GB18485)等有关规定。污泥焚烧的炉渣和除尘设备收集的飞灰应分别收集、储存、运输。鼓励对符合要求的炉渣进行综合利用;飞灰需经鉴别后妥善处置。

5.污泥运输和储存

5.1 污泥运输。鼓励采用管道、密闭车辆和密闭驳船等方式;运输过程中应进行全过程监控和管理,防止因暴露、洒落或滴漏造成的环境二次污染;严禁随意倾倒、偷排污泥。

5.2 污泥中转和储存。需要设置污泥中转站和储存设施的,可参照《城市环境卫生设施设置标准》(CJJ27)等规定,并经相关主管部门批准后方可建设和使用。

6.污泥处理处置安全运行与监管

6.1 国家和地方相关主管部门应加强对污泥处理处置设施规划、建设和运行的监管;污泥处理处置设施运营单位(以下简称运营单位)应保障污泥处理处置设施的安全稳定运行。

6.2 运营单位应严格执行国家有关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和管理规定,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执行国家相关职业卫生标准和规范,保证从业人员的卫生健康;应制定相关的应急处置预案,防止危及公共安全的事故发生。

6.3 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泥运输单位和各污泥接收单位应建立污泥转运联单制度,并定期将记录的联单结果上报地方相关主管部门。

6.4运营单位应建立完备的检测、记录、存档和报告制度,并对处理处置后的污泥及其副产物的去向、用途、用量等进行跟踪、记录和报告,相关资料至少保存5年。

6.5 地方相关主管部门应按照各自的职责分工,对污泥土地利用全过程进行监督和管理。污泥土地利用单位应委托具有相关资质的第三方机构,定期对污泥衍生产品土地利用后的环境质量状况变化进行评价。污泥处理处置场所应禁止放养家畜、家禽。

6.6 地方相关主管部门应加强对填埋场的监督和管理。填埋场运营单位应按照国家相关标准和规范,定期对污泥泥质、填埋场场地的水、气、土壤等本底值及作业影响进行监测。

6.7 污泥焚烧运营单位应按照国家相关标准和规范,定期对污泥性质、污泥量、排放废水、烟气、炉渣、飞灰等进行监测。污泥综合利用单位还需对污泥衍生产品的性质和数量进行监测和记录。

7. 污泥处理处置保障措施

7.1 国务院有关部门和地方主管部门应加强污泥处理处置标准规范的制定和修订,规范污泥处理处置设施的规划、建设和运营。

7.2 地方人民政府应进一步提高污水处理费的征收力度和管理水平,污水处理费应包括污泥处理处置运营成本;通过污水处理费、财政补贴等途径落实污泥处理处置费用,确保污泥处理处置设施正常稳定运营。

7.3 各级政府应加大对污泥处理处置设施建设的资金投入,对于列入国家鼓励发展的污泥处理处置技术和设备,按规定给予财政和税收优惠;建立多元化投资和运营机制,鼓励通过特许经营等多种方式,引导社会资金参与污泥处理处置设施建设和运营。

湖北汽车工业学院 科技学院是几本 学生评价怎么样好不好(10条)

一、湖北汽车工业学院科技学院历史简介及成就预览

湖北汽车工业学院 科技学院(以下简称科技学院)是一所经国家教育部批准设立的全日制普通高等学校,是由 湖北汽车工业学院 按新机制、新模式举办的本科层次的独立学院。科技学院于2003年3月经湖北省教育厅批准,2004年经国家教育部审核确认并发文批准成立。科技学院主校区坐落在汉水之滨武当山下的国家级园林城市、中国著名的汽车城--湖北省十堰市,占地面积近300亩,校园环境优美,教学、生活设施配套齐全,有良好的办学条件。科技学院现设有教学管理部、学生工作部、综合管理部、招生办等职能机构及相应的教学机构。

科技学院于2003年开始面向全国招生,2005级新生来自于全国23个省份,目前在校全日制本、专科学生7000余名。学生完成学业成绩合格,将颁发 湖北汽车工业学院 科技学院毕业证书,符合学士学位条件者,颁发 湖北汽车工业学院 科技学院学士学位证书。

二、湖北汽车工业学院科技学院是几本大学

根据 湖北汽车工业学院 科技学院招生办最新公布的信息可知:

湖北汽车工业学院 科技学院在湖北是第二批次招生,所以我们通常说 湖北汽车工业学院 科技学院是二本大学;(自2016年开始,湖北高考本科二批、三批合并为本科二批招生)

如果你不是湖北考生, 湖北汽车工业学院 科技学院在你所在的省份是本科一批招生的话,你也可以说 湖北汽车工业学院 科技学院是一本大学。

三、湖北汽车工业学院科技学院重点特色专业有哪些

车辆工程专业

车辆工程专业培养掌握机械、电子、计算机等全面工程技术基础理论和必要专业知识与技能,了解并重视与汽车技术发展有关人文社会知识,能在企业、科研院(所)等部门。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的主要课程有管理信息系统、信息资源管理、经济学原理、运筹学、信息系统开发与管理、生产运作与管理、ERP、计算机网络、电子商务等。

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

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的主要课程物理化学、材料物理化学、量子与统计力学、固体物理、材料学导论、材料科学基础、材料物理、材料化学、材料力学、现代材料测试方法、材料工艺与设备、钢的热处理等。

四、湖北汽车工业学院科技学院评价怎么样好不好

1.我就是科技学院 汽车系的学生。 喜欢汽车并且分数线到三本的就报吧,并不是不知名的大学毕业以后就没有工作,也不是名牌大学毕业以后就一定会有工作。觉得中国大学不好就去外国留学,要在中国上大学,就选一个自己喜欢的专业,喜欢一个东西,就不要在乎过程,只要知道自己要达到的目的地就可以了。一个三本的大学,不要奢望会有多好的条件,但也享受和 湖北汽车工业学院 一样的教学资源。...更多

2.me材工的 首先这个专业是不错的, 但是如果是一个2本学校开设这种科研性的专业敝人觉得在毕业之后就业压力会很大。 毕竟一本院校有得天独厚的资源来搞研究。对于我们2本生更多的是走技术路线而不是科研路线。 不喜勿喷

3.我就是汽院这个专业的的毕业生(2012年毕业),目前还不错,相信我,挺好的,将来一般的汽车厂家都是可以进的,如果你有更高的期望,那我也只能说:这地方不适合你了

4.本校大三学生 学校这几年终于有些大规模的建设了 科技学院要搬到北京路和湖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合作办学 教学楼有些老 不过五教一教还可以 新建的桃园 李园宿舍感觉不错 不过二本的都在那里 科技学院的目前住的宿舍不是很好 不过马上科院就要搬走了 学校的车系 机械工程系很不错 文科 经济管理学院一般般吧

5.车辆工程是最厉害的,全国排名在前20的,机械和材料也很不错,是学校的三大王牌专业,录取分数会很高,外省基本上一本线下15分,车辆工程在外省基本上是一本专业.学校目前在进行升级,2016年将晋升一本,校名也会适当的更改,你懂的

6.1.根据自己爱好选择专业;2.看看今年刚毕业的一届学生学财务管理的就业情况,他们毕业后能参加哪些公司,这些公司你是否满意?薪水你是否认可;3.如果不满意,那么寻找你自己喜爱的专业,并且要保证毕业后从事的公司和待遇你也满意。

7.我是这所学校的,这个专业如果与汽车搭边的话,就是汽车各部件及发动机制造之类的。在该学校属于很不错的专业。就业前景不错。

8.学校环境挺好的,毕竟是在山上。宿舍外观还好,内部就不得而知了,师资力量中等。主要还是看自己的专长,能否为自己设定长期、短期目标.

9.很好的,我舅舅就在那当教授的,可以我没有考好的,在 湖北汽车工业学院 边上的技校上的,但是我可以去我舅舅那听课的,他讲的很好的。据他说,机械系是很好的,他在教的,而且对学生很负责的。 交个朋友+289170875注明原因。谢谢!

10.二批的大学中,被学生说好的也几乎没有。材料工程系,机械工程系、汽车工程系,这三个系在学校很强,分数要高些。

五、湖北汽车工业学院科技学院相关高考知识点文章推荐

湖北汽车工业学院科技学院历年高考录取分数线统计表(投档线)

湖北汽车工业学院科技学院各省录取分数线预测 历年文理科分数线

湖北汽车工业学院科技学院学费标准,各专业学费每年多少钱

-湖北汽车工业学院科技学院投档线及各省最低录取分数线统计表

湖北汽车工业学院科技学院排名2019 湖北排名第15全国排名第237

湖北汽车工业学院科技学院招生计划录取人数及招生专业目录(文科 理科)

湖北汽车工业学院科技学院宿舍条件,宿舍环境(10篇)

湖北汽车工业学院科技学院校历及寒假放假时间安排 什么时候放寒假

湖北汽车工业学院科技学院重点专业排名及优势王牌专业分数线(文科 理科)

湖北汽车工业学院科技学院各省各专业最低投档录取分数线统计(文科 理科)

版权声明:本站文章来源互联网,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原文链接:https://baike.tt44.com/js/5_123027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