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理使用农药应该遵循哪些原则

小编:优质农业网   人气:0℃   发布时间:2025-03-05 05:46:06
字号:

合理使用农药应遵循以下原则:对症下药、适期施药、采用合理的用药量和用药次数、选用适当的剂型和施药方法、轮换用药、混合用药、看天气用药。

合理使用农药应该遵循哪些原则

农药应用需遵循的原则:

一、防病低浓度,治病高浓度。

这是农药科学使用的第一原则,也就是说,即使治病也不能浓度过高,否则易产生抗药性和药物浪费,同时也易产生药害。

二、交换用药,混合用药。

一种农药效果再好,也不要在一茬作物上使用超过3次以上。最好2-3种具有不同作用机理的农药混用。不同的作用机理和作用方式既增加了防治的效果,又降低了病虫草害的抗药性。当然,也可以同时加上一种或几种营养、防病、提高免疫力的叶面肥或植物生长调节剂。

三、均匀喷施,定量用药。

喷雾器的压力要足,雾化要好,喷出的是雾而不是雨。喷药是要喷施叶片两面和茎秆,做到细致均匀,不能漏喷或重喷,以免造成防治效果不佳或农药药害;不能将两喷雾器或三喷雾器的药加到一喷雾器里喷施,这样无形中加大了浓度;更不能该喷三喷雾器才能到位的,为了省事,只喷了两喷雾器,甚至一喷雾器。否则,治病冶虫效果差,甚至越打越严重。

四、喷药时适当增加优秀展着剂,以提高防治效果。

优秀展着剂就是通过提高喷洒的药液在植物茎叶和害虫、病原菌体表的湿润和展开能力,从而充分发挥药效的助剂。有些也可叫表面活性剂,可降低水的表面张力,增加水溶液或水悬液在茎叶和虫体表面的湿展能力。有些害虫体表有蜡质层,水难以湿润和展着,加上了展着剂以后药剂就能更快地侵入害虫体内,防治效果大大提高。常见的展着剂如:有机硅、渗展宝等。

一、选准药剂,对症用药 :农作物病虫草害种类很多,每种农药及其不同剂型都有自己适宜防治的对象。因此,在生产实践中,必须全面了解农药的性能特点和具体防治对象的发生规律,才能选择安全、有效、经济的药剂,做到对症下药。如杀虫剂中胃毒剂则对咀嚼式口器害虫有效;内吸剂一般只对刺吸式口器害虫有效;触杀剂对各种口器害虫都有效;熏蒸剂只能在保护地密闭后使用,露地使用效果不好;防治真菌病害的杀菌剂对细菌病害效果不好,防治低等真菌病害的杀菌剂对高等真菌病害效果也较差。同时还要注意选用合适的药剂剂型。同种农药的不同剂型,其防治效果也有差别。通常乳油最好,可湿性粉剂次之,粉剂最差。保护地内使用粉尘剂或烟剂效果较好。

二、适时用药 :选择合适时间施用农药,是控制病虫草害、保护有益生物、防止药害和避免农药残留的有效途径。要掌握所要防治的病虫草害的发生规律,掌握田间实际发生动态,达到防治指标才可用药。不要简单强调"治早、治小",也不应错过有利时机。各种有害生物防治适期不同,同一种有害生物在不同的作物上为害,防治适期也有区别,使用不同药剂防治某种病虫草害的防治适期也不一样。如防治鳞翅目幼虫一般在3龄前,其他多种害虫都应在低龄期施药;防治气传病害,一般应在发病初期及时用药;保护性预防药剂必须在发病初期或前期用药;治疗性药剂用药也不能太晚;施用芽前除草剂绝对不允许在出苗后施用。

三、准确掌握农药用量 :准确掌握农药适宜的施用量是防治病虫草害的重要环节。一定要按农药使用说明书量取农药施用量,使用浓度和单位面积用药量务必准确。尽管某些农药在一定范围内,浓度高些,单位面积用药量大些,药效会高些,但是超过限度,防治效果并不按比例提高,有些反而下降,不仅造成浪费,而且会出现药害,增加环境污染;农药用量过低,又影响防治效果,诱发病虫害的抗药性。因此,量取药剂决不能粗略估计,必须将施药面积、施药量和用水量准确计量。

四、准确掌握农药使用方法,保证施药质量 

采用正确的使用农药方法,不仅可以充分发挥农药的防治效果,而且能避免或减少杀伤有益生物、作物药害和农药残留。农药种类和剂型不同,使用方法也不同。如可湿性粉剂不能用于喷粉,粉尘剂不可用于喷雾,胃毒剂不能用于涂抹,内吸剂一般不宜制毒饵。施药要保证质量,喷雾作到细致均匀;使用烟剂必须保持棚室密闭;施用粉尘一定要避开阳光较强的中午。

五、 据天气情况,科学、正确施用农药 

一般应在无风或微风天气施用农药,同时注意气温变化。气温低时,多数有机磷农药效果较差;温度太高,容易出现药害。多数药剂应避免中午施用。刮风下雨会使药剂流失,降低药效,因此最好使用内吸剂,其次使用乳剂。 

版权声明:本站文章来源互联网,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原文链接:https://baike.tt44.com/js/5_123011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