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7-6列出了三种耕作条件(秋耕地、冬小麦地和未耕地)下,试区地面坡度和畦长条件下,地中5 cm地温为-0.5℃时的模拟灌溉效果指标,由表7-6可以看出:秋耕地地灌溉时的灌溉指标从总体上看最高,冬小麦地次之,未耕地最低。由此可见,冬灌条件下,其灌溉效果与土壤耕作条件有关。相同地温下,结构疏散的土壤的灌溉效果比结构密实土壤高。其主要原因是结构疏散土壤的入渗能力大于结构密实土壤。土壤入渗能力越大,灌溉时水流推进速度相对较慢,灌溉水在畦田各点上停留的时间相对较长,因而其储水效果、灌水均匀度和灌水效果都容易得到满足。因此,为提高冬灌灌溉效果,在可能的情况下,尽量实施秋耕后冬灌。在三种土壤结构中,未耕地的灌水效果最差,应尽量避免未耕地条件下冬灌。
表7-6 不同耕作状态冬灌灌溉效果比较表
旱地灌溉技巧 旱地灌溉技巧有哪些
如下:
1、灌溉稻田
2、灌溉水田
3、灌溉麦田
4、灌溉农业
5、灌溉菜地
6、灌溉池塘
7、灌溉排水
8、灌溉花草
9、灌溉庄家10、灌溉大田
“灌溉”的近义词:
1、灌溉、灌输、灌水、灌木、灌音、灌录、电灌、滴灌、灌顶、排灌、淤灌、漫灌、倒灌、灌浆、喷灌、浇灌、灌肠、灌区、灌注、灌制、灌渠。
2、丛灌、沟灌、耕灌、沃灌、灌口、淹灌、樊灌、灌浸、营灌、灌佛、灌尊、灌园、灌庙、灌坛、灌木林、灌溉渠、醍醐灌顶、地下灌溉、磨砻浸灌、抱瓮出灌。
1、灌水沟问距取决于土壤透水性和作物行距,透水性强时,间距小,反之则大。间距同时要与作物行距相适应,当两个因素产生矛盾时,可通过调整灌水沟宽窄、沟中水深和灌水时间来达到均匀灌溉的目的。
2、灌水沟长度根据地形坡度大小、土壤透水性强度及土地平整程度而确定,同时还要考虑入沟流量大小及灌水时间长短。当地面坡度较小,土壤透水性较强,土地平整较差时,灌水沟应短些,反之可长些。
3、灌水沟坡度主要由当地地形决定,因灌水沟一般沿地面坡度方向布置,适宜的坡度为0.003~0.008。当地形坡度过大时,可使灌水沟方向与地面坡度呈锐角布置,尽可能使灌水沟获得适宜坡度,保证灌水均匀,避免表土遭受冲击。
4、入沟流量与地面坡度、土壤性质及土地平整程度有关。一般坡度小、渗透强、平整差时,入沟流量宜大,反之宜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