藻相平衡指养殖水域中的菌相和藻相保持平衡。养殖水域菌和藻类不能影响鱼的生长啊,而且一部分作为鱼的食物,一部分为鱼提供氧气,菌和藻类不能形成水华。
菌相主要是指的有益菌类,如芽孢杆菌、光合细菌、硝化细菌等等对养殖水体有益的菌类。藻相主要是硅藻和绿藻类,一般也没严格的规定说一定要是什么藻种,看水色的话以黄褐色、黄绿色为宜。藻类的大量繁殖会形成水华的现象。菌和藻都有分有益的和有害的。
名称:硅藻
拉丁名:diatom
硅藻是一类最重要的浮游生物,分布极其广泛。在世界大洋中,只要有水的地方,一般都有硅藻的踪迹,尤其是在温带和热带海区。因为硅藻种类多、数量大,因而被称为海洋的"草原"。 硅藻是一类具有色素体的单细胞植物,常由几个或很多细胞个体连结成各式各样的群体。硅藻的形态多种多样。
1. 分类
硅藻门(Bacillariophyta)有16000多种,可分为2纲:中心硅藻纲(Centricae)圆形,辐射对称,壳面上的花纹自中央一点向四周呈辐射状排列,海产多。羽纹硅藻纲(Pennatae)长形或舟形,花纹排列成两侧对称,表面有线纹、肋纹、纵裂缝(壳缝),壳面中央呈加厚状,称中央节,在两端称端节.
2. 主要特征
植物体单细胞或连接成丝状体、群体。细胞壁是由2个套合的半片组成,称半片为瓣。硅藻的半片称上壳(epitheca)(在外)、下壳(hypotheca)(在内),上下壳均有一凸起的面称壳面(valve)。侧面或壳边是两个瓣套合的地方,环绕1周称环带(girdle band)。上壳和下壳都是有果胶质和硅质组成的,没有纤维素。载色体1至多数,小盘状、片状。色素主要有叶绿素a、c,β-胡萝卜素、α-胡萝卜素和叶黄素。叶黄素类中主要含有墨角藻黄素,其次是硅藻黄素(diatoxanthin)和硅甲黄素(diadinoxanthin)。藻体呈橙**、黄褐色。同化产物为金藻昆布糖和油。细胞核1个。营养体无鞭毛。精子具鞭毛,为茸鞭型。
3.繁殖
硅藻以细胞分裂繁殖为主。细胞分裂时,原生质膨胀,使上下两壳略为分离。细胞核进行有丝分裂,载色体、蛋白核等细胞器也随着分裂。原生质体也一分为二,其中一个位于母细胞的上壳之内,另一个位于母细胞的下壳,然后两壳分开成为上壳,各再生另一个新的半壳为下壳,这样形成的两个新硅藻中,一个与母体大小相等,而另一个则较母体为小。如此连续分裂下去,多数个体将越来越小。这种体积的缩小不是无限的,缩小到一定大小时,以产生复大孢子(auxospore)的方式恢复其大小。
形成复大孢子的方式主要有3种:①将接合的两个硅藻,借运动或分泌胶质而相互接近,然后两细胞内的核各进行减数分裂,原生质体亦分成两半,形成两个配子,各有两个核,其中一个后来消失,由不同细胞产生的配子脱离母细胞壁后,则相互接合形成两个接合子,接合子与母体垂直方向延长成两复大孢子,如披针桥弯藻[Cymbella lanceolata(Ehr.)V.H.]。②接合的两个细胞各产生一个配子,而配子接合后只产生一个复大孢子,如扁卵形藻[Cocconeis placentula var.klinoraphis Geitler]。③无配子生殖,两细胞接近后,包在胶质内,不经过接合,各自形成一个复大孢子,如线卵形藻[Cocconeis placentula var.lineata(Ehr.)Cleve]。
4. 代表植物
小环藻属(Cyllotella) 属中心硅藻纲圆筛藻目。植物体单细胞,有些种以壳面互相连接成带状群体。细胞圆盘形或彭形。壳面圆形,少数种椭圆形,边缘部有辐射状排列的线纹和孔纹,中央平滑或具颗粒。带面平滑没有间生带。载色体多个,小盘状。以细胞分裂进行繁殖,每个细胞产生一个复大孢子。
羽纹硅藻属(Pinnularia)属于羽纹硅藻纲双壳缝目。植物体单细胞或连接成丝状群体,壳面线状、椭圆形至披针形,两侧平行,极少数种两侧中部膨大、或成对称的波状。壳面两侧具横的平行的肋纹,中轴区宽。色素体两块,片状,常各具1蛋白核。
常见的硅藻还有圆筛藻属(Coscinodiscus)、舟形藻属(Navicula)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