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秸秆还田的方式要因地制宜。目前秸秆还田有多种形式,可分为5大类:秸秆粉碎翻压还田、秸秆覆盖还田、堆沤还田、焚烧还田、过腹还田,不同方式各有优缺点。
(1)秸秆粉碎翻压还田
这种秸秆还田形式,就是把作物收获后的秸秆通过机械化粉碎,耕地,直接翻压在土壤里。这样能把秸秆的营养物质充分地保留在土壤里,但也有不足之处,主要表现如下:
①由于秸秆还田量过大或不均匀易发生土壤微生物(即秸秆转化的微生物)与作物幼苗争夺养分的矛盾,甚至出现黄苗、死苗、减产等现象。所以,一般每亩秸秆粉碎翻压还田不宜超过300公斤,最多不超过500公斤,否则,会影响秸秆在土壤中的分解速度及作物产量。因此在秸秆直接还田时,一般还应适当增施一些氮肥,缺磷的补施磷肥。
②秸秆翻压还田后,使土壤变得过松,孔隙大小比例不均、大孔隙过多,导致跑风,土壤与种子不能紧密接触,影响种子发芽生长,使小麦扎根不牢,甚至出现吊根。我们应该采取的措施是适时灌水,或碾压,使土壤与种子接触紧密,能够正常发芽。或者是加大粉碎细度,最好达到3.5厘米以下。
③易发生病虫害。秸秆中的虫卵、带菌体等一些病虫害,在秸秆直接粉碎过程中无法杀死,还田后留在土壤里,病虫害直接发生或者越冬来年发生。因此应采取有效的措施进行处理。
(2)秸秆覆盖还田
这种方式就是秸秆粉碎后直接覆盖在地表。这样可以减少土壤水分的蒸发,达到保墒的目的,腐烂后增加
土壤有机质。但是这样会给灌溉带来不便,造成水资源的浪费,严重影响播种。这种形式适合机械化点播,也比较适宜干旱地区。
(3)堆沤还田
堆沤就是使作物秸秆充分高温腐熟以后,施入土壤,堆沤方式有的是通过家畜圈,有的是加上生物菌、水等进行。这样利于植物体的吸收。但是秸秆在腐熟的过程中,氮素有一定量的流失,这种形式费工、费时、占地,现在一般农民利用很少。
(4)焚烧还田
秸秆经焚烧,有效成分变成废气排入空中,大量能源被浪费,剩下的钾、钙、无机盐及微量元素可以被植物利用,并且在燃烧过程中杀死了虫卵、病原体及草子。但是焚烧造成资源浪费、环境污染、生态破坏,同时影响交通及百姓生活,已成为一大公害。要坚决采取措施禁止焚烧。
(5)过腹还田
这种形式就是把秸秆作为饲料,在动物腹中经消化吸收一部分营养,像糖类、蛋白质、纤维素等营养物质外,其余变成粪便,施入土壤,培肥地力。而秸秆被动物吸收的营养部分有效地转化为肉、奶等,被人们食用,提高了利用率,这种方式最科学,最具有生态性,最应该提倡推广。
(6)留高茬还田
就是在收割水稻时,把稻茬留高10厘米以上,翻到
土壤中同样可以起到稻草还田的作用。高留稻茬田翻耕时要深翻15厘米以上,把稻茬彻底翻压到土壤深处,并要精细耙地,防止稻茬漂浮在水面,影响水稻移栽作业。如果翻压不彻底,仍有稻茬浮出时,可用轧耙将其摁入田面以下。高留茬的优点除能起到稻草还田的作用外,还有方法简单、省工、省力、减少稻草来回拉运、成本低廉等优点。
秸秆还田好处多,但是弊端也有。是否实行秸秆还田,采取哪种方式还田,要根据本地、本户、本地块的实际情况而定,切不可一刀切。另外,如果当地畜牧业发展较好,饲草缺乏,则不宜推广和施行秸秆还田措施,因为秸秆是牲畜的良好饲料,利用秸秆饲喂牲畜,可以大大降低饲料成本,使牲畜安全越冬,促进畜牧业发展。且还田时应注意以下事项:
控制秸秆直接还田数量:秸秆直接还田数量一般以每亩以100公斤~150公斤的干秸秆或350公斤~500公斤的湿秸秆为宜。
化学除草时要适当提高有效剂量:秸秆直接还田相应加快了除草剂等在土壤中的降解速度,缩短了药剂的残效期。因此,实施化学除草时,其有效施用剂量应适当提高。
适当补充土壤水分:水分充足,是保证微生物分解秸秆的重要条件,秸秆还田后因土壤更加疏松,需水量更大,因此要保证稻田有充足的水分,以利于秸秆充分腐熟分解。
科学增施氮素化肥:水稻秸秆的碳氮比为75∶1,而土壤微生物分解有机物需要的碳氮比为25∶1。表明水稻秸秆直接还田后需要补充大量的氮肥。否则,微生物分解秸秆就会与作物争夺土壤中的氮素与水分,不利作物正常生长。因此,秸秆还田后要及早增施氮肥,保证秸秆还田发挥效果。
1.辽宁省花生生产现状如何?
花生是辽宁省主要的油料作物和经济作物。近年来,位列玉米和水稻之后,是辽宁省第三大作物。辽宁省属于干旱和半干旱区,中低产田较多,特别是辽西北的风沙地带和辽南的山坡沙地作物产量低而不稳,花生是耐旱、耐贫瘠稳产作物,适于在沙土地生长。且秋季温度高阳光好,较少阴雨天气,适于花生晾晒,生产的花生较少有黄曲霉污染。发展花生产业,对促进辽宁省作物合理布局,充分利用土地、光照等自然资源,提高单位面积产能,增加种植业效益和农民收入将发挥重要作用。辽宁省适于花生种植的耕地约为1000万亩,主要分布在阜新、锦州、铁岭、沈阳、葫芦岛、鞍山、大连等地区。2013年辽宁花生种植面积为44.7万公顷,年总产在44.5万吨左右,约有70%的花生出口,占全国的20%左右。
2013年阜新市花生播种面积278.76万亩,产量达60.8万吨,居第 1 位,平均亩产为218公斤;铁岭市花生播种面积81.75万亩,产量达20.11万吨,居第 2 位,平均亩
产为246公斤;沈阳市花生播种面积60.78万亩,产量达14.00万吨,居第 3 位,平均亩产为230公斤;锦州市花生播种面积58.05万亩,产量达21.22万吨,居第 4 位,平均亩产为193公斤;葫芦岛市花生播种面积33.59万亩,产量达4.80万吨,居第 5 位,平均亩产为143公斤;大连市花生播种面积8.67万亩,产量达1.73万吨,居第 6 位,平均亩产为200公斤;鞍山市花生播种面积8.09万亩,产量达1.54万吨,居第 7 位,平均亩产为191公斤;其余各市花生播种面积总和为9.75万亩,产量达2.33万吨。
农作物废弃秸秆怎么综合利用?
1、直接还田。直接还田是将秸秆粉碎、留高茬还田、田面覆盖等方式,其中粉碎还田是将秸秆用机械粉碎后直接还田,适用于玉米和稻麦秸秆。而留高茬还田是将稻麦收割时留30厘米左右,再用返转灭茬机械一次完成旋耕、灭茬还田。田面覆盖还田则是将秸秆切割成10厘米左右,在播种后均匀铺在作物行间,不留空地、不成堆。
2、过腹还田。秸秆作为最为常见的饲料,可以用其饲喂家禽牲畜后,经过消化吸收后,粪便可以作为肥料还田,这种方法不能能节约饲料量和牧草,还能提高土壤肥力,是最为经济环保的方法。
3、堆沤还田。可以利用秸秆制作堆沤肥、沼气肥,或者用微生物发酵生产腐熟肥,将秸秆与畜禽粪积制,粪与草隔层堆积压实,发酵腐熟。这样生产出的腐熟肥有机肥含量高,施肥效果较好,但是劳动量大。而微生物发酵则是将秸秆和塘泥或人粪尿置于积水坑中,经过微生物发酵后形成的肥料。
目前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主要有5种途径:一是作为农用肥料;二是作为饲料;三是作为农村新型能源;四是作为工业原料;五是作为基料。x0d1、秸秆还田。 (1)作用。农作物秸秆还田是补充和平衡土壤养分,改良土壤的有效方法,是高产田建设的基本措施之一,秸秆还田后,平均每亩增产幅度在10%以上 (2)弊端。秸秆还田最大的问题在于难以将秸秆梨耕到土壤中。即使秸秆被成功地梨耕到土壤中,在犁沟中的秸秆股形成过程中也可能引发问题,即不能以足够速度进行分解,而在下一次耕作时露出地表。此外,犁沟中的秸秆股也将会阻碍作物的根系向土壤深层生长。 (3)秸秆还田方法包括:① 秸秆覆盖或粉碎直接还田;② 利用高温发酵原理进行秸秆堆沤还田;③ 秸秆养畜,过腹还田;④ 利用催腐剂快速腐熟秸秆还田,在秸秆中添加一定量的生物菌剂及适量的氮肥和水,再经高温堆沤,可使秸秆腐熟时间提早15~20天。实践证明,机械化粉碎秸秆还田是秸秆综合利用的主要技术措施和手段。x0d2、秸秆饲料。 (1)秸秆富含纤维素、木质素、半纤维素等非淀粉类大分子物质。作为粗饲料营养价值低,必须对其进行加工处理。处理方法有物理法、化学法和微生物发酵法。经过物理法和化学法处理的秸秆,其适口性和营养价值都大大改善,但仍不能为单胃动物所利用。秸秆只有经过微生物发酵,通过微生物代谢产生的特殊酶的降解作用,将其纤维素、木质素、半纤维素等大分子物质分解为低分子的单糖或低聚糖,才能提高营养价值,提高利用率、采食率、采食速度,增强口感性,增加采食量。如生物有机肥,秸秆可以作为培养土使用,同一些饲料细菌培养后,作为花草、蔬菜的肥料。 (2)秸秆饲料的主要加工技术主要包括:① 直接粉碎饲喂技术;② 青储饲料机械化技术;③ 秸秆微生物发酵技术;④ 秸秆高效生化蛋白全价饲料技术;⑤秸秆氨化技术;⑥ 秸秆热喷技术。x0d3、秸秆能源 。 (1)生物质是仅次于煤炭、石油、天然气的第四大能源,在世界能源总消费量中占14%。我国每年农作物秸杆资源量约占生物质能资源量的近一半。安徽省好多县就建有火力发电厂,主要是武汉的凯迪电力公司投资建设。 (2)农作物秸秆能源转化的主要方式是秸秆气化。除秸秆气化以外,秸秆还可以用来加工压块燃料、制取煤气。x0d4、建材、轻工和纺织原料。 秸秆是高效、长远的轻工、纺织和建材原料,既可以部分代替砖、木等材料,还可有效保护耕地和森林资源。秸秆墙板的保温性、装饰性和耐久性均属上乘,许多发达国家已把“秸秆板”当作木板和瓷砖的替代品广泛应用于建筑行业。此外,经过技术方法处理加工秸秆还可以制造人造丝和人造棉,生产糠醛、饴糖、酒和木醣醇,加工纤维板等等。x0d5、秸秆基质。 秸秆用作食用菌基料是一项与食品有关的技术。食用菌具有较高的营养和药用价值,利用秸秆作为生产基质,大大增加了生产食用菌的原料来源,降低了生产成本。目前利用秸秆生产平菇、香菇、金针菇、鸡腿菇等技术已较为成熟,但存在技术条件要求较高的问题,用玉米秸和小麦秸培育食用菌的产出率较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