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桑葚的主要病害
1、桑里白粉病:为害叶片,在桑叶背面开始散生白色小霉斑,逐渐扩大,并常连成一片,最后布满叶背。霉斑表面呈粉状,是病菌的菌丝体和分生孢子。
到后期,在白色霉层上出现**小颗粒,并逐渐增多,由黄转为黑色。与病斑相应的叶表相应处的叶表,则可见到微黄乃至淡黄褐色的斑块。
该病分布极广,在全国蚕区均有发生,浙江省以杭、嘉、湖地区发生较多,夏秋两季易发病。
2、桑污叶病:该病发生在老化的桑叶背面。开始时产生小块煤粉状黑斑。在相应的叶表面侧呈现同样大小的黄灰色或暗褐色斑,叶表随之变色。
3、桑褐斑病:又称烂叶病、烂斑病、焦斑病。主要为害桑叶。发病初期在叶片正反两面可见芝麻粒大小的暗色水浸状病斑,后扩大为近圆形、暗褐色斑,病斑继续扩大,受叶脉限制呈多角形或不规则形,边缘暗褐,中部色淡,直径约2—10mm。
病斑正、背两面均生淡红色粉质块,粉质块内有许多黑色小点即病原菌分生孢子盘,后期变为黑褐色残留在病斑上。病斑周围叶色稍褪绿变黄。
4、桑芽枯病:桑芽枯病多发生在早春枝条上的冬芽附近,围绕冬芽出现暗褐色、油渍状、菱形或椭圆形的病斑,病斑的枝皮干皱,在多雨潮湿情况下,皮层腐烂,容易剥离,并散发出酒精味。
发病不久,病斑上出现橙红色小颗粒,围绕冬芽作环状排列,致使冬芽不能萌发。如病情继续发展,多个病斑互相连接并围绕枝条一周时,病斑以上枝条便全部枯死。
5、桑炭疽病:主要在秋季为害枝条中下部叶片。病斑初为浅褐色至褐色小点,后扩大为圆形斑,四周暗褐色至红褐色,中部灰**或浅褐色。
湿度大或阴雨连绵时病斑吸水膨胀,出现腐败穿孔,天气干燥病斑中部常裂开。
叶脉、叶柄、实生苗根颈部的短线条状病斑呈鲜红至赤褐色,病斑正、背两面均散生有棕褐色至黑色疹状小颗粒,即病菌的分生孢子盘。
多个病斑融合后,造成叶片枯焦脱落。实生苗受害重。
6、桑葚菌核病:桑葚菌核病是肥大性菌核病、缩小性菌核病、小粒性菌核病的统称。肥大性菌核病花被厚肿,灰白色,病模膨大,中心有一黑色菌核,病模弄破后散出臭气。
缩小性菌核病椹显著缩小,灰白色,质地坚硬,表面有暗褐色细斑,病椹内形成黑色坚硬菌核。小粒性菌核病桑椹各小果染病后,膨大,内生小粒形菌核。
病葚灰黑色,容易脱落而残留果轴。四川、江苏、辽宁、浙江、台湾均有发生。
7、桑萎缩型萎缩病:萎缩型萎缩病又称隐桑、龙头桑、糜桑等,是桑树重要病害。一般先由少数枝条开始发病,逐渐蔓延全株,各植桑区均有发生。
发病轻的叶片小、皱缩,裂叶品种叶片变圆,枝条细短,叶序乱,节间短缩。中度染病,枝条顶部或中部腋芽萌发提早,有的生出很多侧枝,全叶黄化,致秋叶早落,春芽早发,没有花葚。
染病重的枝条瘦细徒长,病叶小,当全株所有枝条都发病时,顶端病叶长6cm左右,最后致全株枯死。一般自发病开始到末期症状的出现,要数年时间。
防治方法:选用抗病品种严格检疫,禁止从病区引进苗木;病株隔2年进行1次春伐,对轻病株有康复之效;温汤处理接穗,嫁接前接穗用55℃温汤浸泡10分钟,进行物理防治,可起防病之效。
治虫防病,菱纹叶蝉卵孵化盛期喷洒10%一遍净(吡虫啉)可湿性粉剂或5%吡虫啉乳油2500倍液,隔30天1次,防治1次或2次。
8、桑黄化型萎缩病:又称萎缩病、癃桑、猫耳朵、塔桑等。分布在全国各植桑区,70年代以后不少地区暴发成灾。
多发生在夏伐后,早的5月上旬始发,6~8月进入发病高峰。病树2~3年后死亡,严重的病株率达60%,使成片桑园被迫毁掉。
发病轻者桑枝顶端桑叶缩小变薄,叶脉细,略向背面卷缩,叶色黄化,腋芽早发。
发病中等者叶缩小更明显,向后卷缩更严重,色黄质粗,节间短缩,叶序变乱,侧枝细小且多,不座桑果。
发病重者叶瘦小似猫耳朵,腋芽不断萌发,细枝成簇丛生,似帚状。一般先由单枝发病,后向全株扩展。
防治方法:加强苗木检疫,对无病区或无病桑园进行严格保护;采用脱毒技术,培育桑苗;选栽适合当地的抗病品种;
加强桑园管理,如春伐复壮,适量采用夏秋叶,增施有机肥,采用配方施肥技术,科学施用氮磷钾肥,增强树势,提高抗病力;适时喷药消灭传毒昆虫,切断传染途径;发病株率高于30%的桑园则应考虑刨除旧病树,然后重栽。
9、桑细菌性疫病:主要为害新梢和嫩叶,使叶片出现褐斑或腐烂、卷缩,顶芽枯萎或新梢变黑,致减产20%。
常见有黑枯型和缩叶型两种,在高温多湿条件下,两型病部溢出浅**粘附物—“溢脓”,干燥后菌脓凝结成有光泽的小珠或呈菌膜状。
二、桑葚的主要病害及其防治方法
1、对于新栽种的果园来说,所选苗木品种应该是抗虫害,抗逆性强的,栽种前要注意果树根系的消毒处理。
对于所有果园来讲,土壤施生物菌肥是非常重要的,可以有效抑制土壤中的有害病菌,降低病虫害发生的概率;施有机底肥时,一定要注意有机肥是否是腐熟好的,否则影响的不仅是肥效,还会增加土壤中的有害病菌。
2、保证果园的湿度适中以及阳光的通透度,潮湿密闭的环境是细菌滋生的重要因素。果树的及时修剪可以去除树体的病枝,保证充足的阳光透过整个树体,从而预防由细菌感染而产生的病害。
3、桑树落叶后的中耕除草也要及时,并及时清理园内的残枝落叶。一方面中耕时将土壤中的害虫,病菌翻到表面,可使部分冻死;另一方面残枝落叶的腐烂会滋生大量病菌,所以一定要注意保持园内的干净。
4、通过药剂来防治,针对自己园内桑树品种的常见病种类以及发病期来选择提前施用,不要等到有病才去治疗,也不要盲目什么药都用,导致药剂成本高,桑果农药残留过量。
每年四月底五月初都是桑葚收获的季节,桑葚酸甜爽口,有开胃的作用。但是桑葚的表皮凹凸不平,很多朋友会担心洗不干净,现在我为大家带来一篇洗桑葚的文章,有兴趣的朋友不要错过。
桑葚怎么洗如果家里购买了很多的桑葚,清洗的时候最好带个手套,因为桑葚的果肉被破坏时会渗出紫色的色素,会粘在手上,清洗起来也比较麻烦。
1、冲洗
洗桑葚不要用清水泡,最好用流动的水来冲洗。这样可以将残留在桑葚表面的农药,灰尘等等带走。
2、留蒂
很多朋友都习惯性将水果上的蒂拨掉再清洗水果,其实这样清洗的方法是不对的,将蒂拔掉,果肉就受损了,这样冲洗的时候残留在水果表面的农药难免会渗进果肉里。所以,清洗桑葚的时候不要拔蒂。
3、盐水泡
虽说桑葚不要用清水泡,但是桑葚可以用盐水泡。盐水具有杀菌的作用,用盐水泡桑葚可以将桑葚表面和缝隙之间的细菌杀死。泡过盐水的桑葚最好用清水再冲一遍,避免破坏口感。
5、面粉清洗
面粉湿水后有粘性,可以拿少量的面粉和桑葚一起清洗,这样可以将桑葚表面缝隙之间的细小沙泥给粘走。
6、洗米水清洗
用洗米水喜桑葚的话,主要是清洗桑葚上的农药。因为农药属于酸性,而洗米水属于碱性,正好发生酸碱中和,减少农药残留。
桑葚的营养价值1、健脾胃助消化
桑葚中含有鞣酸、脂肪酸、苹果酸等营养物质,能促进脂肪、蛋白质及淀粉的消化,所以有健脾胃、助消化之功效。
2、乌发
桑葚中含有乌发素,可以使头发变得更黑更有亮泽。
3、明目
吃桑葚可以起到明目、缓解眼睛疲劳的作用。
吃桑葚的禁忌1、铁制器皿
桑葚不要用铁制器皿存放,因为桑葚会分解酸性物质,会跟铁发生化学反应而导致中毒,严重的甚至会死亡。
2、儿童
儿童不宜多吃桑椹。因为桑椹内含有较多的胰蛋白酶抑制物——鞣酸,这种蛋白酶会影响人体对铁、钙、锌等物质的吸收,小孩吃多了会影响发育。
很多人觉得桑葚没有必要洗那么认真,的确,如果是自己种的桑葚树,或者野生的,拿水冲一冲就好。但是,如果是商业种植的,还以认真洗一洗好,因为商业种植为了保证产量是会使用农药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