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话说“化肥是个宝,增产少不了,用得好是宝,用不好不得了。”化肥时把双刃剑,时生产力也是破坏力,化肥的功过全在于施用是否合理。掌握一些合理施用化肥的知识,即可以在购买化肥时避免不必要的浪费,又能为作物的增产、农业丰收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一、避免盲目、过量、单用、连用化肥
土壤是化肥的第一载体,用工业化代替生物化,用化学过程削弱生物过程,会使土壤板结,结构破坏,降低生物活性,降低肥力,化肥中常混有重金属和有毒元素(如砷),多用、连用则产生累积致害。又如氮肥、若未被吸收,会随水流入地下水源,造成地下水污染,甚至污染江河和饮用水。尿素中氧化亚氮大量释放到空中,会带来温室效应。过量使用化肥会使氧气减少,并使海洋沿岸水域一氧化氮增多,情致全球变暖。另一方面化肥多是无机盐,过量、连施会产生盐类累积,在降水少的地区或干旱年份,特别是温室、大棚在无自然降水和无排水的条件下,会产生土壤次生盐渍化,从而被迫进行大水洗盐或换土,有时还会造成作物受害,从而赞成减产。过量或连用化肥还会降低作物的品质,造成人们常说的:“菜无味、瓜不甜、果不香”现象。在药材和特种经济作物生产基地,农产品由于品质、口味、营养和安全上的问题,让人不而放心而失去市场竞争力。
二、进行平衡施肥
要做到平衡施肥,就要在进行土壤诊断、分析作物需肥规律,掌握土壤供肥和肥料释放相关条件变化特点的基础上,确定施用肥料的种类,配比和用量,科学施用。植物为了生长发育,需要吸收各种营养,而不同的作物需要的营养也不同,因此要掌握各种作物的需肥特点和需肥规律,因作物因生长季节合理施肥,做到营养平衡。土壤是作物赖以生存的基础,化肥施入土壤,一部分被作物吸收,一部分被土壤全保蓄起来,还有一部分随水流流失或变成气体而损失。因此土壤因素是施肥必须考虑的前提,只有在土壤对某一养分供应不足是才需要施肥,而且肥料在施入土壤后发生一系列变化,这些变化都会在不同程度上影响肥料的效果。因此要对土壤进行科学诊断,做到“缺什么,补什么”,因土壤施肥。只有把这几方面有机的结合起来,才能做到合理施肥。
怎样施用肥料效果好
农药和化肥混用的原则,都有哪些?
农药和化肥的混用可以节省时间和劳动力,还可以降低使用成本。在混用农药和化肥之前,重要的是要注意不同产品的兼容性,不检查农药和化肥相容性的混合可能会导致严重的问题,例如某些活性成分的功效丧失、不同化合物之间的不相容性、喷雾系统堵塞、分离、起泡、结晶,以及最严重的是导致植物的毒性。
一、混用时需注意水质在将农药和化肥的混用时,必须注意每一个可能导致它们不相容的因素。即使是已经事先经过验证后,证明可以混用的,也可能会由于水质原因而发生不相容的情况。一些水中可能含有铁、钙和其他抑制相容性的元素,而一些除草剂可能与水中的钙和镁发生反应,形成不溶性盐,导致农药效力降低。
混用的稳定性也取决于水的pH值,农药的最佳水的pH应介于6.0和7.0之间。如果pH值超出此范围,则应使用酸化剂和缓冲剂。
二、注意混合时的添加顺序按照标签指定的顺序添加混合物的成分非常重要。有时,农药是否物理兼容取决于你将它们添加到水箱中的顺序。对于水溶性包装的农药尤其如此,混合顺序错误会导致农药无法完全溶解,从而妨碍农药在喷雾罐中的均匀分布。
还有一些农药标签会明确禁止与某些类型的混合。同时也要限制混用的种类和数量。一般情况下,如果农药和化肥的混用超过三或四种,那么混用风险就会增加。
三、先进行兼容性测试如果农药和化肥的产品标签没有提出任何建议,那我们就必须自己进行兼容性测试。先在一小群植物上尝试农药和化肥的混用。尿素、硝酸钾和硫酸镁已经在实践中与大多数农药成功混合使用。
实际上,一些农民会更多地考虑将不同类型的肥料混合使用,而不是选择将农药和化肥两者进行混合使用。
(1)不同的叶面肥有不同的使用浓度,不是浓度越高越好。
如果含生长调节剂的叶面肥使用浓度适宜,会对作物生长起到促进作用,但浓度过高会抑制作物的生长;含有营养成分的叶面肥,使用浓度过高会出现烧苗现象。一方面要根据产品说明书的要求进行浓度配制;另一方面要进行小面积试验,确定有效的施用浓度。另外,在配制叶面肥时应注意将喷雾器洗干净,有些叶面肥可以与农药混合喷施,而有些则要求单独喷施,因此,要首先看清楚说明书上的要求。
(2)不同作物、不同生育期,叶面肥的使用效果也不一样。
有的叶面肥适合于生育前期喷,有的适合于生育后期喷,有的前后期都要喷。从多数试验结果看,前、中期喷施的效果要好于后期。另外,叶面肥的施用时期还与肥料品种有关,如增加植株的细胞分裂数量,从而达到提高作物产量的植物生长调节剂,应在生长前期喷施;而油菜等作物花蕾期和始花期喷施含硼的微量元素肥料,可防止“花而不实”,提高结荚率;豆科作物在始花期和始荚期喷施钼肥,可增加产量和品质。
(3)不同作物对叶面肥的反应不同。
一般来说,双子叶植物如棉花、甘薯、马铃薯、油菜等叶面较大,角质层较薄,肥液容易渗透进去,因此,这类作物根外追肥的效果较好。单子叶植物如稻、麦、玉米等,叶面较小,角质层较厚,肥液渗透比较困难,叶面肥的增产效果差一些,尤其是水稻最为明显。
(4)叶面肥溶解的好坏和稀释浓度对喷施效果影响很大。
叶面肥的剂型有两种:固体和液体。特别是固体粉状的叶面肥溶解得较慢,放入喷雾器中,加水后,要充分搅拌,使它完全溶解后才能喷,否则溶解不完全,时而喷的浓度低,时而喷的浓度高,浓度低了效果差,浓度高了有时会烧苗。液体肥料在稀释时应严格按照说明书上的要求操作。
(5)喷施叶面肥时要注意天气、温度和湿度,应尽量使肥液有较长的时间附着在叶面上,供作物充分吸收。
应选择在不刮风的天气,日照弱、温度较低时喷,一般在上午9时以前,下午4时以后,水分蒸发减弱,有利于作物吸收。空气湿度大的时候,叶面肥喷了以后不容易干,作物吸收得好,但下雨之前不要喷,以免喷施后被雨水冲洗掉。(6)叶部吸收的养分是从叶片角质层和气孔进入,最后通过质膜进入细胞内。
因此,喷施叶面肥时要注意叶片的正反面都要喷到,喷均匀。植株的上、中、下部叶片、茎秆由于新陈代谢活力不同,吸收外界营养的能力也不同,上、中部叶片生命力最旺盛,吸收营养物质的能力也最强,同时,它们的光合作用能力也最强,通过光合作用制造的养分也最多。
(7)叶面施肥与土壤施用有机肥(底肥)相结合,且注意氮、磷、钾肥配合,将有利于满足作物全生育期多种营养元素的需要,效果会更好。
(8)施用微量元素效果明显,对各种微量元素敏感的作物如下:
铁:蚕豆、花生、玉米、高粱、马铃薯、果树。
硼:油菜、甜菜、棉花、小麦、烟草、马铃薯、亚麻、结球甘蓝及豆科作物。
钼:主要是豆科和十字花科作物,如大豆、花生、豌豆、油菜、苜蓿、紫云英等。
锌:玉米、水稻、亚麻、蓖麻、棉花、甜菜、柑橘、桃、油桐等。
铜:主要是禾谷类,如小麦、燕麦、大麦。
锰:小麦、燕麦、大麦、玉米、甜菜、油菜、烟草、马铃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