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灰霉病
①为害症状主要为害叶片,发病初期在叶片正面或背面散生白色或浅灰褐色小斑点,由叶尖向下发展,后扩大成大片枯死斑,多呈半圆形或“V”字形,引起半叶或全叶枯焦。湿度大时,病部长出稀疏的灰褐色绒毛状霉层,伴有霉味,严重时引起整簇溃烂。低温高湿是年花韭菜灰霉病发生的主要条件,秋末冬初低温多雨天气,年花韭菜灰霉病发生严重。
②防治方法适时通风降湿、及时间苗培土、清理田间遗留下的病残体,将病残体深埋或烧毁;施足腐熟有机肥,增施高含磷钾有机肥,提高作物抗病性。发病前或初期轮换喷施3亿CFU/g哈茨木霉菌可湿性粉剂(WP,叶部型)300倍液、10亿个活芽孢/g枯草芽孢杆菌WP500倍液、80%乙蒜素EC(乳油)1500倍液、1%长川霉素EC500倍液、10%多抗霉素WP500倍液、农抗120瓜菜烟草型AS(水剂)500~600倍液等。
1.2疫病
①为害症状俗称“烂韭菜”,根、茎、叶片、花薹等部位均可受害,尤以假茎和鳞茎受害重。叶片受害,初为暗绿色水浸状病斑,病部缢缩,叶片变黄凋萎。天气潮湿时病斑软腐,有灰白色霜。叶鞘受害呈褐色水浸状病斑、软腐、叶剥离。鳞茎、根部受害呈软腐状,影响养分的吸收和积累。潮湿时病部产生稀疏白色霉状物。高温高湿是年花韭菜灰霉病发生的重要条件。7月至8月上旬为发病高峰,可一直延续到10月下旬。
②防治方法平整畦面,雨后及时清沟排水,降低田间及苗间的相对湿度;合理密植,提高抗病性,增施有机肥,促使年花韭菜健壮成长;及时清理田间遗留下的病残体,将病残体深埋或烧毁。发病前或初期轮换喷施3亿CFU/g哈茨木霉菌WP(叶部型)300倍液、等量式波尔多液150~180倍液、2%氨基寡糖素AS300倍液或0.1%~0.2%硫酸铜溶液灌浇植株根茎部,也可达到防治效果。
1.3锈病
①为害症状主要侵染叶片和花茎。发病初期在表皮上产生**小点,逐渐发展成为纺锤形或椭圆形隆起的橙**小疱斑,病斑周围常有**晕环,以后扩展为较大疱斑,其表皮破裂后,散出橙**的粉末状物,叶两面及花薹均可染病,后期叶及花茎上出现黑色小疱斑。病情严重时,病斑布满整个叶片,变成枯白色干叶,严重影响抽生花薹的产量和品质。一般在春末夏初开始发生,秋季为害最重。
②防治方法合理密植、及时间苗培土、做到通风透光良好;雨后及时排水,防止田间湿度过高;采用配方施肥技术,多施高含磷钾的有机肥,提高抗病力;在露水多、雾大的情况下,可在太阳出来时淋水一遍。发病前或初期定期喷施27%高脂膜乳剂600倍液,使植株表面形成一层保护膜,防止病菌借气流侵入;轮换喷施3亿CFU/g哈茨木霉菌WP(叶部型)300倍液、45%硫磺SE(悬乳剂)400倍液、10%多抗霉素WP500倍液、2%武夷菌素AS100倍液等。
1.4白粉病
①为害症状主要为害叶片。初时在叶片的正面或背面长出小圆形白粉状霉斑,病斑处暗绿色,叶片变为黄褐色干枯。温湿度适宜时病害发展很快,往往在短期内大流行。
②防治方法选地势较高、通风、排水良好的地块种植。合理密植,及时间苗培土,采用配方施肥技术,多施高含磷钾有机肥,提高抗病力。发病前或初期轮换喷施3亿CFU/g哈茨木霉菌WP(叶部型)300倍液、2%武夷菌素AS100倍液、枯草芽孢杆菌WP500倍液、50%硫磺SE300倍液、8%菌克毒克(宁南霉素)AS500倍液、农抗120AS200倍液等。
1.5菌核病
①为害症状主要为害叶片、叶鞘或茎部,影响花茎的抽生。发病初期被害的叶片、叶鞘或茎基部变褐色或灰褐色,后扩展为腐烂干枯,田间可见成片枯死株,病部可见棉絮状菌丝缠绕,以及由菌丝纠结成的黄白色至黄褐色或茶褐色菜籽状小菌核。病情严重时,成片枯死,严重影响年花韭菜花薹的产量和品质。天气温暖高湿,露多雾大易发生。
②防治方法选地势高的田地,平整畦面,雨后及时清沟排水;适时通风降温,间苗培土,降低田间湿度;清理田间遗留下的病残体;合理密植,增施有机肥,定期喷施微肥,提高抗病性。发病前或初期轮换喷施3亿CFU/g哈茨木霉菌WP(叶部型)300倍液、1%武夷菌素AS600倍液、50%硫磺SE300倍液,5%井冈霉素AS300倍液等。
1.6白绢病
①为害症状主要侵染须根、根状茎及假茎,受害后软腐,失去吸水功能,导致地上部萎蔫变黄,逐渐枯死,严重的整个茎秆软腐死亡。所有患病部位均产生白色绢丝状菌丝,中后期菌丝集结成白色小菌核。在高温潮湿条件下,病株及其周围土壤均可见到白色菌丝及菌核。一般在雨水频繁的年份或季节易发生。
②防治方法适时通风降温,及时间苗培土,雨后及时清沟排水,降低田间及苗间的相对湿度;及时清理田间遗留下的病残体,将病残体深埋或烧毁。发病前或初期轮换喷施3亿CFU/g哈茨木霉菌WP(叶部型)300倍液、农抗120AS200倍液、1%武夷菌素AS600倍液、50%硫磺SE300倍液等。
1.7茎枯病
①为害症状主要为害花茎,有时也为害叶片。初期受害部位褪绿,形成长椭圆形病斑,后全部变为灰白色,上密生小黑点,严重的叶片枯死,花茎折倒。高温、高湿条件下易发病。
②防治方法加强田间肥水管理,及时拔除杂草,合理浇水、追肥,促进植株稳生稳长,及时间苗培土,改善株间通透性,有助于减轻发病。发病前或初期轮换喷施3亿CFU/g哈茨木霉菌WP(叶部型)300倍液、枯草芽孢杆菌WP500倍液、2%春雷霉素WP500倍液、57.6%氢氧化铜WG(水分散粒剂)800倍液、农抗120AS200倍液等。
1.8软腐病
①为害症状为害叶片及茎部。叶片、叶鞘初生灰白色半透明病斑,扩大后病部及茎基部软化腐烂,并渗出黏液,散发恶臭味,严重时成片倒伏死亡。温暖多湿、降雨频繁的季节容易发生,连作、低洼积水或土质黏重的田块发病重。
②防治方法加强田间肥水管理,雨后及时排水,防止田间湿度过高;及时间苗培土,改善株间通透性,及时清理田间遗留下的病残体,将病残体深埋或烧毁。发病前或初期轮换喷施3%中生菌素WP1000倍液、2%春雷霉素WP500倍液、72%农用链霉素SP(可溶性粉剂)200mg/L倍液、57.6%氢氧化铜WG800倍液、20%链霉素WP4000倍液等。
1.9病毒病
①为害症状韭菜病毒病属系统侵染病害。染病后植株生长缓慢,叶片变窄或披散,叶色褪绿,沿中脉形成变色黄带呈条状,后叶尖黄枯,发病重的植株矮小或萎缩,最后枯死。遇高温和干旱易发病,蚜虫量大时发病重。
②防治方法加强田间肥水管理,及时拔除田间杂草。发现病毒株后,及时把整墩发病韭菜挖出,集中深埋或烧毁,控制毒源,防止扩大。发病前或初期轮换喷施1∶1∶200倍波尔多液、0.1%高锰酸钾溶液、1%武夷菌素600倍液、8%菌克毒克500倍液、0.5%香菇多糖500倍液等。
1.10黄叶和干尖
①为害症状年花韭菜经常发生黄叶和干尖症状。心叶或外叶褪绿后叶尖开始变成茶褐色,后逐渐枯死,致叶片变白或叶尖枯黄变褐,为生理性病害。长期施用酸性肥料、气温不适宜(适温5~35℃)、生长环境质量太差、微量元素过剩或缺乏都会导致其叶片干尖或黄化。
②防治方法加强田间温湿度管理,适时通风降温,及时间苗培土,尽量保持田间小气候温度5~35℃,生产上遇高温及时放风、浇水,否则容易发生叶烧。施用酵素菌沤制的堆肥和有机肥,采用科学配方施肥技术,提倡喷洒云大-120植物生长调节剂3000倍液或10%宝力丰韭菜烂根灵600倍液。
2年花韭菜虫害的为害特点及防治方法2.1韭菜迟眼蕈蚊
①为害症状即韭蛆,以幼虫群居在年花韭菜地下部的鳞茎和柔嫩的茎部为害。春秋两季主要为害年花韭菜的嫩茎,使根基部腐烂,地上部叶片枯黄而死;夏季高温时幼虫向下移,蛀鳞茎取食,被害鳞茎最后腐烂、干枯,整墩植株死亡。4~6月进入为害盛期;7~10月再度严重为害;10月以后为害较轻。温室大棚比露地栽培发生严重。
②防治方法露地养根期间,适当控制水分,避免徒长伏雨季节注意及时排涝;热闷雨后及时淋水降温;适时通风降温,及时间苗培土,降低田间及苗间相对湿度。施药防治上,在幼虫初孵期多采用淋灌法,药剂可用10%吡虫啉WP1000倍液;可采用糖醋液(0.5kg糖+1kg醋+7.5kg水+2.5%多杀霉素75mL)诱杀成虫;也可喷施10%烟碱EC800倍液、0.3%印楝素EC750倍液、8000单位/mg苏云金杆菌WP500倍液、10%吡虫啉WP750倍液等。
2.2葱蓟马
①为害症状成虫、若虫以锉吸式口器为害年花韭菜心叶、嫩芽、嫩茎。为害部位呈现针穴大的白斑点,严重时形成不规则长条形黄白色坏死斑纹,叶片扭曲枯萎,花蕾尖枯黄,花薹显花斑色、短小硬化,产量及品质降低。温度25℃左右、相对湿度60%以下,温暖干旱的环境下有利其发生。4~5月,天旱无雨或浇水不及时,为害最为严重。高温高湿则不利其发生,暴风雨后虫口数显著下降。
②防治方法注意清洁田园、清除杂草及枯枝落叶,有助于减少虫源;管理好肥水,尤应注意小水勤浇,防止土壤干旱,有助于减轻为害;4~5月如遇干旱,及时浇水,以防虫害蔓延。在药剂防治上可选用2.5%浏阳霉素SC1000倍液、2.5%多杀霉素SC1000倍液、0.3%苦参碱AS750倍液、0.3%印楝素EC750倍液、95%矿物油EC300倍液等。
3施药原则农药的使用必须遵循以下原则:①根据防治对象和农药的性质,选择合适的农药;②根据防治对象的发生情况及环境条件,确定施药适期;③针对病虫为害特点及农药的特性,采用适宜的施药方法;④掌握有效用药量,适量施药。不同农药可以交替轮换使用或按照严格的规定混合喷施,药液量以湿润有滴液为度,严格掌握好农药安全间隔期。
重楼主要分布在热带和温带地区,在我国西南各省分布比较多,北方也有少量分布。重楼化学成分复杂,药理活性强,是我国很多重要中成药的主要组成部分,市场需求巨大。但是目前市场上供应的重楼绝大部分来源于野生采挖,野生资源日益枯竭,价格节节攀高,而大规模的人工种植尚未形成。因此,研究重楼生长习性,探索重楼的人工栽培管理技术,具有重要的社会意义和经济价值。详情如下:
一、选地整地
重楼属多年生浅根草本植物,常野生于海拔500~3000m、气候温湿、雨量适中的林下或沟溪蔽荫处,喜肥沃的腐殖质土或酸性砂壤土,排水不良、土壤黏重的地块不宜种植,在16~20℃条件下根部和地上部植株发育良好。为了充分利用土地,可选择遮荫较好、排灌方便的林下坡地或旱地,也可以在果园和玉米等高秆作物间进行套作。地块选择好后,除去杂草和乱石,均匀撒施腐熟农家肥60.0~67.5t/hm2,深翻(25cm左右)入土中作基肥。然后整平地面,开沟做畦,畦面宽1.2m左右,呈瓦背形,四周做沟,沟要通畅,以利排水。
二、繁殖
2.1种子繁殖
种子繁殖的技术要求较高,时间较长,但可提供大量的种苗,经济成本相对较低。重楼种子一般在10月左右成熟,采摘后不能风干和晾晒,要随采随播或沙藏处理,否则不发芽。直接播种要2年才能出苗,且出苗率极低,生产中一般采用层积协同赤霉素处理法或沙藏法处理后再播种,不仅出苗时间缩短,出苗率也大大提高。首先选择生长年限较长(5年以上)的健康植株留种,挑选出优质种子,用沙子拌匀后搓揉,除去果肉,用清水把种子淘洗干净,稍晾水分待处理。层积协同赤霉素处理法:种子在4℃湿沙层积处理120d,再用50mg/L赤霉素浸种3d,用70%乙醇浸泡2~5min,用0.2%HgCl2浸泡10~30min进行消毒杀菌,用无菌水冲洗干净,最后放在培养基中培养。沙藏法:种子与壤土或湿沙按1∶3~5的比例混匀,同时可加入种子重量1%的多菌灵可湿性粉剂杀菌,装入育苗筐中。
根据重楼种子的“二次休眠”特性,先把育苗筐放置在5~10℃的地窖(冰箱)中放置1个月左右,再放到18~20℃的室内放置1个月左右,再放到5~10℃的地窖(冰箱)中放置1个月左右,最后再放到18~20℃的室内。期间每隔15d左右检查沙子1次,沙子湿度保持在30%~40%。通过对种子的2次高低温交替处理,使种子快速通过后熟进入萌发,一般到第2年的4—5月便可发芽。当有50%的种子发芽后,便可以播种,连同沙子一起均匀撒在苗圃上,苗圃要求阴湿、肥沃,排灌方便,按株行距1.5cm~2.0cm×1.5cm~2.0cm均匀点播于苗圃上,播后盖上一层1cm左右细碎的肥土,盖住种子便可,上面覆盖一层稻草或松毛,保持温度和湿度,土壤水分保持30%以上便可。当年的8月有极少部分可出苗,大部分要次年的5月左右才出苗,待长出明显的根茎时便可以移栽。
2.2根茎切断繁殖
重楼的繁殖以根茎繁殖为主,由于应用组织培养来快速繁殖还未取得显著成效,目前依然主要用传统方法即带顶芽切块繁殖。在秋冬季采收时,从地下挖出根茎,选择长势好、无病虫害、无损伤的根茎,切下有芽头的节3cm左右,随即用草木灰或消毒剂对切口进行处理,按种植标准直接在大田栽培,第2年春季便可以出苗。不带顶芽的根茎也可以进行切断繁殖,伤口除了用草木灰或消毒剂处理外,也可用生长素处理,促进生根发芽。处理后先移栽到苗床上按株行距7cm×7cm育苗,第2年长根后冬天再按标准移栽。苗床上面覆盖稻草或松毛,注意保温保湿。苗齐后,揭去覆草。不带顶端的根茎因没有顶端优势,其休眠芽、不定芽多个同时萌发,根茎的生长不及带顶芽切段快,目前生产中较少使用此方法繁殖。
三、栽培
移栽一般在冬季进行,此时地上部消苗后,根茎处于休眠状态,移栽后根系生长较快。种子苗在出苗2年后移栽,此时已长出明显的根部,冬季按15cm×20cm的株行距移栽。带顶芽的切块和不带顶芽的切块也按此标准移栽。移栽完后,浇透定根水,覆盖稻草或松针,起保温保湿和防杂草的作用。
四、田间管理
4.1中耕除草
重楼为浅根系植物,适宜生长于疏松的土壤中,日常管理要做到勤锄、浅锄。苗期前3年,地上部分非常柔弱,除草时要非常小心,以免碰断地上部或伤及根部。一般用小锄头轻轻刨松土壤,让土壤不板结,增强透气性,用手捻除苗周围杂草。根据田间杂草生长情况,1个月左右松土除草1次,保持田园洁净,防止杂草与重楼幼苗争夺水肥,改善幼苗通风透光能力,减少病虫害的发生。重楼生长后2年,植株较大时,除草可以稍微深点,一年2~3次即可。
4.2遮荫
重楼喜欢阴凉潮湿的环境,怕强光照射和高温熏烤。出苗或移栽后要及时遮荫,一般采用搭建遮荫棚方法,也可以因地制宜在林下、藤蔓下或高杆植物下种植,但研究发现,其他种植效果次于搭建荫棚,可能是因为搭棚遮荫可以根据重楼的生长特性来调节光照和温度,更有利于重楼的生长,因此长势更好。棚架最好搭建2.5m左右,因重楼生长后期植株较高大,棚架较高有利于后期植株生长和人工管理。遮荫棚内一般拉遮荫网遮荫,遮阳网用3层,固定上面2层,下面1层可活动,以便调节光量,遮光率以在60%~70%之间为宜。实际操作中要根据重楼的生育时期和具体的天气状况来进行调节,苗期遮光70%~80%,生长旺盛期遮光50%~60%;5—6月光照强烈宜密,秋冬季节气温较低宜稀。重楼生长过程中,控制每天的太阳光射入量不要超过2~3h。
4.3追肥
追肥应以硫酸钾、过磷酸钙以及多元复合肥为主,不提倡施用尿素、硝氨等氮素化肥;农家肥应以钾肥为主,并且要充分腐熟后才能使用。移栽后第1年可不施肥,或施清粪水1~2次便可,主要做好松土和除草工作。第2年开始,一般每年施肥3~4次,春季齐苗后,结合松土除草,施清粪水1~2次。7月生长旺盛期施膨大肥1次,施农家肥22.5~30.0t/hm2、过磷酸钙120~300kg/hm2、硫酸钾75~225kg/hm2。11月倒苗后,把厢面整理干净后,施1次盖芽肥,在厢面苗株周围撒施农家肥30~45t/hm2,既保护芽孢过冬,又有利于来年长成壮苗。每次追肥具体施入量,要根据苗的长势来决定,壮苗少施,弱苗多施、勤施。施肥后浇1次水,或在大雨前追施。
4.4水分管理
重楼的生长需要湿润的环境,一般需要年降雨量850~1200mm,土壤湿度保持在30%~40%。因此,在干旱季节,要经常淋水保持畦面湿润;雨水较多时,要及时挖沟排水。如果土壤含水量过多,通气不良,可能引起各种病害和导致烂根而死亡。在整个生长期间,畦面覆盖稻草或松毛保湿。
4.5摘果
重楼在7—8月开花,对不留种的植株要摘除果实,只保留萼片进行光合作用,可使营养转移到根茎,大幅提高根茎产量。
4.6病虫害防治
重楼虫害发生较轻,但病害较多且蔓延迅速。重楼病害主要有黑斑病、茎腐病等。重楼病害发生与环境条件、荫棚透光率、栽培密度、施肥、田间管理等因素有关,目前最理想的办法是采用农业综合措施辅以化学方法进行防治。方法如下:一是随时调整荫棚,荫棚应遮去自然光的60%~70%,如荫棚透光度过高,棚内温度过高,易引起倒苗;透光度过低,则重楼生长明显受阻,产量下降。二是应及时清除病株残体以防止病害蔓延。三是选高效低残留农药进行病虫害防治。四是与禾本科作物3年以上轮作。五是冬季打扫枯枝残叶,消除病残体并进行消毒处理。
五、采收加工
重楼的生长期较长,通常种子繁育种苗在移栽后第6年进行相应的采收;若是带顶芽根茎的种苗则在移栽后第3年进行采收。秋季倒苗前后至春季3月以前均可对滇重楼进行采收。采收选晴天进行,先割除茎叶,然后用锄头从侧面由浅入深地采挖,采挖时尽量避免损伤根茎,保持根茎的完好。有芽的作种,把带顶芽部分切下留作种苗,其余部分可切成2~3mm的薄片后放于通风处阴干,也可在30℃左右小火烘干。然后装袋贮藏或销售。一般产量7.50~8.25t/hm2干品,高产地块可达9t/hm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