霞浦榨菜为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
霞浦是全国三大榨菜基地之一,霞浦的气候、土壤都十分适合种植榨菜,出产的榨菜个大、肉质好,最大的可达3.5斤,许多回来探亲的华侨都喜欢吃本地榨菜。霞浦县把榨菜作为霞浦三大品牌之一来抓,全力争创“霞浦榨菜”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形成自己的品牌。
“霞浦的气候、土壤都十分适合种植榨菜,出产的榨菜个大、肉质好,最大的可达3.5斤,许多回来探亲的华侨都喜欢吃本地榨菜。”县农业局经作站站长胡志强说。为推动榨菜产业快速发展,促进农民增收致富,今年,这个县把榨菜作为霞浦三大品牌之一来抓,全力争创“霞浦榨菜”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形成自己的品牌。同时,农业部门深入开展技术培训,在生产关键时节到田间地头指导农民科学生产,并引导种植大户组建专业营销队伍,成立霞浦古县鑫农榨菜专业合作社,稳定榨菜价格,及时解决种植户在生产、销售、加工等环节出现的问题。
在去年秋收过后,霞浦农业部门就积极引导农民把水田放干、挖沟整田,种植榨菜,并为农民提供种子和技术指导。看好榨菜行情的孙笃存也信心满满,给我们算一笔经济账:按经济价值算,种榨菜比种油菜、水稻等其他作物经济价值就要好得多,每亩都要增加1000元钱;按时间来推算,榨菜更方便于大春生产,可在当年11月至第二年3月这段冬闲时间种植,有效提高了土地利用率,“冬闲田”就变成了“挣钱田”了。
据了解,目前,全县榨菜种植面积达2.6万亩,经农业部门进行的田间测产,榨菜亩产量达到了2250公斤,全县榨菜产量可望达到5.85万吨以上,带动农民增收5500多万元。
霞浦是全国三大榨菜基地之一,农民种植榨菜已有40多年的历史。由于缺乏“龙头”加工企业的带动,榨菜有时是农民的“发财菜”,有时又成为农民的“伤心菜”。近两年,霞浦县为此一直致力引进兴建大型加工厂、推进榨菜产业化。今年7月底,县里独立跨省举办温州招商会,榨菜加工项目再次被摆上重点推介的位置。思源食品有限公司就是在这次招商会上被霞浦县相中而引进的项目。这个股份合作制企业的股东,与河南中源集团有着10多年合作经销“三菜”业务的关系。双方在商业运作中已经建立起良好的信用。中源集团允诺为“思源”提供加工技术和资金的支持。“思源”产品可通过中源集团遍布全国的网点的运作,全面走进各地大型超市货架。霞浦县对“思源”公司格外看重,县委谢书记亲自挂钩这个项目。11月,“思源”用600多万元,买下原福宁烤鳗厂,随后就投产。
据公司介绍,2002年,“思源”公司将引进日本全套生产线,聘请上海食品研究所专家教授开展榨菜配方研究,争取当年加工榨菜1500吨,并按照“公司+农户”的模式,在城郊、沙江等榨菜主产区,建立榨菜生产基地1.5万亩。同时,在现有空地上,投资600万元建设集加工、批发等于一体的综合交易中心,并在每年举办一次全国性的榨菜、紫菜和海带交易会,以扩大霞浦“三菜”的知名度。
目前,公司投入扶持资金300万元,已在城郊、沙江扶持菜农建立榨菜生产基地5000亩,与数百户菜农签订了收购榨菜的合同。他们还赶在榨菜加工前的这段时间,派员分别在广东东皖市、陕西西安市、河南郑州市和北京市,设立了小包装榨菜营销连锁网点,在国家工商局顺利抢注了“福宁牌”商标。加上与“思源”同时引进的“三菜”味业食品有限公司已在加紧厂房的建设,明年霞浦榨菜有望通过加工而全面走进各地大超市,大大激发了广大菜农种菜的积极性。全县今冬共利用冬闲田,种植榨菜2万亩。仅沙江一个镇就种榨菜7500亩。古县村农民郑德雄去年种菜仅10亩,今年却种了50亩,其中,在本村自留地种3亩,到城郊租地种了47亩。
霞浦榨菜
地域范围
霞浦县位于福建省东北沿海台湾海峡西北岸,北纬26°25′-27°07′,东经119°46′-120°28′之间,东濒东海,西接福安,北邻福鼎、柘荣县,西南与宁德、罗源两江隔海相望。全县陆地面积1489.6平方公里,均列为地域覆盖范围。保护面积分布在松城街道、松港街道、长春镇、牙城镇、溪南镇、沙江镇、下浒镇、三沙镇、盐田畲族乡、水门畲族乡、崇儒畲族乡、柏洋乡、北壁乡20万亩适宜耕地。现有榨菜面积3.05万亩,年产8万多吨鲜菜。
产品品质特性特征
1、外在感官特征:霞浦榨菜与川、浙菜相比最显著的特点是个大,平均纵径14.5cm、横径12.4cm,平均单茎瘤重550g,茎瘤近纺缍形或莲花形,皮色浅绿,肉瘤较大而钝圆、间沟较深,茎瘤质地脆嫩、个大、形状美观,其加工品鲜、爽、嫩、脆、香气足。2、内在品质指标:蛋白质≥0.15%,粗纤维≥0.70%。3、安全要求:严格执行NY5299-2005无公害食品芥菜类蔬菜标准。
一、油菜的种植
(一)土地耕整
油菜是根系发达,枝叶繁茂的作物,需要土层深厚,肥沃疏松,水分适宜的土壤条件,才能生长发育好,获得高产。但油菜对土质要求不严格,质地较差的土壤,通过深耕,增施肥料等良好的耕作栽培技术,也能获得高产。对土壤酸碱度要求也不严,但以中性至微酸、微碱性为好。油菜要求土壤通气性好,最岂土壤僵板不透气,若土壤板结,播种时种子不能发芽,出土易烂根,幼苗期植株易僵化老化,移栽时不易发新根,幼苗生长缓慢甚至死亡。
油菜整地要求深耕细整,特别是移栽油菜,在前作收货后,应掌握适播期,及时整地,达到土粒细碎,无大块土,不留大空袭,土粒均匀疏松,干湿适度,以利于幼苗根系与土壤接触,促进移栽成活,早发新根,油菜大田的翻耕,一般只有10-375px,应逐年加深耕层,使油菜根群充分发育和扩展。直播油菜的整地要求达到耕层土壤疏松,上虚下实,田面平整。水稻田土壤状况相应较差。应在收获前适当排水晒田,收获后抢晴及时翻耕。炕土晒垡,切忌湿耕。油菜虽喜湿润。但不耐渍水,必须因土作哇,土壤粘重、地势低、排水困难的田块,应采用深沟窄厢耕作办法,厢面2-2.5m,沟深875px。
适时播种:油菜的适宜播期应考虑气候,种植制度、品种特性、病虫情况、前茬作物等情况。但冬性及半冬性品种适当早播可充分利用季节、营养期增长。有利于发挥品种的潜力、争取高产、播种温度一般在平均气温20℃为宜,我县油菜的直播时间大致在9月下旬至10月上中旬,育苗移栽适宜时在9月上中旬至下旬。
(二)育苗移栽
1、育苗移栽:能在苗床适时早播,充分利用有力的生产季节,有效解决多熟制中油菜与前作的季节矛盾,同时,苗床便于精细管理,培育壮苗,并可选择整齐一致的壮苗匀称栽植,有利于苗齐苗壮,植株生长健壮,实现高产。
2、培育壮苗:壮苗是指苗龄足够,功能旺盛,生活力强,有利于形成高产群体的油菜苗、壮苗的要求是株型矮健、紧凑、根茎粗短、无高脚苗、弯脚苗、叶片数多、叶大而厚、叶色正常、根系发达、主根粗壮,无病虫害。简述为:绿叶6-7片,苗高20-575px,根茎粗6-7mm。
3、苗床准备:选择土地平整,质地肥沃,背面向阳,排灌方便的田地作苗床、旱地、旱茬地、半沙半沾地作苗床地好,苗床应留足,利于培育壮苗。过密易形成高脚苗、弱小苗、与大田比例一般为1:4.5,油菜种子小,苗床应平、细、实,即厢面平整,土层细碎并适当紧实,以保证种子落子均匀,深浅一致,早生快出。整地施足底肥,以有机肥为主,N、P、K搭配,亩可施土杂肥2000-2500公斤,过磷酸钙20-30公斤,草木灰100-150公斤,整好苗床开沟作厢,厢宽1.3-1.7m,田宽0.27-033 m。
4、种子处理及播种:种子播前应晒种1-2天,每天3-4小时,用浓度8-10%盐水选种,用50-54℃的温水浸种15-20分钟,可起到杀灭病菌及催芽两种作用,用0.8%的尿素和1.6%的硼溶液浸种5小时能促壮苗早发。一般甘蓝型油菜播种亩平0.2-0.3两,为播种均匀可将种子分厢定量。拌适当细土或草木灰撒播,播后浅覆盖。
(三)苗床管理
1、种子播后加强管理,做到两早两勤,即早间苗定苗。早追肥除草,勤浇水排水,勤防治病虫,齐苗后间苗,做到苗不挤苗。叶不搭叶,真叶定苗。苗距8-225px,追肥要早,施肥结合除草,定苗施一次追肥。叶前耕施少施(稀粪水或0.3-0.5尿素水),5叶后适当控制,移栽前6-7天施一次“起身肥”,遇干旱应及时浇水。苗期害虫以蚜虫、芽青虫、跳甲虫为主,蚜虫危害最重,可用2.5%敌杀死300倍液防治。应用生长调节制培育矮壮苗是近年来采用较多的技术,3叶期叶面喷施100mg/kg的多效唑,油菜幼苗显著矮化,根茎横向增粗,分枝数目明显,移栽后成活快,有利于增产。
2、移栽:冬性、半冬性品种移栽至冬前应有40-50天的有效生长期,以利于形成壮苗越冬,一般以平均气温13-15℃移栽为好,我县根据海拔不同,一般在中山至二高山以上中旬为宜,低山平坝区以10月中下旬为宜。移栽前一天用水浇湿苗床,取苗时多带土,少伤根,栽时按幼苗大小分级栽植,做到行株距均匀,并用细沙泥土掩盖根颈,以利发根,进取苗,边移栽,边施定根肥,栽后浇足定根水。
(四)直播油菜
在前后作季节矛盾不大或土壤黏重板结,很难保证移栽质量的地区和晚秋气温高,易干旱地区,移栽成活率低,可采用直播栽培,机械化程度高的地区多采用直播栽培,直播油菜主根入土层,能吸收土壤深层养分和水分,抗旱、抗寒。耐瘠、抗倒伏能力强。同时由于播种较晚,在一定程度上能错过病毒病和菌核病主要感染起,但因直播用种量大,苗期不便精细管理易形成高脚苗,因此应采用相应的措施。
1、适时推迟播期:由于没有移栽前的缓苗期,播种推迟10-15天,一般在10月中旬左右播种。
2、增大种植密度:播期推迟,生育期缩短,苗期管理也不易精细,应加大密度来弥补个体发育的不足,以获取高产,,同一品种在相同条件下比移栽增加30%的总株数,亩平株(穴)均9000-1200穴。
3、种子丸粒化:种子拌适量细土或草木灰丸粒化,直径可扩大2-3倍,同时可提供营养,防治病虫,可有效促进全面壮苗。
4、加强田间管理:直播多采用撒播或点播,因播种量大。出苗后应及时间苗,推迟定间(4-5片真叶),及时浇水,追肥补苗,除草和防治病虫害。
(五)免耕油菜:免耕油菜又称板田油菜,板茬油菜,是目前油菜轻简栽培的一个发展方向,可节省劳力、节省投入、抢季节、茬口、开发利用冬闲田地,它是提前作收货后在耕翻板茬地直接进行播种或移栽油菜的一种栽培防范,在前作收获较迟的地区,特别是一部分烂泥田,下湿田、新秋冬水田,土壤沾重板结,难以保证整地的质量或难以适时播种或移栽。或因劳力矛盾,阴雨绵绵,干旱等原因而季节紧张的地区。板田油菜发展较快,板田油菜有利于早活早发,保证农时季节。省工节本、适宜多种土壤条件种植、有利于保护土壤、抗灾、早熟、高产的特点。
免耕油菜必须抓好相应的配套技术早播早栽,充分利用前温光资源培育壮苗,严防杂草,可喷施绿麦隆、杀草丹等除草剂,加强中耕灭茬除草工作,防除渍害,及时开沟坐厢,保持排水通畅,排水困难的下湿田应采取深沟窄洼;施好随根肥,亩施尿素15公斤,过磷酸钙25公斤,氧化钾10公斤,硼砂2-3公斤,再加适量有机肥充分拌匀后施用,为防止早衰,春季应早施重施苔肥,看苗补施花肥。
(六)地膜油菜,地膜覆盖油菜栽培技术不仅对油菜生长具有增温早发、安全越冬、灭草保肥、抗旱节水、早熟高产等显著作用,而且能有效解决中高山地区能种植高产优质油菜良种的难题,是突破我县中高山地区和低山沟槽荫蔽天地油菜地产的措施,其栽培技术要点包括:油菜地(田)深耕细整后,抽深田施肥作垄,按施肥要求一次性施足底肥,垄面宽度以地膜而定,1500px的地膜垄面宽45-1250px,4250px地膜,垄面宽140-3750px,覆膜要紧贴地面,严实覆盖,保证覆膜质量,提高增温、抗旱、节水、抑草等综合效果。移栽时按不同品种密度要求(一般7000-9000株),打洞移栽,要求栽苗要正,深度一致,根土紧贴严实,浇足定根水,以利早返青,提高成活率。
(七)种植密度
1、确定种植密度的原则:肥水条件好,播种期早。个体生长旺盛。株型松散,分枝部位低,晚熟品种和气温较高,雨水较多的情况适当稀植,反之密植,菌核病发生高田块应稀植,病毒病严重地块密植,以提高田间适度,控制蚜虫繁殖迁移,减轻病毒传播曼延。
2、适宜的种植密度:不同地区不同条件下的适宜种植密度差异较大。我县甘蓝型油菜的适宜密度,大株型7000-8000株,小株型8000-12000株。
3、种植方式:相同的种植密度可以采用不同的种植方式配置。
(1)宽窄行:宽行与窄行相间种植,可以解决较高种植密度的通风透光性,提高地温和土温,较好协调个体与群体生长,有利于追肥和田间管理,一般宽行1.4尺,窄行1尺。
(2)窄行窄株:放宽行距,缩小株距(如行距1尺,株距4-5寸),可以推迟封行。减少荫蔽,利于通风透光,便于田间管理。
(3)等行株距:采用行、株距相等的种植方式,在低密度下采用,分枝分布较均匀,分枝及结果较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