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贸易壁垒 指在国际贸易活动中,一国以保护环境为由而制定的一系列环境贸易措施,使得外国产品无法进口或进口时受到一定限制,从而达到保护本国产品和市场的目的。由于发达国家的产品科技含量和公众的环境意识普遍较高,他们对环境标准的要求非常严格,不仅要求末端产品符合环保要求,而且规定从产品的研制、开发、生产、包装、运输、使用、循环再利用等整个过程均需符合环保要求。
技术性贸易壁垒是指一国以维护国家安全、保障人类健康和安全、保护生态环境、防止欺诈行为、保证产品质量为由,采取一些强制性或非强制性的技术性措施。技术性贸易壁垒以 标准、技术法规和合格评定程序为主要内容。这些措施成为其他国家商品和服务自由进入该国市场的障碍。
形成行业壁垒有六个要素:
本次壁垒来分析选取了三家标杆企业,两家行业内和一家行业外。两家行业内的企业分别是中建三局和上海建工。中建三局是在行业内竞争力顶尖的施工企业。三局最突出的成绩是超高层建筑施工。比如上海环球金融中心(492米)北京中国尊(528米)等,他们也是中建里唯一一家把超高层项目写进公司简介的工程局。上海建工在上海市场属于绝对的龙头。上海建工是上海市场的绝对龙头,基本上外地企业在上海市场只能承接他们不愿意承接的项目。还有一家行业外的是丰田汽车。选这家主要从供应链管理的角度优化供应商采购管理。由此我得到三个关键词,用来梳理六个行业壁垒之间的关系。这三个关键词分别是:
综合前面的信息,我得到的模型是,渠道,技术,品牌和规模四个要素形成互相促进的闭环。闭环内席卷供应商,闭环外受政策影响。
渠道就是接触客户的方式。在这个订单驱动的行业,渠道是决定企业是否能生存下去的根基。
技术是实践经验积累的结果。大部分企业的状态是遇到问题解决问题。拿超高层施工技术来说,施工企业接不到项目也就缺少研究解决问题的动力。越是没做过超高层,就越不容易让我们拿到这类项目。这就是经验曲线和马太效应作用的结果。
承建的重点项目多了,就形成品牌。比如业内有“没有三局做不了的活,没有八局接不下来的工程”的传言。
当前面三者具备,就会形成规模,进而使用供应链管理影响供应商。建筑施工企业可以向汽车行业学习,根据自己在建项目以及当年承接新项目的目标。估算一个采购总量发给自己的供应商。让他们有效备货,减少库存。
通常情况下,越是大型建筑施工企业越容易成为行业政策的受益者。他们的规模,资信已经得到业内认可。更容易获得工程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