莴笋是一种肉质嫩茎食用的蔬菜。味道鲜美,口感酥脆,含有基本的营养成分,能增进食欲,促进消化,还能强壮身体,防癌抗癌。那么,种植高产莴笋的方法是什么?让我们一起去看看!
1、播种育苗
秋季莴笋一般采用移栽法,播种前进行低温预萌发,播种后保持苗床湿润,并在出苗前用75%的润湿粉喷施500次液体喷施,以防止每7~10天发生一次淬火和疫病,并每隔7~10天加钾肥1~2次,以促进苗木的生长。
2、整地施肥
适用于土壤肥沃、保水保水、排水、灌溉方便的田块种植。深翻土壤,每亩施用分解有机肥3500kg,过磷酸钙50kg,复合肥50kg。
3、定植
苗龄25~30天,长出真叶4~5片时,可定植,苗龄过长,易发生"爆裂"现象,田间种植行距一般为30~35 cm,株距25 cm,田间种植每亩6000~7000株,可在阴凉天或下午4:00后播种。
4、田间管理
(1)浇水:定植后要立即浇定根水,定植2天后浇施一次稀薄粪水,促进缓苗。
(2)施肥:缓苗后,施速效氮肥,以后适当减少浇水,保持土壤湿润即可,在莲座期前后,要施重肥2~3次,每亩施浓度为30%~40%的腐熟人畜粪3000~4000千克,或尿素15千克。肥水供应均匀,以防止茎部裂口。
(3)中耕:定植后施肥浇水和降雨容易造成畦面土壤板结,定植缓苗后要结合施肥及时中耕,利于蹲苗,促使根系发育良好、莲座叶增多,嫩茎生长健壮而不窜高。
5、防止抽薹
为了防止秋笋抽薹,当莴笋茎开始膨大时,可将笋叶面喷施2~3次,有效抑制茎长,增加茎重,在生长后期,可摘除可与嫩茎分化的花芽,促进茎继续生长。
6、收获
在秋季,莴笋可以成批移植,可以连续采收,在种植后45天可以在半形成的植物中销售,茎叶可以使用。当核心叶与外叶平齐或花芽存在时,可作为一种植物上市。
优质莴笋一直都是人们喜爱的蔬菜,在饭馆、酒店销量特别大。如果有一套高产优质的莴笋栽培技术,想不赚钱都难。
想要取得莴笋高产,就必须根据莴笋的生物学规律和不同季节特点制定不同的栽培方案。1.品种选择。莴笋栽培主要有春季栽培、秋季栽培和越冬栽培。保护地栽培也能取得很好的经济效益。莴笋从叶片形状来区分,可以分为尖叶莴笋和圆叶莴笋。尖叶莴笋下部粗壮上部细,苗期耐热,适宜作为秋季栽培和越冬栽培。圆叶莴笋茎杆中间粗两端细,成熟期早,耐寒性较强,不耐热,多作越冬春莴笋栽培。生产上的春季栽培和越冬栽培就要选择耐寒性强、抽薹迟的品种。夏季和秋季莴笋,选用耐热的早熟品种。
2.土壤选择。莴笋属于直根系移栽以后发生大量侧根,但是大部分聚集在20厘米以内的土层,吸水吸肥能力低下,所以需要疏松透气的沙壤土和壤土地,不适宜粘土地栽培。如果要使用壤土地,就必须起垄栽培,增加土壤疏松程度,如果用地膜栽培效果更好。同时,莴笋适宜于微酸性土壤,碱性土壤生长发育不良。
3.采集种子。越冬的春莴笋采种产量最高。保持留种田间隔距离1000米以上。选留生长健壮,符合品种特征特性的植株,保持株行距30×35厘米以上,加强肥水管理和培土,促发侧枝,扦插支柱防倒伏。花期保持土壤潮湿,开花后20~25天,植株叶片发黄,种子为褐色或银灰色,即可及时采收。晾晒干后脱粒,在干燥阴凉处保存备用。
春季莴笋栽培要点春季栽培莴笋最容易出现肉质茎细长、肉质茎纵向裂开和未熟抽薹问题。因此上就要针对性的采取相应的防范措施。管理得当,亩产可以达到3000公斤。
1.品种选择。紫叶莴笋含水量大,产量高,但容易产生裂口,而绿叶莴笋裂口少,也比较轻。
2.适期播种。播种期越早越好,幼苗生长的越好,积累的营养物质越多,肉质茎越粗壮。一般在春季结冻以后即可播种。为了延长生育期和提高产量,一般采用大棚育苗或者小拱棚育苗。
3.育苗管理。栽培1亩莴笋需准备苗床15平方米和50克莴笋种子就可以了。播种前将种子晾晒1天,用温水浸泡3小时左右播种,或者把泡好的种子放在20℃环境中催芽,经2-3天后萌芽了再播种。先将苗床灌透水,再撒播种子,覆土1厘米,上面盖一层地膜保墒提温。出苗后及时揭掉地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