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走好黑龙江农业大省的城镇化之路
一是在推进工业化、城镇化进程中同步推进农业现代化。第一,应加快农业科技创新,促进农业技术集成化、劳动过程机械化、生产经营信息化,提高农业物质技术装备水平。加快培育一批具有重要应用价值的优良品种,重点推广新品种使用、耕地保护与节约利用、农业节水灌溉、动植物重大病虫害防控等关键性农业技术;加快开发多功能、经济型、适用农业机械,努力促进农机和农艺有机结合;重点开发农情监测、信息采集、市场管理等农业生产经营技术,加快农业信息技术服务和应用。第二,应积极推进农业经营体制机制创新,加快转变农业经营方式,促进农业生产经营专业化、标准化、规模化、集约化。加强和改善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管理与服务,引导土地承包经营权向种田能手、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和农民专业合作社等规模经营主体流转,发展农业适度规模经营;推进菜篮子产品生产标准化,加快园艺产品生产设施化,支持畜禽产品生产规模化,鼓励水产养殖健康化。第三,应深入推进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完善现代农业产业体系。重点建设和改造一批区域性产地批发市场,支持产地批发市场储藏保鲜、物流配送能力建设,大力发展现代流通方式和新型流通业态,培育多元化、多层次的市场流通主体。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业,促进企业集中和产业集聚,形成优势突出和特色鲜明的产业带和集聚区,搞好农业产业区域布局,推进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
二是通过发展城市集群提升城镇化增长极核的辐射力。城市集群是工业化、城市化进程中,在特定的城镇化水平较高的地域空间里,以区域网络化组织为纽带,由若干个密集分布的不同等级的城市及其腹地通过空间相互作用而形成的城市-区域系统。城市集群一般是以具有较强辐射带动功能的中心城市为核心,由若干个经济联系密切、功能互补、等级有序的城市共同组成的。发展城市集群可以在更大范围、更高层次上实现资源要素的优化配置,发挥其对周边区域的辐射带动作用。我省农区发展城市集群既是自身从传统农业向现代新兴产业升级发展的必由之路,又是我省优化区域布局,填补农区缺少中等规模城市群支撑空白,加快推进城镇化,加速构建城乡一体化新格局的必然选择。我省农区城镇化不仅要主动融入工业化、城镇化水平较高的城市群经济带,而且要突出地域特色,形成以区域中心为核心,以县市为关键节点,以众多各具特色的小城镇为重要依托的产城融合、发展有序、功能互补、整体优化、共建共享的空间结构布局。为此,各地应依托资源禀赋、产业基础和区位优势,突出特色、多策并举,建设异彩纷呈、魅力独具、环境优美、内涵丰富的小城镇和新农村。
摘要:水产养殖业是国家农业部门扶持的一种行业,创业者如果选择国家扶持的水产养殖项目,就会有相应的补贴,那么水产养殖业国家扶持的项目有哪些?稻渔综合、智慧渔业、休闲渔业、鱼菜共生、渔光互补这五种模式是受到国家扶持的。下面来了解下水产养殖扶持政策相关内容。一、水产养殖业国家扶持的项目有哪些
水产养殖有扶持政策,根据农业部发布的关于加快推进水产养殖业绿色发展的若干意见,意见表示,以下五种模式是受到国家扶持的:
1、稻渔生态综合种养模式
这种模式可以充分利用光、热、水、气、土、肥、种等自然资源,最终生产出人们所需要的优质稻米和名优水产品等,比如种水稻时,在稻田里养殖一些稻花鱼、小龙虾,青蛙等,具有“一水两用、一田多收、种养结合、生态循环、绿色发展”,以及“稳定粮食生产、增加农民收入、推进产业扶贫、实现产业富民、加快农(渔)业转型升级”等显著特征,能实现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最大化。目前农业农村部已开始推广国家级稻渔综合种养示范区工作,并给予部分示范区政策倾向和扶持。
2、智能渔场的智慧渔业模式
智能渔场的智慧渔业模式就是支持发展深远海绿色养殖,鼓励深远海大型智能化养殖渔场建设,引导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现代信息技术与水产养殖生产深度融合。
3、休闲渔业
休闲渔业是我国现代渔业五大产业之一,是水产养殖的三产融合标志性代表,具有巨大的市场前景和良好的发展机遇,我国也将推动养殖、加工、流通、休闲服务等一二三产业相互融合、协调发展。
4、鱼菜共生的新商业模式
“鱼菜共生”与稻渔生态综合种养模式类似,是一种集蔬菜栽培与高密度鱼养殖为一体的生态系统。鱼产生的排泄废弃物为农作物生长提供富足的营养,经农作物净化吸收的水又可作为养殖水返回。这种模式有三大吸引消费者的亮点:一是“自证清白”,因为有鱼的存在,任何农药都不能使用,稍有不慎会造成鱼和有益微生物种群的死亡和系统的崩溃;二是脱离土壤栽培,避免了土壤的重金属污染,因此鱼菜共生系统蔬菜和水产品的重金属残留都远低于传统土壤栽培;三是鱼菜共生系统蔬菜有特有的水生根系,如果鱼菜共生农场带着根配送的话,消费者很容易识别蔬菜的来源,避免消费者产生这个菜是不是来自批发市场的疑虑。
在食品安全问题备受关注的今天,“鱼菜共生”新商业模式实现了物种之间和谐共生,双方之间形成生态互利关系,是一种可持续循环型的低碳生产模式,这个前景也是非常被看好的,不过实施应用起来有一定的难度。
5、渔光互补的跨界渔业模式
渔光互补模式就是渔业养殖与光伏发电相结合,在鱼塘水面上方架设光伏板阵列,光伏板下方水域可以进行鱼虾养殖,光伏阵列还可以为养鱼提供良好的遮挡作用,形成“上可发电、下可养鱼”的发电新模式,综合收益相当可观。
二、水产养殖扶持补偿标准是多少
1、各类鱼苗补助标准
水产养殖中,并不是所有鱼苗都可获得补助,需满足一定条件,且各地政策不同,补助标准也就不一样,具体的可参考如下:
(1)罗非鱼种苗补助标准:池塘养殖罗非鱼,每亩补助120元,以每亩2000尾计算,每户最高补贴规模12000元,水库养殖罗非鱼每亩补助60元,以每亩1000尾计算,每户最高补贴规模6000元。
(2)对虾种苗补助标准:对虾每亩补助160元,以每亩80000尾计算,每户最高规模补贴8000元。
(3)石斑鱼种苗补助标准:石斑鱼等海水鱼类每亩补助200元,以每亩1000尾计算,每户最高规模补贴10000元。
(4)东风螺种苗补助标准:东风螺每平米补贴20元,以每平米1000粒计算,每户最高规模补贴4000元。
注意:以上均供参考,具体以当地政策为准。
2、渔业互助保险保费补贴
农业农村部启动渔业互助保险保费补贴试点工作。试点险种确定为渔船全损互助保险和渔民人身平安互助保险,中央财政分别补贴保费的25%,渔民人身平安互助保险最高补贴保险金额每人20万元。目前试点区域有辽宁省、山东省、江苏省、福建省、广东省、海南省部分重点渔区。渔民人身平安互助保险试点区域:浙江省岱山县。
3、发展水产养殖业补贴
(1)水产养殖机械补贴
2019年,农业部和财政部预拨下达农机购置补贴款40亿元。补贴资金规模扩大的同时,扩大了农机具购置补贴种类。其中,增氧机、投饵机和清淤机3类水产养殖机械首次纳入补贴目录。
(2)水产良种补贴
水产良种补贴目前在各地进行调研取证,一些地方的水产良种补贴已经启动,但大多数涉及的是经济价值较高的淡水鱼类,所以具体的需去当地相关部门咨询。
4、渔业贷款贴息
水产养殖业贷款贴息目前只在局部地区自行开展,主要对灾害造成的再生产能力下降、对符合地方发展要求的企业技改、新产品开发、固定资产投资等给予贷款贴息。
5、税收优惠
为支持引进和推广良种,加强物种资源保护,发展优质、高产、高效渔业,我国在“十一五”期间对用于培育、养殖以及科学研究与实验的进口鱼种(苗)免征进口环节增值税。
6、渔用柴油涨价补贴
渔业柴油补贴政策是党中央、国务院出台的一项重要的强渔惠渔政策,是渔业历史上获得的资金规模最大、受益范围最广、对渔民最直接的中央财政补助,是中央“三农”政策在渔业的具体体现。2006年~2012年,中央财政共下达渔业柴油补贴资金728.78亿元,占全部补贴资金的81.66%,在几个补贴行业中资金量位居首位。但需要说明的是,在淡水渔业中,只有淡水捕捞渔船可以享受到这一政策,一般的淡水养殖业很少能享受该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