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食品安全,双汇提档加速在行动
行动之一:生猪逐头检验,确保食品安全
从3月16日起,双汇集团实施生猪屠宰“瘦肉精”在线逐头检验,旨在从源头上确保食品安全。
近日,笔者应邀在双汇集团股份屠宰厂生产车间参观中看到,生产流水线多道工序前双汇员工各司其职,生产线运转井然有序,一切如常。笔者在一个“瘦肉精在线逐头检验”的标识牌前停了下来,只见工作案上摆放着试剂条,检验检疫和品管人员在忙碌地进行“瘦肉精”逐头检验。检验检疫人员告诉笔者,为适应生猪屠宰“瘦肉精”在线逐头检验的需要,3月16日以来,厂里又新增加了不少技术人员和设备。据双汇集团一位高管告诉笔者,改生猪屠宰“瘦肉精”“抽检”为“在线逐头检验”,全年预计增加“瘦肉精”检测费用3个多亿。
为安全不惜成本,不计代价,双汇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毫无疑问,实施“瘦肉精”在线逐头检验后,双汇的产品将更加安全、放心。
双汇集团引进先进的检测仪器对“瘦肉精”进行检测
行动之二:引入第三方检测机构 公开透明接受监督
双汇集团引入独立监督机构,建立产品安全第三方检测机制。目前,双汇集团与产品安全第三方检测机构——中国检验认证集团签订了食品安全长期战略合作协议。
据介绍,中国检验认证集团作为当今国内同行业最大的跨国公司,曾是北京奥运会、上海世博会唯一的商品检测机构。作为独立的第三方监督机构,中国检验认证集团将对双汇集团产品质量、食品安全和内控体系进行全方位的第三方监督审核和检测检验,并定期向企业和社会反馈结果,以期走出一条全新的食品安全监督模式,确保消费者的安全与健康。
有关专业人士认为,双汇集团引入独立监督机构,建立产品安全第三方检测机制,不仅是对本企业产品质量安全内控体系的一个完善,同时,对国内食品安全生产管理机制的完善与创新也都具有很好的借鉴意义。
行动之三:建立索赔机制 把好上游关
近日,双汇集团向广大供应商重申了旨在强化源头控制的索赔制度。制度规定,双汇集团生猪收购头头检验,原辅料进厂批批检查。供应商供应的生猪和原辅料要确保安全,供应前要签订质量安全承诺书,保证不采购有“瘦肉精”的生猪,不交售有“瘦肉精”的生猪,凡提供有毒、有害等非食品原料的供应商,除按照国家规定进行处理外,还要按“问题生猪”或“问题商品”价值的两倍进行索赔;供应商供应的各类物资,必须证件齐全、真实、有效,如弄虚作假,无论是供应商还是企业职工,都要负相应的法律责任和经济赔偿,决不让一头“问题猪”和“问题原料”流入双汇任何一个工厂。
行动之四:警钟长鸣 设立企业安全日
牢记教训,警钟长鸣。双汇集团将今后每年的3月15日设为“双汇食品安全日”,同时成立“双汇集团食品安全监督委员会”,邀请肉类行业、食品行业、公共媒体、政府监管部门等外部专家监督企业的生产经营;建立企业食品安全奖励基金,并于每年3月15日“双汇食品安全日”期间,对坚守食品安全的供应商、销售商进行公开表彰、奖励;设立举报制度,彻查、严惩危害食品安全的事件和责任者。以此让“产品质量无小事,食品安全大如天”的企业理念,深深植根于双汇集团广大干部职工的脑海中,落实到实际行动中,确保食品安全长治久安。
行动之五:发展养殖业,上下游联动保安全
“双汇集团将加快发展养殖业,进一步完善双汇产业链。屠宰加工厂建到哪里,养殖场就跟到哪里。围绕工厂配套建设年出栏50万头的养殖基地,并配套建设年产20万吨的饲料加工厂,以此来保证对上游生猪资源的安全控制。”万隆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言之凿凿。
在大力发展自有养殖业的同时,双汇集团宣布还将进一步调整采购渠道。采购重点要向规模化养殖场转移,与其签订长期战略合作协议,并同时签订生猪交售承诺书,保证食品安全的可追溯性;在原辅物资采购方面,与实力强、质量好、讲信誉的大企业进行战略合作,签订质量安全保证书,并由集团公司“技术、品管、采购、生产、管理”等部门组成认证小组,到供应工厂进行供方评审,保证质量控制体系等符合双汇的产品质量要求,确保进厂原辅料安全可靠。
毫无疑问,上述措施的实施,必将进一步提高双汇集团对上游产业链安全的控制力,把食品安全的生产能力提高到一个新高度,推动双汇集团实现更稳定、更健康的发展。
科学、专业、权威的检测结果
据不完全统计,截止2011年4月18日8:00,河南省、浙江省、山东省、湖北省、四川省、广西壮族自治区、辽宁省、河北省、甘肃省、海南省、广东省、青海省、北京、上海、天津、广州、武汉、深圳、石家庄、哈尔滨、沈阳、长沙、昆明、西安、成都、长春、青岛、宁波、清远、阜新、鞍山、漯河、金华、宜昌、绵阳、日照、遂宁、望奎、本溪、怀化、汕头、衡阳、盐城、黑河、潍坊、淮安、葫芦岛、鹤壁、咸宁、佛山、克拉玛依、上饶、皋城、靖州、江门、滁州、梧州、淮南、明光、遵义、东营、吉林、兰州、福州、晋城、安庆、西宁、台州、莱芜、合肥、东莞、鹤岗、来宾、德兴、惠州、万州、泾县、池州、苏州、济南、徐州、运城、济宁、莱阳、黄冈、许昌、常德、绥化、朝阳、芦山、威海、德州、滨州、阳泉、乌兰察布、十堰、呼和浩特、高安、沧州、景德镇等100多个省、地市的质检、动检、畜牧、工商等部门抽检结果,双汇产品全部合格。其中北京市食品办、工商局采用2008年奥运会时的食品安全检测标准,抽检了“双汇”33个熟肉制品样本,检验结果全部合格
文|丛树
来源|鲁商儒风
“只有夕阳的企业,没有夕阳的行业”,不知道这个金句是谁最先说出来的。 互联网、人工智能、 汽车 新势力、房地产等光鲜的行业,确实制造了无数的富豪,而一些曾经不太受待见的传统行业,养猪、做豆腐等,近年也在默默制造出很多富豪。
你知道一头猪,造出了多少富豪吗?
在不久前发布的胡润百富榜上,财富超过1000元的养猪富豪,至少有2人。
一位是近年财富黑马河南牧原秦英林,财富达2000亿元,在榜单上排第10位,把众多互联网、房地产等行业企业大佬甩在身后。
他可能是纯粹依靠养猪而成为巨富的养猪首富,今年前三季度,牧原股份营业收入400多亿元,净利润超过200亿元,相当于卖一头猪赚半头猪的钱。
而且,近两年,他的财富以几何速度增长。2019年,秦英林、钱瑛夫妇的财富是1000亿元,2018年为355亿元,2017年为255亿元,2016年是185亿元。最近2年多,财富增长了近5倍,是最近2年来财富增长速度最快的前5位中国富豪之一,已经稳坐河南首富多年
另一位过去一年财富翻番的养猪富豪是前中国首富刘永好,去年的财富为800亿元,今年达1600亿元,他也是两2位财富超过1000亿元的中国富豪。
要知道,在胡润榜上,今年财富超过1000亿元的富豪大幅增加,但也只有41个。
还有一家制造群富的养猪企业,温氏股份。在2020年胡润百富榜上,温氏共有9人上榜,最高的温鹏程财富为150亿元,其他8人从30亿元到49亿元不等,是制造富豪最多的养猪企业,上榜人数在中国企业中排前几位。
与秦英林完全靠养猪成为富豪不一样,刘永好的业务中很重要一块是饲料生产,其还涉足了金融投资等业务,是民生银行大股东之一。其实,刘永好兄弟的希望集团,当年起步的时候是养鹌鹑,随后转行生产饲料。
有2位山东富豪因为生产饲料而登富豪榜,他们来自刘永好的新希望,分别是青岛的黄炳亮和张效成、曲善珊夫妇,他们的财富也都较去年翻番,分别达44亿元和42亿元。
他俩是莱阳农学院(现青岛农业大学)同班同学,1990年代,与另一个同学张唐之一起创办了山东六和,主要生产饲料。2005年,公司被刘永好收购,主要是张唐之出售了所有股份,退出山东六和,黄炳亮和张效成只出售了部分股份,留在山东六和。随后山东六和并入在A股上市的新希望,他们的主要财富就来自于新希望。他俩又创办了青岛蔚蓝生物,公司也已经在A股上市,不过市值不大,如今不到38亿元。
张唐之的财富或许不会少于这2人,他又创办了山东中慧,仍从事饲料生产等相关业务,在不久前山东商报编制的鲁企300强中,营业收入达114.6亿元。
另一家同样以饲料起家企业江西正邦 科技 ,如今同时生产饲料、养猪,也制造了2位富豪。其中林印孙的财富达320亿元,是江西首富;另一位来自正邦的富豪刘道君,财富为44亿元。
可以看出,和养猪同样看似不起眼的上游产业——饲料生产,也制造出不少富豪。
与养猪相关的下游产业,也产生了多位富豪。
其中双汇的万隆,在2020年胡润百富榜上的财富达105亿元。双汇是中国最知名的火腿肠生产企业之一。 其前身为漯河肉联厂,当时只是一个普普通通的小型屠宰厂。
当年,河南曾出现多家火腿肠生产企业,都是由地方肉联厂演化而来。最早是春都,前身为洛阳肉联厂,1987年生产出中国第一根火腿肠,曾是中国火腿肠第一品牌,可惜后来衰落了。郑州肉联厂生产的郑荣火腿肠也曾名振一时。后来发展最好的是双汇。
多年前,双汇曾被出售给外资,之后万隆又买了回来。
山东也有多人因为生产火腿肠而成为富豪。在2020年胡润榜上,临沂大众食品的明金星榜上有名,财富是24亿元。大众食品其实就是大家熟悉的金锣。 金锣的另一位创始人周连奎,多年前也是各类富豪榜上的常客。
另一位出现在胡润百富榜上的是龙大宫学斌、宫明杰父子,财富是33亿元。宫学斌是龙大创始人,一手打造出了龙大,并带领其上市。不过,父子已经出售龙大股份,成功套现。
山东还有另一位生产火腿肠的富豪,得利斯的郑和平。得利斯是中国第一家生产低温肉制品的企业。始创人郑和平几年曾名列富豪榜,在2017年胡润百富榜上,财富为30亿元。
这些下游企业有一个共同特点,之前多是肉联厂,如今除了生产火腿肠外,还生产冷鲜肉等,有的还自己养猪,但他们留给外界最深刻的形象是更觉见的火腿肠。
一头猪,从养殖到上游的饲料,再到下游的加工,制造了十多位登上富豪榜的富豪,多位财富超过百亿元,2人身家超过1000亿元。一头猪也能创造财富神话!#猪价行情##山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