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开始养殖蝾螈,对很多养殖技术不熟悉,请问如何进行苗种放养呢?

小编:优质农业网   人气:0℃   发布时间:2025-03-04 21:33:37
字号:

对于很多无经验的养殖户来说,蝾螈的苗种放养是一个难题,苗种放养是养殖过程中的关键步骤,关系到产量和质量,下面我给大家分析一下应该注意的细节。

刚开始养殖蝾螈,对很多养殖技术不熟悉,请问如何进行苗种放养呢?

一、水产养殖池塘的消毒

新建的水产养殖池塘,特别是水泥池塘,必须浸泡两个月以上,只有在碱性消失后,才能养殖幼苗。对原养殖池进行消毒。通常,使用1 ppm漂白粉或0.5 ppm 90%结晶敌百虫杀死细菌或寄生虫等有害生物,然后用清水冲洗并注入淡水,然后释放幼苗。

蝾螈品种的消毒为了防止蝾螈品种将病原微生物带入培养池,所有蝾螈品种应在水中用0.2 g/m3呋喃药或0.5 g/m3亚甲基浸泡5分钟,然后将药水和蝾螈品种轻轻放入培养池。

二、选苗

农民最好到附近的蝾螈人工养殖中心购买人工培育的健康无病苗。蝾螈幼苗的适应性直接关系到饲养的成败。高质量的蝾螈幼苗身体强壮,肌肉发达,体表无疤痕和寄生虫,变态前外部鳃完整无损伤。相反,它是一种低等蝾螈幼苗。

三、放养密度和饲养

蝾螈养殖池的放养密度取决于蝾螈的规格以及养殖场的水源、水体和饵料等因素。幼苗期间的蝾螈活动范围小,饲养能力弱,饲养密度可适当增大,便于集中管理和饲养。

最好用鲜鱼、虾、蟹、青蛙和动物内脏喂养蝾螈。饵料的投喂与养鱼相同。实现“四定”,即“定时、定位、定质、定量”。根据蝾螈的活动情况,通常情况下,蝾螈的喂养大多在夜间进行;定位:诱饵应放在大鲵洞穴附近,以方便的蝾螈进食;为了防止蝾螈拒食,蝾螈对饵料质量和新鲜度有严格要求,不能对饵料品种进行太多的改变。在数量上,进食量应该由少到多,循序渐进。一般来说,它们以体重的10%~15%喂养。具体的摄食量也应根据水温、天气和蝾螈的个体情况进行调整。此外,喂食蝾螈诱饵时,尽量不要惊吓蝾螈。

四、调节水质

养殖蝾螈,池塘水质应保持新鲜、无污染,水透明度高,溶解氧高,pH值在6.8-7.8之间。在实际养殖过程中,应及时清除残留的饵料和粪便,并定期用生石灰调节水质,使池水长时间流动。

以上就是关于蝾螈种苗放养过程中需要注意的问题,供大家了解学习和参考,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江蟹的市场好养殖人多,江蟹养殖技巧有哪些?

1、黄鳝网箱养殖

采用网箱养殖的方式进行黄鳝养殖现在还处在技术发展阶段。网箱养殖适合在大的水体中进行,主要优点是水流通过网孔,使箱体内形成一个活水环境,因而水质清新,溶氧丰富,可实行高密度精养。主要养殖技术如下:

网箱面积以20平方米左右为佳,网长5m、宽4m、高1m,其水上部分为40cm,水下部分为60cm。网质要好,网眼要密,网条要紧,以防水鼠咬破而使黄鳝逃跑。网箱设置在水深0.8m以上的池塘中,新做的网箱放入水中应过35天待其散发出来的有害物质消失后才可放养鳝种。鳝种放养前几天应适当培育水质,使水色偏浓,透明度为15cm左右,这样可控制或减少池塘中的蚂螨对黄鳝的侵害。网箱可并排设置在池塘中,两排网箱中间搭竹架供人行走及投饲管理。网箱的设置面积不宜超过池塘总面积的50%,否则易引起水质恶化。网箱中放置水草,最好是水花生,其覆盖面积应占网箱面积的90-95%,为黄鳝的生长栖息提供一个良好的环境。

黄鳝因有相互残食的习性,故放养时以规格基本一致为宜。一般每平方米可放养鳝种20kg,每只网箱放养400kg。

黄鳝吃惯一种饲料后很难改变习惯再去吃另一种饲料,故应将其饲料固定几个品种,如蚯蚓、小鱼、蚌肉或动物内脏,以提高其生长速度。有条件时可投放活饵料,因其利用率高,不用清除残饵,对网箱污染少,有利于黄鳝的生长。

黄鳝网箱养殖最为关键的阶段是放养后一个月内。这一时期是黄鳝改变原来的生活习性,适应新环境的过程。如果方法得当,鳝种成活率可达90%以上,方法不当则成活率有时在30%以下甚至全部死亡。这一个月是黄鳝网箱养殖成败的关键所在,除应做好鳝种的消毒和驯化外,还应有效地控制疾病的发生,具体方法是用水体强力消毒剂和生石灰交替消毒,杜绝病原体的产生。

2、黄鳝塑料大棚无土流水养殖

常规的池塘养殖,易发生疾病且黄鳝冬眠影响常年养殖。用塑料大棚养殖黄鳝可以一年四季连续生产, 无土流水养殖可有效地控制疾病,使效益成倍提高。

黄鳝最适宜的生长温度是27℃~30℃。 采用塑料大棚,不用专设采暖设备,在春、夏、 秋棚内温度都易保持这一温度,即使在寒冬,棚内平均温度也能达到20℃。

饲养池中保持微流水,水质不会恶化。

塑料大棚无土流水养殖主要有以下两种方式:

(1) 开放式。适合长年有温流水的地方建池。 优点是流量稳定,适于较大规模的经营。饲养池用砖和水泥砌成,每个池的面积为10~20平方米,池深为40厘米,宽1~2米,池埂宽20~40厘米。 在池的相对位置设直径3~4厘米的进水管、排水管各2个。进水管与池底等高;排水管一个与池底等高,一个高出池底5厘米。进、排水管口均设金属网防逃。 将若干饲养池并列排列成为一个单元,每单元的面积最好不要超过500平方米。

(2) 封闭循环过滤式。 适宜在大城市或水源缺乏的地方使用。其优点是饲养用水可以重复使用,耗水量较少,便于控制温度,但投资稍大。 饲养池的建法与开放式相同。另外需建造曝气池,沉淀池, 增加一些净水设备、抽水设备和加温设备。

塑料大棚的建造与普通大棚相同, 最好每个单元放在同一个大棚内,这样便于管理。

采用塑料大棚无土流水养殖这种饲养法,由于水质清晰,只要饲料充足, 黄鳝一般不会逃逸。但要注意防止鼠、蛇等天敌危害。 饲养一段时间后,同一池的黄鳝出现大小不均, 要及时分开饲养。

3.黄鳝稻田养殖

利用稻田养殖黄鳝,成本低、管理方便、既产稻谷又产鱼,是农民致富、增加收入的一个有效途径。

稻田的选择及要求

饲养黄鳝稻田应选择保水性能好, 地势低洼, 进排水方便的田块。

一是加高加固田埂,达到不渗水漏水;二是在田块四周内外挖一套围沟,其宽5m,深1m,另在田块中间开挖“+”或“井”字型小沟, 宽50 cm,深30cm,并与四周环沟相通;三是搞好进排水系统,并在进排水口处安装坚固的拦鱼设施,以防逃鱼。

投放种苗

时间集中在4 月中下旬一次性放足,鱼种放养时用3 % - 4 %的食盐水浸洗10分钟,以防表皮擦伤,并杀灭水霉菌及体表寄生虫。

饲养管理

一是搞好饲料的投喂, 黄鳝是以动物性饵料为主的杂食性鱼类。在其捕食稻田中天然饵料的同时, 视吃食情况,适当投喂猪血、小鱼虾等饲料, 以满足其吃食生长的需要; 二是搞好水质管理, 稻田水位正常保持10cm左右,定期加注新水,前期一般3一5 天加注新水一次,伏暑天每天加注新水一次,每次进水增加水深3一5 cm,以防缺氧;三是定期防病治病,每半月一次用生石灰或漂白粉泼洒四周环沟, 并定期使用痢特灵或鱼血散等内服药拌饲投喂,以防肠炎等病。

取捕及越冬

投放规格尾重为50克左右的鳝鱼苗种,经5 个多月的饲养管理,其规格一般尾重可达 150克 左右, 大的可达200克以上。取捕方法比较简便,前期可用竹篾编织的黄鳝笼,内放蚯蚓等饵料诱捕,傍晚放笼,第二天清早便可收笼取鱼。 入冬后黄鳝有潜伏洞穴和浅水淤泥或水草中的习惯,如要取之,则先清除水草, 然后加大水位,引黄鳝出洞,再放干田水捕捉之。如存田越冬, 则使一周环沟保持一定水深或湿度, 或在士层表面加盖一层软草,则可安全越冬。

控制性别

控制鱼类性别是提高产量一个有效方法。一般利用性激素就能诱导黄鳝的性别向人们希望的方向发展。

用雄性激素甲基睾丸酮处理黄鳝鱼苗,可获得99%以上的雄性鱼。经过处理后的鱼类因性别单一, 密度固定,不仅生长快,而且成本低,一般可增产30%左右。

控制性别的技术在国外已有很多年的发展,技术上已经十分成熟,但在国内该技术仅停留在实验室水平上,生产上尚无有关的报道,并且国家相应的标准尚未完善。

注意事项

1、苗种的选择 :一定要选择体质健壮无伤、游动活泼、规格整齐、 肌肉肥厚,体表无寄生虫、体色为鲜**的鳝种。对于体表发白、破皮、断尾、 口及鳃骨处有伤痕者,均不宜放养。

2、放养前的准备工作:黄鳝池经消毒注水后, 待水温到15℃以上时即可投放鳝种。放养前, 应先将鳝种用10ppm的漂白粉或3%—4%的食盐水浸洗15——20分钟,杀灭其体表病原体。

3、疾病防治:(1)“感冒”病。由于注入新水时与原来的水温差过大所致。只要调好水温,使之稳定,就可防治本病。(2)毛细线虫病。寄生于鳝鱼体内,使鱼消瘦死亡,并伴有水肿、肛门红肿。每公斤黄鳝用90%晶体敌百虫0.1克,拌入饲料内投喂,连续6天,即可。(3)梅花斑病。 鳝体多处有黄豆大小的梅花斑状溃烂点。(4)黄鳝网箱养殖因密度较大,当饲料投放不足时会相互咬伤而使感染霉菌,在体表生长“白毛”,病鱼食欲不振而死亡。治疗方法是用食盐水和小苏打合剂泼洒。在饲料充足的情况下,不但可避免这一现象,即使同一网箱中放养的鳝种规格差异较大时,也不会发生相互残食现象。(5)网箱养殖中投喂的饲料要新鲜,不能投喂变质的饲料,网箱中部分剩余的腐烂发臭的饲料应及时清除,否则易引发肠炎病。治疗方法可用磺胺类、呋喃类或大蒜内服。饲料投放前应洗净并经200ppm高锰酸钾浸洗3分钟,再用清水淋洗后方可投喂。若使用人工配合饲料,其蛋白质含量需达到45%以上,且以蛆蚓浆为诱铒并经驯化,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6)鳝种在捕捞、运输和放养过程中要尽量避免擦伤,以防细菌侵入发生赤皮病,症状为体表出血、发炎,以腹部和两侧最为明显,呈块状,需内用药和外用药消毒结合治疗。预防方法:鳝种放养时严格消毒,具体方法是100kg水中加50ml水产苗种消毒剂浸洗30分钟,或用8%含碘盐水浸洗10分钟,然后放人清水中暂养1小时,再经清水洗一遍后即可放入箱中。

另外,应经常对水体进行消毒。 消毒可用生石灰,用量100~150克/立方米孔雀石绿(CuSO4),用量0.7克/立方米、漂白粉,用量10克/立方米。

4、网箱养殖中黄鳝在容器内高密度放置时,体表越积越多的粘液通过水中微生物的分解作用,很快消耗完水中的溶氧,导致鳝种死亡。鳝种放人网箱后有时会相互纠缠成团,有时100多斤鳝种纠缠在一起,引起鳝种大量死亡。

我蟹塘叫挖机重新挖过,重新整理了一遍,整的平平整整,漂漂亮亮,看上去心里很舒坦!以为这样做就更可能能实现我的小目标!这两年他们精养螃蟹的感觉风险越来越大,很多人都开始改变养殖模式!有的套养青虾,有的套养龙虾,有人养殖效益非常高!我第一年养就抓到了重点——螃蟹龙虾混养,哈哈!我太机智啦!一个连基本的水草种植管理、水质调控技术都没学好,没有任何养殖经验的人,根本就不配来谈养蟹出名。

肉体的主要进食为丰年虫成体或鱼虫成体,第一次换水用盐℃15-17的水开始淡化,每天早晚各换水百分之三十到五十,以此类推,直到把水的盐℃淡化为2-4℃便可出苗,改为露天或大鹏养殖成大闸蟹河蟹昼伏夜出,喜溶氧高的清洁水体,怕强光,爱安静,水温10℃以上开始摄食,15℃左右蜕壳生长。20~28℃为生长旺盛期,因此池塘结构应适合它们的习性。

尤其在虾蟹及特种水产品养殖中水草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水草生长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养殖的成败,虾蟹池栽种水草成为提高虾蟹品质、产量和养殖效益的重要手段。水草作为虾蟹的天然饵料具有营养全面、适口性好、虾蟹喜食、饵料转化率高的优点,不仅大量节省人工饵料,降低养殖成本,而且提高了人工饵料的利用率。

虾蟹在肥水中生长慢,且容易生病。池塘中种植大量水草,可吸收水中大量的营养盐类,使水转清,同时可通过水草的光合作用产生大量氧气,加速水中有机物的氧化分解,有利于净化水质,促进虾蟹健康生长。营造良好的生态环境,提高虾蟹品质。

版权声明:本站文章来源互联网,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原文链接:https://baike.tt44.com/js/5_120034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