洗涤剂能造成土壤污染,难于修复,要谨慎施用浴池水,特别是不在农田菜地里面施用。小型浴池,兼有洗澡、洗衣,水量较小,其中洗涤剂含量较高,不宜直接灌溉,必须经过专业分析处理。大型浴池,池塘较大,专门洗浴没有兼营洗衣业务,水中洗涤剂含量较低,农户可以先储存在一个大坑里,发酵后可以用于浇树。
翻车是怎样灌溉农田的
水稻灌溉水的来源是江、河、水库和池塘,灌溉水必须通过沟渠输出才能到达田间,沟渠的长短距离以及沟渠建设材料对水分损失有一定影响,如采用水泥U型管形成渠道输水,渠内无缝隙漏水则省水明显,特别是土壤渗漏量大的地区,U型管水泥渠道比土渠道节水更显著。进入稻田的水分,主要去向有三条:一是经稻根、茎、叶蒸腾到空气中;二是稻棵间的蒸发;三是土壤的垂直渗漏。这三条途径都有节水的可能,通过调节土壤水分合理供给,能有效地减少水稻的无效蒸腾、棵间蒸发及田间渗漏量,从而达到节水栽培的目的。
翻车的工作原理是:其上、下链轮,一主动,一从动,绕在轮上的翻板就是传动链,这个翻板兼做提水的工作件,一面带动翻车转动,一面把水提上来。长期以来,翻车成为我国农村中应用最广、最为重要的一种提水机械。马钧对翻车进行了改进,制造了新式翻车,结构精巧,能连续不断地提水,效率大大提高。这种新式翻车也较省力,儿童都能转动。以后,这种翻车发展为龙骨水车,对我国农业生产的发展起了重要作用。
翻车,是一种刮板式连续提水机械,又名龙骨水车,是我国古代最著名的农业灌溉机械之一。《后汉书》记有毕岚作翻车,三国马钧加以完善。翻车可用手摇、脚踏、牛转、水转或风转驱动。龙骨叶板用作链条,卧于矩形长槽中,车身斜置河边或池塘边。下链轮和车身一部分没入水中。驱动链轮,叶板就沿槽刮水上升,到长槽上端将水送出。如此连续循环,把水输送到需要之处,可连续取水,功效大大提高,操作搬运方便,还可及时转移取水点。我国古代链传动的最早应用就是在翻车上,是农业灌溉机械的一项重大改进。
补充: 制造背景
马钧
我国在东汉以前的主要提水灌溉工具是桔槔(音结高,jié gāo)和辘轳。不过这两种灌溉工具都不是连续运动,只能间歇式地由低处向高处提水,劳动生产效率很低,若地势比较高,则无法引水灌溉,为了解决这个问题,马钧认真研究了以往的灌溉工具经过多次试验,设计制造了一种新的灌溉机械——翻车(又叫踏车、水车或龙骨车),它不仅可以直接在农田水利灌溉应用,而且结构轻巧灵便,效率高,儿童都能转动,胜过原来提水工具百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