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残超标解决办法

小编:优质农业网   人气:0℃   发布时间:2025-03-04 20:33:43
字号:

我国有一句俗话说“民以食为天”可见人们对饮食的重视程度,同时我国也是一个农业大国,对农业的重视程度就更不言而喻了。然而就是在这样重视的情况下,我国的食品及农产品问题却层出不穷。

农残超标解决办法

据统计,全国现有农药产能超过300万吨,2015年实际总产量为132.8万吨,其中国内使用49.33万吨,占比37.14%,出口83.49万吨,国内使用量、出口量和总产量均比前几年有所减少,但是农药平均利用率仅为30%左右。没有被利用的农药通过漂移、挥发、淋溶、径流等途径,在环境中重新分布,致使污染范围极大扩散,不仅造成农残超标,引发严重的农业面源污染,甚至通过食物链经生物富集作用转移到人体,危害人类自身健康。

因此,如何提高农药利用率、降低农药用量已经成为我国乃至世界农业和环境领域亟待解决的关键问题。

缓慢释放仍有残留,缓释技术作为一种新兴技术,从二十世纪七八十年代开始逐渐成为国内外研究开发的热点。目前,已经有多种缓释剂型成功投入到了市场,如微胶囊悬浮剂等;也有很多新型缓释剂正处于积极的研究开发过程中,如纳米缓释农药等。

缓释农药是指农药原药与载体之间通过物理、化学作用结合后,加入分散剂、润湿剂等助剂加工成粒状的农药剂型。缓释农药可以减少农药在环境中的扩散、消解和流失,同时延长农药持效期,减少施药次数,故能减少用药量和保护环境。

施药到作物后,农药分子通过孔道缓慢释放,形成一道保护屏障。此外,这个载体有效提高了农药在叶面的附着力,这样就可以显著减少农药的流失,从而提高了农药的利用率,延长了持效期。

通过提升农药的利用率,来减少农药的用量。以及对农民普及相关的农药知识,来有效减少农药的用量,从根本上解决农药滥用的现象。

怎么办呢?我们推广的绿色无药残种植方法,可以在不改变原有种植模式的基础上,大幅实现增产增收,提高农产品品质,去除农产品体内的药物残留与重金属,达到欧盟质量标准。

推广绿色种植技术是利国利民利己保护子孙的伟大事业。该方法“多管齐下”,大幅降低了农药残留,不仅减轻了农药残留对土壤、水体的面源污染,而且还能减少农药化肥使用、减轻劳动强度、减少病害、增加作物产量、使产品提前上市、实现农户收入大幅增加,最终种植产品还可以达到绿色高品质,让人民群众吃上真正的有机、绿色健康食品。

就目前市场上销售的水果、蔬菜,管理部门应严格标准,实行严格的市场准入制度,加大检查,检测,严厉打击违法犯罪行为,不合格产品严禁上市,要加大对种植、批发、销售等环节科学管控,堵塞漏洞,不留死角。

另外,老百姓购买的蔬菜,水果要用小苏打水浸泡,至少半小时,然后充分冲洗,以达到去除农药残留的效果,以利于健康。

什么是农药残留?

农药残留(Pesticide residues), 是农药使用后一个时期内没有被分解而残留于生物体、收获物、土壤、水体、大气中的微量农药原体、有毒代谢物、 降解物和杂质的总称。

蔬菜水果生产过程中,为了预防和防治病虫害,离不开农药的使用,而随着蔬果生产周期的缩短,蔬果采摘时农药因为没有分解掉而在蔬果体内残留,量大的话会使人急性中毒,量小的农药有时会在人体内蓄积。

农药的种类有哪些,都有哪些危害?

一是有机磷农药。

有机磷是神经毒物,人们吃了施用有机磷农药的果蔬或茶叶、薯类、谷物等,可能发生肌肉震颤、痉挛、血压升高、心跳加快等症状,甚至昏迷死亡。

二是有机氯农药。

有机氯农药可致急性或慢性中毒。?急性中毒引 发中毒者中枢神经症状。因其积蓄在人体脂肪,故急性中毒性低、症状轻,一般为乏力、恶心、眩晕、失眠;慢性中毒可造成人的肝、肾和神经系统损伤,DDT还有致癌性。

三是氨基甲酸酯类农药。

该类农药是应用很广的新型杀虫剂与除草剂, 如抗蚜威、 克百威、西维因、残杀威、杀螟丹等,其毒性跟有机磷相似,但毒性较轻,恢复也快。 食用了残留这类农药较多的果蔬及谷、薯、茶等,中毒者会产生和有机磷中毒大致相同的症状,但因其毒性较轻,一般几小时就能自行恢复。

四是拟除虫菊酯类农药。

拟除虫菊酯类农药主要有氯氰菊脂(灭百可)、 溴氰菊脂(敌杀死)、 杀灭菌脂(速灭杀丁)等,对人类低毒,但有蓄积性,中毒表现症状为神经系统症状和皮肤刺激症状。

应对方法

要想知道买的蔬果里有没有农药残留,可以做检测,而在买之前很难从外观上判断农药残留蔬果,买来后,有些诸如清洗之类的方法并不能完全去除农药残留的,因此为了真正避免吃到农药残留蔬果,政府做好监管是很重要的,普遍消费者即使知道如何鉴别农药残留,如果市场上没有放心蔬果,最终也是无从选择。

版权声明:本站文章来源互联网,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原文链接:https://baike.tt44.com/js/5_119793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