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拖拉机头生产膨化食品,其实不是真的用拖拉机生产,而是用拖拉机上的柴油机作为动力,提供给膨化机,膨化机作用生产膨化食品。膨化机压缩食品,高压产生高温,高温加热粮食,从机头出来后膨胀各种形状的膨化食品出来。
膨化是利用相变和气体的热压效应原理,使被加工物料内部的液体迅速升温汽化、增压膨胀,并依靠气体的膨胀力,带动组分中高分子物质的结构变性,从而使之成为具有网状组织结构特征,定型的多孔状物质的过程。膨化食品是指以膨化工艺过程生产的食品。
膨化分两种:
1. 直接膨化法又称一次膨化法,是指把原料放人加工设备(目前主要是膨化设备)中,通过加热、加压再降温减压而使原料膨化。
2. 间接膨化法又称二次膨化法,就是先用一定的工艺方法制成半熟的食品毛坯,再把这种坯料通过微波、焙烤、油炸、炒制等方法进行第二次加工,得到的酥脆的膨化食品。
扩展资料:
高温膨化技术是一种现代化的机械挤压成型技术与比较古老的油炸膨化、沙炒膨化等处理工艺结合起来从而生产膨化食品的一种技术。其中,微波膨化、焙烤膨化等新型膨化技术也应属于这一范畴。
油炸膨化是利用油脂类物质作为热交换介质,使被炸食品中的淀粉糊化、蛋白质变性以及水分变成蒸汽从而使食品熟化并使其体积增大。油炸膨化的油温一般在160一180℃,最高不超过200℃。
热空气膨化包括气流膨化、焙烤膨化、沙炒膨化,是利用空气作为热交换介质,使被加热的食品淀粉糊化、蛋白质变性以及水分变成蒸汽从而使食品熟化并使其体积增大。
当下,果蔬加工产品能够长时间保存,且依然保持营养健康、原汁原味、味美色鲜,这还要归功于食品非热加工技术。
食品非热加工技术突破传统高温杀菌模式,解决高温杀菌营养损失大,变色、变味,风味口感和品质不佳等问题,为市场带来越来越多的健康、营养、风味口感俱佳的果蔬加工产品。
中国是个农业大国,但同时也是损耗大国。
数据统计显示,中国一年损耗的果蔬超过上亿吨,比许多国家一年的果蔬总产量还多。
为此,近些年,我国果蔬加工行业发展十分迅速,发展果蔬深加工,不仅可以减少浪费,解决果蔬不易贮藏、运输,保鲜期较短等问题,同时还能提高综合利用率,提高产品附加值,增加收入,一举两得。
现如今,果蔬加工品日趋丰富,有果汁、果蔬汁、发酵蔬菜饮料、果蔬粉、蔬菜脆片、蔬菜膨化食品、冻干果蔬等等。
伴随着我国果蔬加工能力、技术水平、装备硬件以及国内外市场拓展等都取得了较大的进步和快速发展,果蔬加工行业正朝着果蔬提取物加工为功能食品、新型健康果汁饮料、果蔬粉加工、果蔬脆片加工、果蔬加工无废弃开发方向发展。
众人周知,为了更好地延长果蔬汁等果蔬深加工产品保质期,使其能够较长时间保存和保障产品品质安全,在深加工中少不了杀菌环节。
传统果蔬汁等果蔬加工产品在杀菌过程中大多使用到高温杀菌技术。
但是,对于一些热敏性强的食品,利用高温杀菌技术时,往往会使得这些果蔬加工食品营养成分损失严重和变色、变味,风味口感和品质不佳。
针对高温杀菌技术对果蔬加工行业带来的现实问题,结合国外杀菌发展趋势,行业人士在国内提出了食品非热加工的研究方向,通过采用物理加工的方式,例如采用超高压、超声波、电离辐射、脉冲磁场等技术进行杀菌。
据了解,当加工压强达到100兆帕时,能够对果蔬制品等起到杀菌的作用,并保持产品原有风味和品质。
近年来,我国在非热加工领域的研究也取得了重要进展,尤其是我国果蔬超高压杀菌加工技术与装备实现重大跨越,一举打破发达国家多年的技术制约和装备垄断。
与传统的热加工技术相比,非热加工超高压杀菌技术能够保持食品固有营养成分、质构、色泽、风味和新鲜度等,同时对环境污染小、加工能耗与污染排放少。
可以说,非热加工超高压技术的突破,标志着我国食品非热加工理论、关键技术研究和大型装备开发及行业化应用,在短时间内进入世界先进行列。
而非热加工超高压技术在果蔬加工行业的深入发展和推广应用,解决加工中营养成分破坏严重,变色、变味,风味口感不佳等问题,很好地满足消费不断升级背景下,市场对果蔬加工产品健康、营养和品质日益提升的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