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选用除草剂
一是根据绿纸杯来选择对口的除草剂。园林景观植物的种类多,差别大,对不一样的除草剂的耐药性也有一定的区别,除草剂的采用最先务必随绿化植物类型而定。
二是依据田里杂草的类型挑选除草剂种类。不一样除草剂杀草谱各有不同,依据田里杂草类型挑选除草剂,既可以做到良好的锄草效果,又可以降低成本。
挑选最佳时机用药
不一样的杂草对除草剂的特防期都不同样,如莎草科杂草的关键期为1叶前,最晚不超过3叶期;阔叶植物草为嫩叶期,最晚不超过2叶期;对一些具备地底球茎以及他地底繁殖器官的多年生长杂草,运用苗后除草剂的最佳时期是在杂草的营养生长向生殖系统生长发育衔接的阶段。依据除草剂的特性,杂草产生期,杂草和园林景观作物的生长期,适度选中服药的时间。除草剂种类许多,有叶茎改性剂,土壤层改性剂,触杀性除草剂,灭天性除草剂等,有的适用芽前锄草,有的适用叶茎锄草。土壤层解决是将除草剂立即追施于基土,杀掉刚萌生的杂草。如播坪乐,环草隆等,应在作物播后杂草出土文物前服药,等草出芽后服药,不仅实际效果差,有的还会继续损害作物。
注意适量使用
每一种除草剂都是有一个适合的药量,在这里服药范畴内,保证少服药,降低成本,既消灭杂草,又不损害作物。作物对除草剂的耐药性也是有一定程度的,不可以自由增加除草剂的肯定使用量。不一样作物的耐药性不一样,务必严苛按标识表明的除草剂用量应用。药量需看田里杂草类型,一般敏感度杂草用量少些,耐药性杂草用量多一些。
讲究配制和施药技术
除草剂的配置和施药技术性是提升锄草实际效果的一个主要层面。乳油和液剂化肥,先在喷雾机上加小量水,再添加药物,充足搅拌均匀后应用;可湿性粉剂除草剂,先用小量水把事先称好的除草剂调成粘稠,随后倒进喷雾机内,再添加要加的水流量充足拌和。
将药物一下倒进大量水里,通常飘浮在智能水表或结为一小块,遍布不匀称,喷雾器的时候容易堵塞喷嘴。用量尤其少(1亩1g上下)的,先要将药物加适度的水配出水解液,再分批装进喷雾机放水均匀。在拌药土应用时,一般是将亩药量拌潮湿细土20-30kg,颗粒剂先与小量细土翻拌再与其他细土搅拌匀称;液剂先放小量水稀释液用喷雾机喷于备好的细土上,边喷边滚动。搅拌好的药土以捏得拢,撒得开为宜。所需水量要依据除草剂应用阶段,土壤层墒量及其天气状况来明确。
绿化病虫害防治方法
有甲氰菊酯、氯氟氰菊酯、杀虫双。
1、甲氰菊酯中等毒性,具有触杀、胃毒和一定的驱避作用,无内吸、熏蒸作用。其化学名称为α-氰基-3-苯氧基苄基-2,2,3,3-四甲基环丙烷酸酯。
1978年获得英国标准协会认可后命名为Fenpropathrin,属神经毒剂,作用于昆虫的神经系统,使昆虫过度兴奋、麻痹而死亡。该药杀虫谱广,击倒效果快,持效期长,其最大特点是对许多种害虫和多种叶螨同时具有良好的防治效果,特别适合在害虫、害螨并发时使用。
2、氯氟氰菊酯属于神经毒农药,具备触杀和胃毒作用。主要作用于中枢神经的锥体外系统、小脑、脊髓和周围神经。
其作用机制目前多认为是选择性地减慢神经膜钠离子通道闸门的关闭,使钠离子通道保持开放,去极化延长,周围神经出现重复的动作电位,使肌肉收缩,最终由兴奋转为抑制,因此,其临床表现以神经系统为主。
3、杀虫双为高效、低毒、低残留的有机氮杀虫剂,剂型有25%、30%水剂。本药剂对潜叶蛾和风蝶等害虫有强烈的触杀和胃毒作用,并兼有一定的熏蒸作用和杀卵作用。
对人畜毒性中等,对水生生物毒性很小,残毒期达2个月左右。使用时将25%水剂对水600~800倍。
在对园林植物病虫害进行防治的过程中,主要应坚持以下几方面原则:
(1)可持续控制原则 园林管理人员必须要坚持可持续控制原则,完成由园林植物病虫害的防治向病虫害的管理方向的转变,从保护植物本身向保护整个园林的生产体系的转移。
(2)防治结合原则 要根据园林的自身特点,深入贯彻落实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原则,既要实现对病虫害进行完全控制的目标,又不能对植物的绿化功能和正常生长造成影响,确保环境、人和虫害天敌的安全。
(3)生物防治原则 要加大力度发展园林病虫害的生物防治工作,注意保护所发生虫害的天地,为其创造良好的生存和繁殖条件,从而达到维持生态平衡的目标。同时,也应注意培养和发挥植物本身的抗逆作用,将植物的耐寒、防御、补偿以及其它各种诱导抗性调整到最佳的状态。
(4)慎用药剂原则 园林工作者应该充分认识到使用化学药品防治园林病虫害的负面作用,强化对病虫害的自然防治,如果必须要使用化学药剂,则应根据本地区的实际条件尽量选择那些无公害农药或无公害防治技术。在对害虫进行管理时,应以对成虫的管理为主要内容,原因就在于成虫管理属于预防性管理的范畴,管理所造成的副作用较小,针对性更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