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蔬菜是一个不可缺少的农作物,并且他也在我们的生活中扮演着不可替代的角色。不仅给我们的生活带来的保障,而且给我们的身体健康带来了保障。在农村生活的时候,我们会发现农村人基本上每家每户都会种植一个菜园,在这个菜园里可以种植自己想吃的蔬菜。但是会有一个问题,一般来说农村的菜园都比较小,那么如何进行合理的分配有限的土地呢?下面小编来和大家说一说。
首先,一定要清楚的知道自己要种植哪些蔬菜,我们都知道蔬菜的活动范围比较狭小,只要分配合理的区域,那么它就会在这个适当的区域里生长。将自己喜欢的蔬菜分类出来,可以分成几个部分,然后进行土地规划。除此之外,蔬菜也分为喜温蔬菜和喜寒蔬菜,也就是说这两种蔬菜可以轮流播种。这样的话,就可以在一定的时间范围内节约土地资源。通过这些蔬菜的生长环境的特点,就可以进行合理的分配土地了。
其次还有一个需要注意的点是一定要留出一块区域种植一种适合多年性生长的蔬菜。因为这种蔬菜耐寒,并且它具有多年性生长的特点,可以长时间供我们食用,所以说一定要留出它的专有区域进行种植。比如韭菜,黄花菜这类蔬菜,就是一种多年性生产的蔬菜,并且也获得人们的喜爱。
最后,在分配菜园的时候,一定要合理的明确各种农作物的生长条件,有的农作物是一年三收,而有的农作物是一年两收。可以根据这些特点将这些蔬菜进行合理的分配,轮流播种就是一个非常不错的方法。一定程度上,也可以保证我们一年四季都有蔬菜吃食用。
中央明确:第二轮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长30年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是农民以家庭为单位,向集体经济组织承包土地等生产资料和生产任务的农业生产责任制形式。从小岗村的大包干开始,分田到户,提高了农民种地积极性,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粮食产量。
1983年明确农村土地归农村集体所有,全面落实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第一轮承包期限为15年,为了稳定土地承包关系,在第一轮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包30年,也就是在1998前后进行了第二轮延包。
而现在距离第二轮承包期已经没有多少年了,在这个过程中很多新生农民没有分到土地,也有些农民分得的土地太少,形成了土地矛盾,所以不少村民希望能够重新分地。然而根据2023年中央一号文件的要求,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扎实搞好确权,稳步推进赋权,有序实现活权,让农民更多分享改革红利。研究制定第二轮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长30年试点工作指导意见。
土地不重分,因为啥?
根据一号文件政策表明再延长30年,无地农民的愿望落空了,很多人表示当了假农民,要知道现在很多40岁的人还没有地,如果30年以后再重分的话意味着就要到70多岁分地,先不说到时候这些人在不在人世,就算寿命长还能干得动吗?
为何土地就不能重新分呢?关于此,其实是有根源的。
第一、稳定耕地土地承包关系,保障粮食安全
国家长治久安就要确保粮食安全,保证温饱问题,如果土地承包不断的更改,对于农民生产的积极性是极大的打击,没人会真心保养耕地,从而导致地力大幅下降,粮食安全也无以为继。
第二、当下分配是合理的
承包地以户为单位进行分配,实行“增人不增地、减人不减地”,意味着家庭人口无论是增加还是减少,土地不增不减。人口少了,那么人均土地就多,人口多了,人均土地就少,但是户内总承包地是不变的。而当下有新生人口没有地,要么就是当时超生的“黑户”,要么就是户内分配不均造成的,目前全国还有2亿多的承包户,和第一轮分地并没有多大的差距,因而说现存土地分配政策是合理的,所以也不需要重分。
没地农民咋办?3种办法重分土地
当然,土地不可以进行大的重新分配,是可以进行小调整的,而且农村也有这样的政策。主要为3种方式。
第一、村内机动地
第一轮土地分配时是预留了一部分机动地,专门用来缓解人口新增问题,新生人口可以申请承包机动地来解决无地可种问题。
第二、人口消亡后的地
农村土地以户为单位承包,但是随着农村家庭单身人士越来越多,很多家庭到没有继承人的时候逐渐消亡,而承包土地需要重新回村,这时候新生人口可以承包村集体收回的土地。
第三、合法开荒地
农村土地增减是很正常的,目前来说我们的大部分耕地都是开荒得来的,而村民开荒形成的耕地,具备耕种条件的是可以进行承包的。
只是由于现在农村无地农民太多,而机动地和村集体收回的土地太少,很难照顾到所有人。因此真心想种地的农民可以通过土地流转来承包其他村民的土地,不过需要缴纳一定的租金。
而且随着农村土地权益越来越多,价值越来越高,不仅不需要交公粮还可以每年拿补贴,导致农民把土地看的越来越重要,所以无地农民想要和有地的农民争论重新分地是难以达成的,毕竟谁碗里的蛋糕都不想被别人夺走。你认为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