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菌农药的施用效果与气象条件,有什么关系呢?

小编:优质农业网   人气:0℃   发布时间:2025-03-04 19:26:17
字号:

施用农药的效果仍然与天气密切相关。这些因素主要包括温度、光照、降水、风力等,要想在较高水平上充分发挥农药的作用,就必须重视这些因素。农药对环境的污染主要体现在土壤、水源和空气的污染上。不科学合理的使用会加剧污染。然而,细菌农药的杀虫效果与细菌的数量和活性有关,对气象条件的要求也非常严格。

细菌农药的施用效果与气象条件,有什么关系呢?

生物农药施用与温度的关系。

喷洒生物农药时,务必将其控制在理想温度20℃以上。由于这类农药的活性成分是由蛋白质晶体和活孢子组成的,一旦在低于上述温度下喷洒,孢子在害虫体内的传播速度会非常缓慢,蛋白质晶体很难发挥作用,喷洒后往往不显示防治效果。试验表明,在25℃~30℃温度下喷洒生物农药的杀虫效果是在10℃~15℃温度下喷洒生物农药杀虫效果的1~2倍。

湿度条件:

环境湿度越高,功效越高。特别是对于粉状生物农药的施用,由于细菌孢子不耐干燥环境条件,应在早晚有露水时喷洒细菌粉剂,以利于菌剂更好地粘附在基生叶上,促进孢子繁殖,提高功效。

日照条件

太阳中的紫外线可以杀死孢子。在阳光直射下30分钟,孢子的死亡率约为50%,1小时的死亡率高达80%。此外,紫外线辐射还可以变性和减少孢子晶体的影响。

因此,最好在下午5点后或阴天使用生物杀虫剂。阳光中的紫外线可以杀死孢子。根据实验结果,当太阳直射0.5小时时,孢子死亡率约为50%;直接暴露1h后,孢子死亡率为80%。此外,紫外线辐射会使伴胞晶体变形并降低这种效应。因此,喷洒细菌性生物农药应在傍晚或阴天进行。

雨水:

中到大雨会冲走喷洒在叶子上的细菌液体,降低药效。但是,如果施用5小时后出现小雨,防治效果不会降低,但会产生协同效应。降水前后施用农药会影响农药的效果。毫无疑问,农药浓度会在沉淀后被稀释。雨前施用农药时,雨水会冲走药水。现在有一个叫作降水雷达的软件,它可以预测几小时后会下雨,这更适合种植者。

生物防治与化学防治紧密结合

生物防治便是利用一种生物应对此外一种生物,大概可分成以虫治虫、以鸟治虫、和以菌治虫。它利用生物种群间的内在联系,以一种或一类生物抑止另一种或另一类生物,是减少野草和虫害等有害生物种群密度的一种方式 。“它最高的优势不是环境污染,这也是化肥等非生物防治病害方式所无法比的。”雷世鸣详细介绍说,因为有机化学灭虫剂的长久应用,一些有危害虫类早已造成较强的耐药性,

她们的克星又很多被消灭,导致虫害十分猖狂,而利用生物防治病害可以进一步提高防效,因此具备广泛的进步室内空间。在他来看,提升生物防治与化学防治紧密结合,既可充分运用生物防治微毒、高效的优点,又可充足利用有机化学灭虫剂可以迅速、高效率、简单、解决病虫害的特性,合理预防粮食作物害虫的大规模产生,做到不错的综合性防效。

营销推广微毒高效率的生物农药

生物农药就是指利用生物活物(细菌、病菌、昆虫病毒、转基因水稻生物、克星等)或其新陈代谢物质(引诱剂、生长素、萘乙酸、2,4-D等)对于农牧业有害生物开展根除或抑止的中药制剂。它是纯天然具有的或是历经基因修饰的药物,与基本化肥的区分取决于其特有的功效方法、应用使用量低和靶点类型的专一性。

伴随着科技的快速发展趋势,生物农药的范围不断发展,牵涉到小动物、绿色植物、微生物中的很多类型及多种多样与生物相关的具备化肥作用的化学物质,如绿色植物源化学物质、转基因水稻抗有害生物农作物、天然药物化学的仿生技术生成或装饰生成化学物质、

人力繁殖的有害生物的拮抗作用生物、引诱剂等。“归纳起来,生物农药关键具备可选择性强,对人和动物安全性;对绿色生态环境危害小;能够引起虫害传染病;可利用农副食品生产制造等领域的优势。”雷世鸣告知新闻记者,很多引入营销推广微毒、高效率治疗的生物农药,针对预防好粮食作物病虫及提升农副产品的安全拥有重要的实际意义。

版权声明:本站文章来源互联网,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原文链接:https://baike.tt44.com/js/5_119436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