鸡白痢|鸡白痢的症状与治疗方案

小编:优质农业网   人气:0℃   发布时间:2025-03-04 19:22:46
字号:

历史与分布Rettger于1899年报道了此病的病原,次年将本病命名为“雏鸡致死性败血症”。1929年正式将本病命名为“鸡白痢”,并一直沿用至今。本病在火鸡上的发现要迟一些,早于1928年由Hewitt报道。目前,在所有饲养鸡和火鸡的地区均有本病的发生和存在。

鸡白痢|鸡白痢的症状与治疗方案

病原学鸡白痢沙门氏菌(Salmonellapullorum)属于肠道杆菌科沙门氏菌属D血清群中的一个成员。无荚膜,不形成芽胞,是少数不能运动的沙门氏菌之一。为两端钝圆的细小革兰氏阴性杆菌,大小为(1.0~2.5)μm×(0.3~0.5)μm。本菌为需氧或兼性厌氧菌,于普通的琼脂培养基和麦康凯培养基上生长良好,形成细小、圆形、光滑、湿润、边缘整齐、露滴状、半透明、灰白色菌落,直径为1~2mm。在普通肉汤培养基中生长呈均匀混浊。由于本菌对煌绿、胆盐有较强的抵抗力,故常将这类物质加入培养基中用以抑制大肠杆菌的生长,有利于该菌的分离。鸡白痢沙门氏菌在煌绿琼脂上的菌落呈粉红色至深红色,周围的培养基也变红色,透明;在SS琼脂上形成无色透明,圆整光滑或略粗糙的菌落,少数产H2S的菌株会形成黑色中心;在亚硫酸铋琼脂上形成黑色菌落,其周围有黑色或棕色的大圈,对光观察,有金属光泽;在伊红美蓝琼脂上生长为淡蓝色菌落,不产生金属光泽。

本菌能分解葡萄糖、甘露醇、木胶糖等,产酸产气或产酸不产气;不分解乳糖、蔗糖等;能还原硝酸盐,不能利用枸橼酸盐,吲哚阴性,少数菌株产生H2S,氧化酶阴性,接触酶阳性,鸟氨酸脱羧酶阳性,M.R.试验阳性,V-p试验阴性。

本菌有O抗原,无H抗原。其O抗原组合为O1、O9、O121、O122、O123,抗原型的变异发生在122和123抗原上。由于禽类在感染后3~10d能产生相应的凝集抗体,因此临床上常用凝集试验检测隐性感染和带菌者。需指出的是,鸡白痢沙门氏菌与鸡伤寒沙门氏菌具有很高的交叉凝集反应性,可使用一种抗原检出另一种病的带菌者。

本菌对热和常规消毒剂的抵抗力不强,70℃,20min,0.3%来苏儿、0.1%升汞、0.2%福尔马林和3%石炭酸溶液经15~20min均可将其杀死。但该菌在自然环境中的耐受力较强,如在尸体中可存活3个月以上,在干燥的粪便及分泌物中可存活4年之久。

流行特点传染源为病鸡和带菌鸡。雏鸡患病耐过或成年母鸡感染后,多成为慢性和隐性感染者,长期带菌,是本病的重要传染源,带菌鸡卵巢和肠道含有大量病菌。

经带菌蛋垂直传播是本病主要的传播方式。也可通过消化道、呼吸道、眼结膜、交配感染。

感染动物为鸡和火鸡,不同品种、年龄、性别的鸡都有易感染性,但雏鸡比成鸡,褐羽鸡、花羽鸡比白羽鸡,重型鸡比轻型鸡,母鸡比公鸡更易感。珍珠鸡、雉鸡、鸭、野鸡、鹌鹑、金丝雀、麻雀和鸽也可感染。

本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生,尤以冬春育雏季节多发。

临床症状本病潜伏期一般为4~5天。

雏禽:一般呈急性经过,发病高峰在7~10日龄,病程短的1天,一般为4~7天。以腹泻,排稀薄白色糨糊状粪便为特征,肛门周围的绒毛被粪便污染,干涸后封住肛门,影响排便。有的发生失明或关节炎、跛行,病雏多因呼吸困难及心力衰竭而死。蛋内感染者,表现死胚或弱胚,不能出壳或出壳后1~2天死亡,一般无特殊临床症状。4周龄以上鸡一般较少死亡,以白痢症状为主,呼吸症状较少。

青年鸡(育成鸡):发病在50~120日龄之间,多见于50~80日龄鸡。以拉稀,排**、黄白色或绿色稀粪为特征,病程较长。

成鸡:呈慢性或隐性经过,常无明显症状。但母鸡表现产蛋量下降。

病理变化1.雏鸡急性死亡的雏鸡无明显眼观可见的病变。病程稍长的死亡雏鸡可见心肌、肺、肝、肌胃等脏器出现黄白色坏死灶或大小不等的灰白色结节;肝脏肿大,有条状出血,胆囊充盈;心脏常因结节而变形;有时还可见心包炎和肠炎,盲肠内有干酪样物充斥,形成所谓的“盲肠芯”;卵黄吸收不良,内容物变性变质;脾有时肿大,常见有坏死;肾脏充血或出血,输尿管充斥灰白色尿酸盐。若累及关节,可见关节肿胀、发炎。

2.青年鸡病死鸡营养中等或偏下时,甜检可见突出的变化是肝脏肿大,有的较正常肝脏大数倍。打开腹腔后可看到整个腹腔被肝脏所覆盖。肝脏质地很脆,一触即破。被膜下可看到散在或密集的大小不等的白色坏死灶。有时可见整个腹腔充满血水。脾脏肿大,心包增厚,心包膜呈**不透明。心肌上有数量不等的坏死灶,严重的心脏变形呈圆状。肠道有卡他性炎症。

3.成年鸡呈慢性经过的病鸡主要表现为卵巢和卵泡变形、变色、变质。卵泡的内容物变成油脂样或干酪样。病变的卵泡常可从卵巢上脱落下来,掉到腹腔中,造成广泛性卵黄性腹膜炎,并引起肠管与其他内脏器官相互粘连。成年鸡还常见腹水和心包炎。急性死亡的成年鸡病变与鸡伤寒相似,可见肝脏明显肿大、变性,呈黄绿色,表面凹凸不平,有纤维素渗出物被覆,胆囊充盈;纤维素性心包炎,心肌偶尔见灰白色小结节;肺淤血、水肿;脾、肾肿大及点状坏死;胰腺有时出现细小坏死。公鸡感染常见睾丸萎缩和输精管肿胀、渗出物增多或化脓。

诊断根据鸡白痢的流行病学特点以及临床症状和病理变化表现不难做出初步诊断,但确诊则需要通过血清学方法和细菌分离鉴定。

1.血清学诊断方法包括全血平板凝集试验,血清或卵黄试管凝集试验,全血、血清或卵黄琼脂扩散试验,ELISA等。可以根据不同的要求和目的选择使用,但临床上常用的还是全血平板凝集试验。

2.细菌分离鉴定主要用于实验室确诊。可从病死鸡的肝、脾、未吸收的卵黄、病变明显的卵泡和睾丸等处分离细菌。一部分病料直接在胰胨肉汤琼脂、SS琼脂或麦康凯琼脂平板上划线分离;另一部分接种于亮绿四硫磺酸盐或亚硒酸盐增菌液中,经37℃培养24h和48h,分别取培养物在琼脂平板上划线培养,24h后取出观察。对可疑分离物可进一步做生化鉴定和血清学鉴定。若已用过大剂量抗生素治疗后再采病料进行细菌分离鉴定,会对结果产生不利影响。

预防措施(1)定期检疫,净化种鸡群:雏鸡白痢的传染源是带菌母鸡,所以建立无白痢种鸡群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一般做法是挑选和引进健康种鸡、种蛋,建立健康种群。到40~70日龄通过血清凝集试验进行次检验,及时剔除阳性鸡及可疑鸡,以后每隔一个月一次,直至全群无阳性鸡,再隔两周做后一次检查。如无阳性鸡,则为健康群。以后每年春秋两季对种鸡检查一次,凡检出一只阳性鸡,应进行细菌学诊断,并重复上述净化过程。对已感染的鸡群应每隔2~4周检疫一次,直至把带菌鸡全部检出淘汰。

(2)采用全进全出和自繁自养的管理措施及生产模式。

(3)加强饲养管理:每次人鸡前都要对鸡舍、设备、用具及周围环境进行彻底消毒并至少空置一周。饲养期间,注意合理分配日粮及定期带鸡消毒。育雏室还要做好保温与通风换气的合理措施。

(4)种蛋入孵前要做好孵房、孵化机及所有用具的清扫、冲洗和消毒工作。入孵种蛋应来自无病鸡群,以0.1%新洁尔灭喷洒、洗涤消毒,或用0.5%高锰酸钾浸泡1min,或1.5%漂白粉溶液浸泡3min,再用福尔马林熏蒸消毒30min。

(5)合理使用药物预防:雏鸡出壳后可用福尔马林(14ml/m3)和高锰酸钾(7g/m3)在出雏器中熏蒸15min,并在饮水或饲料中适当加入有效抗菌药物。由于沙门氏菌极易产生耐药性,因此要十分注意药物的选择与合理使用。

治疗方法鸡白痢可采用该菌敏感的抗菌药物进行治疗。但选择药物前,好先利用现场分离的菌株进行药敏试验。另外,根据农业部新发布的《食品动物禁用的兽药及其他化合物清单》,以往常用于预防和治疗本病的硝基呋喃类药物和氯霉素等都已被禁止用于食品动物,故选择药物前好向有关部门咨询。

(1)磺胺类药物:以磺胺嘧啶、磺胺甲基嘧啶和磺胺二甲基嘧啶为药。

(2)抗菌药物:金霉素、土霉素、氟哌酸、环丙沙星、恩诺沙星、庆大霉素和卡那霉素对鸡白痢均有较好的疗效。

以上药物的使用要严格按照生产厂家的使用说明进行。

版权声明:本站文章来源互联网,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原文链接:https://baike.tt44.com/js/5_119417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