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抽穗时期不可以使用的农药:
1.三唑酮。水稻抽穗前,常会有稻瘟病、白叶枯病危害,常用三唑酮(粉锈宁)防治,但使用不当,会导致水稻叶片短小、严重时不能抽穗。
2.烯唑醇。在水稻抽穗初期,常用烯唑醇之类的农药如12%井·烯唑可湿性粉剂防治稻曲病,药剂超量,容易出现抽穗困难,或者穗子抽出一半就会停止的现象。在水稻破口期或破口抽穗初期使用曲纹星、禾果利等含烯唑醇的农药后,水稻穗颈节间生长受到影响,出现“包颈”现象,不能正常抽穗。
3.砷制剂。砷制剂在水稻上不当使用,容易出现不结实或结实率下降现象。
4.唑类杀菌剂。水稻抽穗前后慎用咪唑类杀菌剂。用不好,将影响抽穗灌浆。己唑醇与井冈霉素的复配剂如纹肃等,丙环唑、烯唑醇、噻呋酰胺单剂如敌力特、禾果利、满穗等,这些药持效期一般可达15天以上,用于防治水稻纹枯病效果好。
需要注意的是,戊唑醇、烯唑醇、己唑醇、丙环唑等唑类杀菌剂会抑制水稻体内赤霉素的形成,在水稻上部节间拔长期使用,特别是加量使用时,可能抑制节间拔长,导致抽穗困难,影响水稻灌浆结实。
5.草甘膦。水稻孕穗期误喷草甘膦危害大。误将草甘膦施入杂交稻田,可导致成片稻田不能正常抽穗,产量损失80%-100%。幼穗分化部位易产生药害,造成心叶枯死、幼穗畸形等症状。
扩展资料:
大多数农药按照推荐的剂量、施用方法和时间、使用次数,一般是不会造成残留的。但是,未按规定施药,极易造成农药过量残留。
一些在土壤中残留期较长、活性又较高的激素类除草剂,对后茬敏感作物造成的药害,一般持续时间较长,不仅影响苗期生长,也会影响到拔节、抽穗、开花,造成拔节抽穗困难,花、穗及果实畸形。
水稻孕穗期、抽穗期田埂边喷施草甘磷等灭生性除草剂,要防止漂移田边稻穗危害。受害稻穗矮缩,颖壳褐色,有的形似鹰嘴状,一般不结实。
水稻在抽穗扬花期对药剂比较敏感,尤其在上午9、10点钟开花比较集中的时段,不科学地喷施过量高浓度的高毒杀虫(杀菌)剂会直接致死、致畸,部分花粉或花粉管,造成畸变不实型药害。水稻扬花期产生的药害能致水稻花粉败育,最终导致水稻不结实或结实率下降。
农民日报—水稻抽穗前后慎用几类农药
农药混用主要是指两种液用农药制剂配到一起成为一种药液喷雾使用。农药合理混用能加强药效。但是,农药混用不当会使农药降低药效,增加成本,有的还会出现药害。你知道那些农药不能混用吗?现在我们将不能混用的农药介绍如下: 一、混合后发生化学反应致使作物出现药害的农药不能使用。波尔多液与石流合剂分别施用,能防治多种病害,但它们混合后很快就发生化学变化。产生黑褐色硫化铜沉淀,这不仅破坏了两种药剂原有的杀菌能力,而且产生的硫化铜会进一步产生铜离子,使植物发生落叶、落果,叶片和果实出现灼伤病斑,或干缩等严重药害现象。因此,这两种农药混用会产生相反的效果。喷过波尔多液的作物一般隔30天左右才能喷石流合剂,否则会产生药害 ,石流合剂与松脂合剂、有机汞类农药、肥皂或重金属农药等也不能混用。 二、混合后乳剂被破坏的农药不能使用。含钙的农药如砷酸钙、石流合剂、甲基砷酸钙等。一般不能同乳剂农药混用,也不能加入肥皂。因为乳油、肥皂容易同含钙的药剂发生化学作用,产生钙皂沉淀。乳剂被破坏,药效降低,还会发生药害,四、杀菌剂农药不能与微生物农药混用。杀菌剂对微生物有直接杀伤作用,若混用微生物即被杀死,微生物农药因而失效。 三、酸碱性农药不能混用。常用农药一般分为酸性、碱性和中性三类。氟铅酸钠、砷酸铅等是中性农药。硫酸铜、氟硅酸钠、白砒、过磷酸钙等属酸性农药,松脂合剂、石流合剂、波尔多液、砷酸铝、肥皂、石灰、石灰氮等属碱性农药。酸碱性农药混合在一起,就会分解破坏,降低药效、甚至造成药害。大多数有机磷杀虫剂如乐果、杀螟松、马拉硫磷、磷铵等和部分微生物农药如春雷霉素、井岗霉素、灭瘟素等以及猪稻净、代森锌、带森铵等,不能同碱性农药混用,就是农作物撒施石灰或草木灰,也不能喷洒上述农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