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下养猪有什么危害?

小编:优质农业网   人气:0℃   发布时间:2025-03-04 17:33:07
字号:

我们不能否认,散养,特别是林间散养的猪,其肉质口感比圈养,特别是比大规模饲养场圈养的口感好,吃起来更有香味。这是由于散养的猪的食物更多样性,更自然,而且猪的活动比较多造成的。所以林下散养猪是有一定道理和市场的。

林下养猪有什么危害?

其次,散放的猪的确更容易寄生猪肉绦虫。卫生是个问题。我对这个问题的看法是,散养本身无错,只是目前国内的散养水平未到达卫生规范。对此我们不能一棍子打死,而要从积极的角度考虑,改善养殖条件。

具体是,土壤检查,选择无疫源的地区进行办场,定期进行检测和消毒,杀灭虫卵。此外,对肉猪粪便定期检查,给每头猪打标记,配置“体检表”。对感染的病猪一旦发现及时隔离并焚烧掩埋。最后,生猪出栏前亦要对肉质进行检测。病猪肉通过肉眼、镜检等方式还是比较容易区分的。只有这样,才能既保证广大消费者的健康,又提供绿色美味的猪肉。

散养状态下的畜禽肉质肯定更高。因此,散养养猪在未来高端市场肯定会更受欢迎。但是对于农民来说,散养模式也有很多潜在的麻烦,比养猪场的封闭养殖更难。圈养的猪一般吃和睡,比较安静,不那么野,攻击性也比较小。但是,养猪就不一样了。因为猪经常在外面跑,所以脾气大,容易打架。如果猪因打架受伤,很容易导致应激或其他不良情况。猪一般都是分圈养的。虽然有大圈子和小圈子,但猪毕竟是分流的,圈子之间是相互隔离的。这样做的好处是,如果一个圈子的猪生病了,就不会轻易传染到其他圈子的猪身上,也方便农民隔离治疗。但很难说全团都是散养。一旦猪生病,它们很容易传播到整个群体。

我们前面说过,散养状态的猪更容易打架,所以对那些个体较弱的猪特别不利。如果猪的体型不是很平均的话,弱的很有可能放在一起也活不了。从饲养的角度来说,圈养猪无疑更容易控制饲养量。只要你计算一下每头猪每个阶段的采食量,就能保证猪快速增重、长肉。但是,自由放养状态的猪要保证采食量并不是那么容易的。他们可能在最后一餐吃了很多,下一餐可能会因为饲料摄入不足而挨饿。所以这也是散养猪生长缓慢的重要原因。对于自由放养状态的猪,选猪要采用严格的标准,保证猪的个体大小均匀,强弱一致。猪要定期体检。猪每天转圈的时候最好仔细观察,看猪有没有生病。一旦猪的身体出现异常症状,最好提前隔离。

村民买猪主要有三个来源,75%的农民从附近市场的猪贩那里购买。在购买时,90%的农民对猪的接种和猪的品种不太重视,只根据自己的经验选择猪,这将增加猪的患病率,提高养猪的成功率,降低猪的生产效率。木村20%的农民买小猪。由于缺乏相关技术人员的指导和村防疫人员的疏忽,农民几乎不接种仔猪,增加了猪的流行。5%的农民能够养活自己。由于农民技术能力有限,母猪在发情期和孕期无法得到合理的饲养管理,导致产仔数低,母猪混乱。

本次调查走访的100户农村散养户中,90%的农户饲养方法不科学,饲养时间不固定,早晚各喂一次量不均,长期以来造成猪消化系统紊乱,饲料报酬低,生长缓慢。饲料的搭配也不合理。大多数农民选择用玉米、米糠或农副产品的浓缩饲料生喂猪。农民使用浓缩饲料时,不按饲料说明书添加,而是为了节省饲料而少添加,导致营养不完全。这种饲料不能满足猪不同阶段的生长需求,导致群体增重低,饲养周期延长。一般农村猪放生需要7~8个月,比规模化猪场长2~3个月。育种产量高,经济效益低。

版权声明:本站文章来源互联网,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原文链接:https://baike.tt44.com/js/5_119310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