稻田里种植沙田柚技术视频

小编:优质农业网   人气:0℃   发布时间:2025-02-27 12:29:13
字号:

柚子种植技术:

稻田里种植沙田柚技术视频

1、土壤要求:

选地栽植柚子对土壤要求不严格,只要土层深,排水好,均可栽植,但以沙壤土质植栽最好。田间管理新栽幼树要水肥充足,要喷施新高脂膜,可保证地上水分不蒸发,苗体水分不蒸腾,隔绝病虫害,缩短缓苗期,加快根系发育。具体要求土壤土层深厚(60㎝)、肥沃;土壤ph值在5.5-7.0;果园地势坡度低于25度。园地规划时,应有必要的道路、排灌、蓄水和附属建筑设施。在具体规划时,尽可能做到集中成片,在交通、水源条件好的地方建园。成年结果树在花芽分化期环涂促花王2号(南方品),促花芽分化,抑夏梢狂长,秋末喷洒则抑冬梢抽发。

应搞好深翻扩穴、熟化土壤,禁止在园内种植玉米、小麦等高杆植物,搞好果园合理间作和中耕除草等工作。

2、种植要求:

(1)、时间。一般在9-11月秋梢老熟后或2-3月春梢萌芽前栽植。

(2)、密度。采用株距3m×行距4m的密度进行栽植,亩植55-60株。

(3)、栽植技术。土挖栽植穴:拉线定距,挖定植穴,穴深、宽各80cm,然后压绿肥50cm深,回填土40cm高栽植;田起垄栽植:8米带沟(沟宽60-80㎝,深40-60cm)开厢,每厢起2垄(垄宽1.5m,垄中心距4m,垄高20-30cm)。栽植时将苗木的根系适度修剪后放入定植穴中央,舒展根系,扶正,边填土边轻轻向上提苗、踏实,使根系与土壤密接。浇足定根水,在树苗周围做1m的树盘,用糠壳覆盖。

3、定植:

定植时期一般在春(2-3月)、秋(9-10月)两季。定植密度3×3.5m,亩定植60株。采用大穴定植,要求定植穴深80cm,宽100cm。配合施用有机肥,分2-3层施压。每穴用有机肥不低于50公斤,枯肥2公斤。定植后淋足定根水,将穴埂培成高15-20cm直径60-100cm树盘,然后稻草覆盖。

4、幼树管理:

幼树施肥采取"勤施薄施"的原则,每月应施2-3次速效肥。并搞好间套蔬菜或矮杆作物。定植2年后,统一采用变侧主干形,采用撑、拉、吊和抹芽控梢等办法,使树冠通风透光、内膛结果母枝多而健壮。并根据树体长势,采用环割技术,增加枝梢营养积累,促进早结果。

5、整形修剪:

幼树施肥采取"勤施薄施"的原则,每月应施2-3次速效肥。并搞好间套蔬菜或矮杆作物。定植2年后,统一采用变侧主干形,采用撑、拉、吊和抹芽控梢等办法,使树冠通风透光、内膛结果母枝多而健壮。并根据树体长势,采用环割技术,增加枝梢营养积累,促进早结果。

6、疏花保果:

当大部分花蕾有火柴头大小时,开始进行疏花,花蕾露白时疏去花穗,尾部和弱小花蕾,只选留中间4-5朵健壮花蕾。第二次生理落果后,摘除畸形果,病虫害果按叶果比约为60-70:1的比例留果。保果主要在谢花后喷施2.4-D5-10PPm或防落素等。

7、施肥管理:

强调以有机肥和农家肥为主。结果树一般不用化肥、尤其是不用含氯肥。初结果树(3-4年)以采果后、开春萌芽前、壮果期三次施肥为主。在采果后的8-9月施一次基肥,以农家肥、复合肥、枯肥为主;2月春梢萌芽发前施一次速效氮肥,以促进春梢生长;6月上旬施一次壮果肥,以磷、钾肥为主,促进果膨大和枝梢生长。

(1)、施肥原则:

应充分满足血橙对各种营养元素的需要,提倡多施有机肥、合理施用无机肥和配方肥料。并根据叶片分析结果、果园土壤分析结果、血橙物候期等指导施肥。

(2)、施肥方法:

以土壤施肥为主,配合叶面施肥。采用环状沟施、条沟施、穴施和土面撒肥等方法。

①、幼树施肥:勤施薄施,以氮肥为主,配合施用磷、钾肥,春、夏、秋梢抽发期施肥5-6次,(3、5、6、7、9、12月,每次每株施碳铵0.4斤或尿素0.2斤。1-3年幼树单株年施纯氮100-400g,氮、磷、钾比例以1.0:(0.4-0.5):1.0为宜。成年树施好四次肥即萌芽肥、保果肥、壮果肥、采果肥。施肥量一般萌芽肥2-3斤化肥,一担粪水;保果肥1-2斤磷钾肥+1斤化肥;壮果肥1-2斤化肥+1-2斤磷钾肥;采果肥(基肥)以有机肥为主,株施50-100斤有机肥+1-2斤化肥。

②、水分:土壤干旱时灌水,积水时排水。

白附子的种植技术如下:

(一)选地整地

培育乌头宜选地势向阳,排水良好的熟地或生荒地。土壤以紫色土、夹沙土、黄泥土为好。忌选前作物为豆科、茄科及白术、生地、玄参等地种植。轮作不满6年的土地,应进行土壤清毒。

选地后,清除杂草,按常规耕地。需要消毒的土地,每亩用50%退菌特2.5公斤,拌草木灰3.5公斤,撒土面,再3犁3耙,作1米宽高畦。每亩用草木灰2500公斤,油饼75公斤,拌匀,翻入畦面。亦可于栽种时,每亩用1200-1600公斤人畜粪水浸穴,并每穴1小撮过磷酸钙,每亩用量20公斤。

栽种附子多选择土层深厚、疏松、肥沃、排水良好的紫红泥、油沙土、白土、沙土或黄泥土。以紫红泥和油沙土最好。忌连作。轮作以水稻、玉米为前作。一般选3年内未种过附子的水稻田为好。水稻收后,放干田水,使之充分熟化,增加肥力。从大雪开始,耕耙多次,做到土壤细匀、疏松、平坦。整地后,牵绳"踩畦"。踩成畦沟宽27 厘米,畦面宽约66厘米或73厘米的畦。踩畦的作用是使畦边土壤紧实,以免理沟后及生长期塌畦。踩畦后,将腐熟堆肥(每亩用猪、牛圈肥4000公斤,过磷酸钙50公斤、油饼50-100公斤,混合拌细拌匀,堆沤7天左右)撒施畦面,用锄耕入土中,与土壤充分混合,然后将畦面造成龟背形,以待栽种。

(二)种植方法

1、种仔培育 栽培附子用乌头作种(四川产区称乌药),乌头用有性或无性繁殖,野生乌头主要靠有性繁殖,栽培乌头多用无性繁殖。

(1)选种:乌头品种较多,经过鉴定筛选,保留了抗逆性强、产量高、质量好的以下3个品种:

南瓜叶:又名鹅掌叶,顶叶形似南瓜叶,块根较大,圆锥形,加工率高,耐肥、晚熟、高产。但抗病力较差,在综合防治白绢病条件下,产量较稳定。其单株乌头产量平均6.5个,平均亩产4.2万个,所栽附子平均亩产泥附子490公斤。在推广示范中,南瓜叶乌头比当地混合群体增产23.6-55.2%,为目前产区主流种。

莓叶子:茎粗壮,节较密,基生叶蓝绿色,茎生叶大,深绿色,薄革质,3全裂,全裂片的隙间大,末回裂片线状披针形,块根纺锤形,单株乌头产量6.3个,平均亩产5.2万个,所种附子平均亩产456.6公斤,抗病力较南瓜叶强,产量较高而稳定。

花叶子:又名艾叶子。顶叶向上伸展,叶厚,坚纸质,叶面黄绿色,无光泽,叶脉显露而粗糙,叶3深裂,基部截形或楔形,深裂片再深裂,末回裂片披针状椭圆形。块根圆锥形,单株乌头产量3.2个,平均亩产2.77万个,所种附子平均亩产368.3公斤,产量虽低,但较抗病。

收挖乌头时,剪去过长须根,保留1.5厘米左右,剔除焦巴、水漩及缺芽种根,按大、中、小分为3级。最大的1级和最小的3级块根留山区作乌头种,中等大的2级运坝区作附子种。作乌头种的块根可立即栽种,亦可于室内作短暂摊晾后再栽。

(2)栽种:四川于12月中旬,陕西于11月上旬。栽前用50%退菌特0.5公斤、尿素0.5公斤、兑水250公斤,浸种根3小时。穴栽。1级种根行距各17厘米,穴深12-15厘米,每畦3行,交错排列,每穴栽1个,亩栽12760个;3级种行株距各13厘米,穴深7-10厘米,每畦4行,每穴栽1个,亩栽2万个。栽种时在行间多栽10-15%的种根,以作补苗之用。栽后覆土平畦。

(3)乌头的采收与贮运:乌头栽种第2年立冬后收挖。剪去过长须根,用竹篓分级包装,及时运至坝区栽种,不宜久放,以免腐烂。运输途中不能日晒雨淋,防止发热霉烂。运坝区后1-2天,不能及时栽种的,应摊放于铺有草 的阴凉干燥处,厚4.5厘米左右,并随时翻动,防止发烧。存放时间不超过7天。

2、附子栽种 四川于大雪至冬至,以冬至前6-10天栽种为宜,幼苗发育整齐健壮,块根生长快,个头大,产量高。陕西于立冬后栽种。栽种时,在整好的畦面中间,用木制印耙子开成交错穴,66厘米宽的畦开2行,73厘米宽的畦开3行,行株距各17厘米。然后将种根按大、中、小分别栽种。每穴栽大、中块根各1个,小块根2个。芽口向上并稍露畦面,随即用手刨土稳固种根。每隔10穴,在穴外多栽1-2个,以备补苗用。单株两行者,每亩栽种0.85-1万个。双株两行或1畦3行者,每亩栽种1.2万个以上。栽后将畦沟内泥土提到畦面覆盖种根,厚约7厘米,沟深20-24厘米,宽约27厘米。要求畦沟平整,畅通,防止积水。

(三)田间管理

1、种仔田管理 早春时,每亩施清粪水1000公斤,或灌拌沟水,促进出苗。出苗后,及时拔除霜霉病株,取行间乌头苗子补栽,并施清粪水,以利成活。抽茎前每亩施人畜粪水1000-1500公斤或尿素10公斤提苗。5月初拔草,结合追肥,每亩施人畜粪水1000-1500公斤,并清理畦沟、培土。苗高1米时,留基部叶片11-12片,摘去顶芽尖,继后掰去第1-2节的腋芽。掰芽后结合除草,每亩施过磷酸钙25公斤加腐熟堆肥1500公斤,施后培土。

4月上旬于畦面按40厘米株距点播玉米,每穴留苗2-3株,以利遮荫。5-8月应注意防治白绢病。

2、附子栽种田管理 (1)耧畦、清沟与补苗:于幼苗出土前,用竹耙或双齿缺丝钩将畦面大土块和过厚的盖土扒入沟内,砍碎后,再培于畦面,铲平沟底,保持平坦不积水。耧畦时不要过深,以免伤种芽。幼苗出齐后,发现病株,立即拔除烧毁。补苗宜早不宜迟。

(2)除草:附子栽培精细,经过耧畦、清沟和修根等管理措施后,土壤更加疏松、细碎,不必另行中耕。但幼苗出土后,杂草开始滋生,注意经常拔除,做到有草即除。

(3)修根:陕西汉中及四川凉山等地不修根,总产量较高,但附子个体小,大多不符合加工附片的要求。江油一般修根两次。第1次在清明节前后,苗高13-17厘米时将植株周围的土刨开,现出侧生块根(附子)和母根,用附子刀或竹片刮掉小附子,留下大附子,产区称"留绊"。每株留1个称"称砣绊";两侧各留1个称"扁担绊";留3个称"丁字绊"或"鼎锅绊";"绊"应留在植株两侧,不能留在畦中心一侧;"丁字绊"应留两侧和靠畦沟的一侧,便于第2次修根;修完第1株,接着修第2株,把第2株的土刨去覆盖在第1株穴里。依次修完。第2次修根在立夏前后。方法与第1次相同,主要是修掉茎基上新生的小附子。每次修根后,畦沟要清理干净,畦面保持弓背形,以利排水。

(4)施肥:附子生长期较短,一般追肥3次,第1次施肥在补苗后10天左右进行,每隔2穴刨坑,先施堆肥,再用氮素化肥兑清粪水施之提苗。每亩用腐熟堆肥或厩肥1500-2000公斤,油饼50-100公斤,猪粪水1500-2000公斤,氮素化肥5-7.5公斤。施后覆土。严禁施表皮肥。第2次施肥在第1次修根后,每隔2株刨坑,位置与第1次错开。每亩施腐熟堆肥或厩肥1000-1500公斤,腐熟油饼50公斤,人畜粪水2500公斤。第3次在第2次修根后,施肥方法和位置与第1次相同,肥料种类和数量与第2次相同。陕西汉中地区每次施肥量按比例掌握,即第1次占附子生长期用肥总量的10%,第2次占20%,第3次占30%(基肥占40%)每次施后盖土,并将沟内泥土提到畦面,保持弓形。

(5)打尖、掰芽:第1次修根7-8天后,开始打尖。根据植株生长快慢,分次进行,共2-3次。用铁签或竹签轻轻挑去茎顶嫩尖,注意不要损伤顶叶和其它叶。一般每株留叶6-8片,每周掰芽1-2次,尤其立夏后,腋芽生长最盛,应及时掰除。

(6)灌溉与排水:应根据气侯情况和土壤湿度,适时适量的灌溉与排水。在幼苗出土后,土壤干燥应及时灌水,以防春旱。以灌跑沟水(即水从沟内流过不停水)为宜。以后气温逐渐升高,应掌握畦土翻白即灌水。6月上旬以后,天气炎热应停止灌溉。大雨后应及时排水,以免造成附子块根腐烂。中国有机农业网

版权声明:本站文章来源互联网,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原文链接:https://baike.tt44.com/js/5_1192635.html